APP下载

种猪进口热点问题解答

2016-07-12王爱国,陈清森,孟庆利

中国猪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猪业种猪养猪



种猪进口热点问题解答

▲王爱国(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陈清森(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育种总监、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孟庆利(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原种场场长)

1 《中国猪业》:2012年和2013年我国种猪进口量连续高峰,年进口1.7万~1.8万头,您认为造成引种热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则连续两年折半减量,您认为原因又是什么?

陈清森:

2011年行情非常好,窝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头均500元以上,非常吸引人。不但同行热情起来了,外行的,包括国外的同行都想进来。2014年行情下行,到了2015年下半年才有起色,70%以上的养猪处于亏损状态,加上国家力推“清洁乡村”、“美国家园”等工作,关停并转猪场成为趋势。同时新建场审批与环保要求较高,投入较大,也抑制了引种需求,2012-2013年新进来的养猪投资者在2014-2015年亏损较大,也强化了这种抑制作用,导致引种量下降。

王爱国:

引种高潮的出现与2007年后国家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有关。2007年由于生猪价格上涨过快,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六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调控猪市,进而带动了一大批种猪企业的成长。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共有种猪场4 478个,2013年有7 970个,增加了将近一倍。地方也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省内企业到国外引种,如陕西省为了鼓励种猪繁育企业引进良种的积极性,2009年给汉中、安康、关中、陕北4个原种猪场各补贴250万元,支持从国外引进原种猪2000头。

2 《中国猪业》:为什么各个机构公布的种猪进口数据不统一?

王爱国:

种猪进口数据可以分为批复数、落地数和放行数。批复数指农业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动植物苗种进(出)口审批表》批复引种企业引种的数量。落地数指从国外进口的种猪落地后进入隔离场的头数。放行数指进口种猪完成隔离检疫后,真正在生产中起作用的数据。通常情况下,批复数>落地数>放行数,主要是引种企业为保证育种工作顺利开展,考虑到在运输、隔离检疫期间造成的损失,计划进口的头数大于实际生产需要的头数。但也有例外,如2013年种猪进口批复数是1.9万余头,但放行数据超过2万,原因是2012年12月大批种猪进口,完成隔离检疫后,已经进入了2013年。

3 《中国猪业》:从种猪进口国家来看,从美国一家独大,到现在美国、加拿大、法国、丹麦平分秋色,原因是什么?

陈清森:

市场下行,竞争加剧,成本优势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的表现,与国外养猪生产管理较为一致的情况不同。

早期,国内从养猪1头到1000万头的都有,所需的、所能养好的品种也略有不同,但主体是以50~500头母猪场为主,这时美系猪有很好的表现。

2014-2015年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猪价市场最低时10元/kg,多生1头仔猪成本就可以下降0.2~0.4元/kg,美系猪多数窝产活仔数在9~12头之间,而其他品种相对较多一些,如丹系在国内的表现是11~15头之间,其他介于这二者之间,因此,就意味着窝产活仔数有2~3头的差别,成本上就可能差0.2~1.2元/kg。

早在这之前,我们就强调多生的重要性,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从2009年后,尤以多生为重点,当时我们美系纯种母猪存栏达20000头以上,以外卖种猪为主,窝均活仔数在11.5头左右,在广东茂名的3000头商品场,更是超过12.2头,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但有些朋友引种时并不认可,他们还是“好看好看好看、收腹收腹收腹、体型体型体型”,我亲自在选猪通道给他们解释,有些人听进去了,有些人没有听进去,估计没听进去的,现在可能多数不再养猪了。当时为了这个事,我的奖金少拿了近百万,现在的朋友都认可我们的做法了。

2015年时,有的朋友卖二元杂交猪竟然只有800~900元/头,后来我们就想,与其把这么好的猪卖给客户客户还不满意,不如我们自己养,我们就自己养肉猪了。2015年我们出栏了90多万头肉猪,效益也不错,未来我们的目标是500万头。在养好自己的猪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朋友能分享我们的技术,因此,就有了“6元成本、扬翔领航”的战略。

4 《中国猪业》:进口种猪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清森:

进口种猪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进口种猪的健康度多数好一些,但也易感,同时成本很高,手续过于复杂,间接成本太多;

二是某些性能有优势,如多生,但对饲养管理的要求也高,如果原有团队水平不够或饲养条件达不到它的要求,容易出现较大的问题。

5 《中国猪业》:育种企业如何发挥进口种猪的育种价值

陈清森:

育种企业要发挥种猪的价值,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本身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设施较好,这样引种回来,损失少,利用足,能产生较好的回报。

二是本身要有长远的育种规划与育种投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这样引种回来,才能优势互补。多数核心群规模一个品种少于500头的企业,自己育种的成效较慢,最好有足够的下游支撑,或客户群支撑,否则建议在国内引种就好。

王爱国:

