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猪肉市场现状和动机分析

2016-07-12谢晓娟陈中彬陶红军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中国猪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种猪猪肉生猪

谢晓娟 陈中彬 陶红军(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猪肉市场现状和动机分析

谢晓娟陈中彬陶红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国际折衷生产理论融合了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等要素,较为全面地解释了跨国投资行为[1,2],是对外商投资中国猪肉产业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国际折衷生产理论由约翰·邓宁提出[3-5]。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跨国投资后能够获得的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从事跨国投资的方式。

中国猪肉产业在种猪繁育、生猪饲养、饲料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与美国,丹麦等猪肉产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资本进入,能为中国猪肉产业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猪肉生产加工提供新的生产模式,促进中国猪肉产业规模化稳定发展;同时,国际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中国生猪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可能提高我国猪肉产业对外依赖程度。因此,全面深入分析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猪肉产业的动机及其产生的影响,对充分合理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猪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1 国际资本对中国猪肉产业投资概况

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大型猪肉跨国企业对中国猪肉产业具备所有权优势,通过投资中国猪肉产业,跨国猪肉企业能够获得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基于以上三类优势,外资逐步布局中国猪肉产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中国猪肉产业链条,涉及种猪、饲料、生猪养

1.1种猪产业投资

国际资本主要通过绿地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进行种猪投资。大型种猪企业与中国国内种猪场进行全面的技术和生产合作,组建团队进行本土化育种及种猪推广,帮助国内种猪企业走出反复引种、种猪性能退化的怪圈,有效提高生猪生产率。全球三大猪育种公司:

1.1.1英国PIC

PIC是全球最大的种猪改良企业,业务范围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超过50个具有紧密遗传联系的核心场,每年销售的种猪数量超过300万头。PIC在中国拥有的种猪场包括设立在山东的龙大、万福等祖代猪场,以及在东营投资建设规模达3000头母猪的曾祖代、祖代猪场。

目前,PIC在中国的曾祖代种猪存栏超过8000头,每年销售的种猪数量超过8万头,拥有7个核心场和18个

1.1.2加拿大海波尔(HYPOR)

海波尔(HYPOR)的种猪业务于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培育的种猪主要有纯种大白、长白、杜洛克和二元母猪。海波尔猪的特点包括:耐粗料、产仔多、肉质好。2006年,海波尔与新希望集团、山东六和集团合作成立山东海波尔六合育种公司。由海波尔加拿大公司投入600头基础母猪核心群,包括大白、长白、杜洛克三个品种。后又向海波尔六合育种公司投入皮特兰-马斯科特种猪(马氏种猪)。该父本具备体型健壮、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特点。海波尔提供的官方数据表明,2014年海波尔六和育种有限公司存栏基础母猪近700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纯种母猪近4 500头。2009年,海波尔与美国艾格菲(Agfeed)在江西武宁共同成立了海波尔艾格菲种猪有限公司(HABC),当时该公司拥有1 200头基础母猪的种猪群,现每年可向市场提供近7000头纯繁母猪。

1.1.3荷兰托佩克(Topigs)

托佩克(Topigs)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5万头的祖代母猪,每年能够生产110万头父母代母猪和超过600万支殖、猪肉加工等环节。外资投资中国猪肉产业的形式包括以下三种: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入股或收购国内猪肉企业,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通过订立合同向中国猪肉产业下游供应原材料,融入中国猪肉产业链。英国PIC(Pig International Company)、加拿大海波尔(HYPOR)、荷兰托佩克(TOPIGS)分别在英国、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拥有核心群,并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投资中国种猪市场。扩繁场,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四川省安岳PIC宏田核心场、江西南昌市PIC进贤核心场、辽宁省PIC本溪1核心场、辽宁省PIC本溪2核心场(PIC中国公司,2015)。PIC种猪的特点包括较强的繁育能力、较快的生长速度和优质的肉品,其平均产仔数达15头,而普通种猪产仔数仅有9头;PIC猪158日龄时体重可达110kg,平均料肉比为2.78,胴体瘦肉率达72.41%,肌间脂肪均匀,屠宰率为82.31%。的精液。2002年,托佩克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托佩克种猪(中国),并在湖北、安徽和山东等地建有高度健康的核心猪场和商业化人工授精站,从国外托佩克S.P.F.(Specitic Pathogen Free)核心猪场引进种猪,在中国建立种猪育种和生产体系。不断地发展种猪扩繁场,构建全国范围内的生产体系。目前,托佩克在中国上市的种猪品种包括:SPF纯种大白A系、纯种皮特兰B系、终端父本E系公猪。托佩克还向在中国的其他客户出口种猪,主要客户包括:江苏雨润集团、新农集团、环山集团、安佑集团、大北农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