首先企业应大规模开展性能测定并持续选育。其次,企业应逐渐建立大群体概念,即同一个育种方案,同一个育种目标,形成联合育种体系。第三,群体之间应有遗传联系。虽然我国选出了95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存栏母猪超过10万头,但由于缺乏遗传联系,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育种群体。应采取多元化的育种模式,像公司化育种,如广东温氏、河南牧原,自身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繁育体系,这样才会得到比较好的育种效率。种猪市场的育种体系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6 《中国猪业》:未来中国养猪企业进口种猪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陈清森:

一是单纯引种将越来越少,引进种、设备、技术、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会越来越多。

二是引种的选择性与目的性将越来越明确,真正优秀的猪才会引到国内来。

三是参加引种决策的技术专家将越来越专业,重体型、轻性能的观念将会过时,基因的全产业链价值将逐渐被人们重视。

孟庆利:

未来种猪进口将会出现种猪与精液并举,精液逐步替代种猪(时间会很漫长);种猪进口将会出现多元、渐减、精准和技术等四方面趋势。所谓多元是指进口国不再一家独大,因为每个国家培育的种猪都各具特色,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中国种猪的各种性能,进口种猪多元化是必须的;所谓渐减是指一批次如目前动辄引进1000头的情况会逐渐减少,趋势是引进少量遗传资源,提高生产性能;所谓精准是指国内对猪肉质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引进的种猪可能就在某一方面突出(如肉质等);所谓技术是指在引进国外种猪的同时,要求国外种猪生产者对国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国内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7 《中国猪业》:中国种猪企业自主育种前景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陈清森:

前景看好:未来中国对猪肉的稳定需求在7亿头左右,这为育种创造了丰厚的土壤。

哪些问题要解决:

一方面,中国将出现一批世界上最大的养猪企业,围绕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与未来消费需求的育种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些企业如今在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二,当前中间阶层的中小养猪企业多数单打独斗,疲于奔命,看行情吃饭,需要通过联合、联盟的方式,形成大的联合育种团体、生产团体,以聚小成大、积弱为强,才能度过转型期,当前这个联盟模式还不清晰,还有一系列阵痛。

第三,广大最底层的养殖户,面临养猪难、就业难、生存难等问题,需要龙头企业的帮扶,当前龙头企业有限,需要有协会、技术公司等出来弥补大企业辐射不到或不愿意辐射到的市场,由他们代表与大公司、大企业进行种、苗、养、销的互动,但这个局面尚未形成,进而抑制下游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产业链将风险与不稳定因素传导到产业链的其他环节。

孟庆利:

中国企业自主育种的前途是光明的,是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全世界生猪一半左右的存栏和出栏在中国。但中国还不是养猪强国,主要瓶颈是种源问题,哪里存在问题,哪里就有机会,哪里就有希望,所以说中国种猪企业的育种前景是光明的。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种猪企业的老板还只注重眼前利益,大多数种猪企业的育种工作只是一个花瓶,没有取得实效。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育种企业是国有企业,企业老总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干多长时间,也只能顾及眼前利益;如育种企业是私人企业,企业老板觉得踏踏实实做育种工作还没有从国外引种挣钱来的快,也不愿意做育种;种猪市场鱼目混珠,好的种猪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收益,这也是一些种猪企业不坚持育种的原因之一;国内的政策不稳定,规划频繁调整,导致一些育种企业老板没有长期打算,只能顾及眼前利益;育种的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企业老板的重视,收入不高,专业化的现场育种工作人员缺乏;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对育种企业的技术支持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度合作的很少。

解决办法:国家要出台政策加强管理和引导,第一要限制从国外大规模引种,只允许引进少量优秀的公猪资源;第二要对真正进行自主育种的企业进行支持和培育;第三加强大专院校与育种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企业育种水平;第四大幅度提高现场育种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第五整顿种猪市场,确保做到优质优价。

8 《中国猪业》:中国种猪出口的瓶颈在哪里?

陈清森:

第一是观念、政策要与国际接轨,我们引种的手续可以说是较为繁杂,引冻精的手续更为不便,出口也一样。现在国家开放了许多保税区,为企业提供方便,希望有一天,也会为畜牧业带来福音。

第二是做好中国特色品种,像地方猪,如太湖猪、陆川猪,这两个品种是当前中国存栏量最大的地方猪,但对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研究远远没有瘦肉型猪全面、系统。因为地方猪是非主流、看不到效益。我们可以开放出口,把最好的猪留在国内,第二好的出口,这样才能良性循环发展。

至于中国的瘦肉型种猪,没有什么出口优势,可以不作为重点发展。

第三是从业人员要精诚团结、务实工作,简单有效管理,让利于民、方便于人,做好基本工作,提升产业链所有产品质量,国际市场才会对中国有信心,中国的产品才能走得出去。

孟庆利:

中国种猪从性能上讲与国外的种猪差距不大,中国种猪出口的瓶颈主要是疾病问题。在国内,种猪主要疾病抗原抗体全部阴性的猪场寥寥无几,即使是阴性猪场,在中国目前的生猪养殖大环境下也很难维持较长时间。

猜你喜欢

猪业种猪养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大好河山猪业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我阅读 我快乐——读2018年第7期《猪业科学》真情实感
《 猪业科学》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