表1 部分在中国设立的外资种猪企业

除此之外,国外其他的一些种猪企业也通过合资的方式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由其提供种猪作为股本并参与管理与收益分成,如河北裕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比利时斯格遗传技术公司合资设立的河北斯格种猪有限公司、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JSR遗传育种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湖北金旭爵士种畜公司等。

除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中国设立种猪扩繁场,国外种猪企业也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产品出口到中国。出口种猪到中国的企业包括:美国纽绅精品育种公司(Newsham Choice Genetics)、美国华特希尔育种公司(Whiteshire)、伯乐遗传公司(PolarGenetics)、加裕遗传公司(GenesusGenetics)、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NSR)、华多农场(WaldoGenetics)等。

1.2饲料产业投资

鉴于中国生猪饲料市场的潜在成长空间,包括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rcher Daniels Midland with Wilmar,简称ADM)、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在内的国外饲料供应商都在中国设立运营公司作为其粮食供应链的一部分。

1.2.1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

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的业务涉及饲料业、食品加工业、面粉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和营养品工业等,于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ADM投资设立益海(中国)集团,控股在华的38家工厂和贸易公司,工厂布局在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宁夏、黑龙江等内陆地区。在中国市场上,ADM饲料级赖氨酸和苏氨酸被广泛使用,其生产的液态和固态脱油卵磷脂、大豆浓缩蛋白——ADM豆奶宝等都是用于生猪饲养的多功能大豆浓缩蛋白饲料添加剂,原材料则来自进口的转基因大豆。

1.2.2美国邦吉(Bunge)

美国邦吉(Bunge)在中国生产的生猪饲料产品包括:42%、43%、46%的强化蛋白豆粕和43%、46%、48%的膨化蛋白豆粕。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主要包括:邦吉(南京)粮油有限公司,负责蛋白饲料豆粕的研发、加工、生产;邦吉正大(天津)粮油有限公司,由美国邦吉公司和正大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主要从事饲料蛋白和油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邦吉三维油脂有限公司,向山东、河南、河北及华中地区的饲料加工企业、养殖场供应蛋白含量为43%、46%、48%的饲料蛋白豆粕。

1.2.3美国嘉吉(Cargill)

美国嘉吉(Cargill)将中国作为其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业务包括玉米、豆粕、大豆、油菜籽和非谷物饲料原料的采购、加工、运输和分销,其中玉米和豆粕是生猪养殖的重要饲料原料。嘉吉在中国投资设立了46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农标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分布在吉林、山东、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等省和哈尔滨、抚顺、廊坊、合肥、长沙等地;嘉吉饲料有限公司,分布在南京、镇江等地;以及嘉吉生化有限公司、嘉吉亚太食品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漯河天嘉生化有限公司、嘉必优生化工程有限公司等。

1.2.4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在全球拥有13个业务序列,中国包含了其中12个。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大连分别设立路易达孚商贸有限公司。路易达孚在中国的饲料业务主要包括饲料原材料的贸易和加工,该部分业务自2011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增长。

根据饲料工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2015年中国总体饲料报酬率为3.0∶1。丹麦和荷兰的饲料报酬率在2.7∶1以下,美国的饲料报酬率则为1.91∶1。相比之下,中国的饲料报酬率仍有显著的改善空间。国际大型饲料厂商在中国业务的深入,能够改良中国饲料品质,提升饲料转换率(即饲料报酬率)。饲料品质的提升,能够缩短生猪的出栏天数,从而减少对饲料粮的需求,提升中国猪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除通过直接投资设立饲料加工厂之外,部分国外饲料添加剂供应商也通过贸易的方式向中国出口产品。

1.3生猪养殖产业投资

生猪饲养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猪肉产业的重要环节,养猪场是保证猪肉供给的源头。2004年,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通过在华子公司万东牧业,投资设立了河南遂平种猪场,投资额7 304.8万元。高盛亚洲投资基金在2008年通过全资收购的方式,在湖南、福建等中国重点生猪养殖地区收购了超过10家的专业化养猪场。2008年,美国艾格菲集团收购了南昌百世腾牧业有限公司、上海百世腾饲料有限公司、广西汇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和江西百世腾种猪有限公司。在福建、湖南等省份收购控制了30家规模养猪场。此外,艾格菲集团还通过其控股子公司百世腾牧业,进行租赁养殖活动。

2008年,德意志银行以6000万美元的作价收购了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权。同年,德意志银行参股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业务涉及商品猪养殖、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屠宰加工等。因此,德意志银行对中国猪肉产业的投资也间接涉及这些领域。2010年,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向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000万美元股权投资用于扩大产能,使其生猪养殖规模由50万头扩大至100万头,促进其一体化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2012年,泰国正大集团在河南新安投资7.51亿元人民币发展生猪养殖项目。该项目包括1个祖代种猪场、1个育肥示范场、3个育肥场、1个父母代种猪场。2014年,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与厚朴基金、KKR、霸菱亚洲、博裕资本等四家私募股权基金共同出资设立了大型生猪养殖加工项目。由于四家股权基金在全球拥有广泛的投资,能够充分利用各自在全球的资源和相关行业的经验,帮助该项目顺利运营。2015年3月,美国第五大养猪企业派斯通公司在山东沾化投资5亿元人民币,用于12万头生猪育肥项目的开发。

1.4养殖设备制造投资

中国市场对生猪集约化养殖解决方案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在中国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外养殖设备供应商主要有大荷兰人(Big Dutchman)、德牧自动化养猪设备有限公司、美国DDI国际工业集团等。大荷兰人的养殖设备涉及生猪养殖、蛋禽养殖和肉禽养殖,在中国投资设立了子公司包括必达(天津)家畜饲养设备有限公司和北京Big Dutchman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2013年,大荷兰人与嘉峪关正大现代农牧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由大荷兰人为两家企业共同投资的生猪养殖试点项目,提供价值4 640万元生猪饲养设备。位于郑州市的德牧自动化养猪设备有限公司是外商独资企业,通过引进欧洲、美国和新西兰的制造技术,生产包括智能化母猪监控系统、自动化饲喂系统、智能化温控系统、排污系统、自动温控产床在内的养殖设备。美国DDI国际工业集团在山东全资设立了高唐双龙养殖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35万美元,生产的设备主要包括自动饲喂系统、通风设备、水帘系统。此外,DDI国际工业集团还在北京、广州、上海、厦门、青岛等地设有办事处,负责产品销售和服务。

1.5猪肉加工产业投资

1.5.1美国高盛集团

猪肉加工环节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雨润食品、双汇发展等国内大型的猪肉加工企业都是国际资本重要的投资标的。雨润食品隶属于南京雨润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屠宰初加工企业,年生猪屠宰能力超过800万头;在低温肉制品领域,其市场份额高于双汇,位居市场第一。2005年,全球第二大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高盛集团,收购了江苏雨润集团13%的股份,取得对雨润食品实施重大影响的能力。2006年,高盛通过其绝对控股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收购了中国最大肉类加工企业双汇的35.72%的股份,并从海宇投资直接购买25%的股权,最终拥有双汇60.72%的股权,成为双汇的实际控股股东。双汇在中国的肉制品市场份额接近40%,是高温肉制品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低温肉制品领域仅次于雨润食品。高盛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取得中国主要猪肉加工企业的控制权,从而间接掌控了我国猪肉加工环节。此外,高盛还在湖南、福建等我国生猪主产区全资收购专业养猪场,为猪肉加工提供稳定的生猪供应,进一步完善其在中国的猪肉产业链布局。

1.5.2美国泰森食品

泰森食品通过与美国IBP公司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鸡肉、牛肉生产供应商。泰森食品在中国实行本土化的经营战略,通过投资建厂,进行本土化的生产和销售,最大化地利用中国猪肉市场的资源及成本优势。2008年,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以合资的方式,与山东新昌集团共同成立了大型猪肉食品加工基地,总投资额38.4亿元人民币。2014年,受猪肉添加剂莱克多巴胺的影响,中国禁止进口包括美国泰森食品在内的六家美国加工厂和冷储地生产的猪肉,而在中国设立的合资企业生产的猪肉并未受“瘦肉精”添加剂的影响。泰森食品对中国猪肉产业的投资,分散了猪肉贸易的政策风险,降低了进口猪肉“瘦肉精”检查对泰森食品中国猪肉业务的影响程度。

1.5.3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

荷美尔是美国知名猪肉加工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北京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是荷美尔与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设立的,上海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是荷美尔与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两家合资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加工器械进行猪肉加工,其猪肉加工产品包括鲜肉、加工肉以及火腿、培根等肉类制品。2015年,荷美尔在浙江嘉兴投资兴建猪肉加工厂,预计2016年投产。通过本土化的产品研发,荷美尔研发了五香肘子、广式香肠、台式香肠等适宜中国消费者的猪肉产品,并在中国零售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与泰森食品相同,荷美尔受到“瘦肉精”添加剂的影响,其生产加工的猪肉制品被中国限制进口,对中国猪肉产业的投资同样分散了一部分贸易政策风险。

1.5.4日本火腿株式会社

日本火腿株式会社是日本大型肉类加工企业集团,利用中国国内资源进行肉制品的生产,参与到中国猪肉制品的竞争,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2002年,日本火腿株式会社与河南双汇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河南万东牧业有限公司;与威海海都食品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威海日都食品有限公司。万东牧业有限公司与威海日都食品有限公司的业务以肉制品加工为主,同时还涉及生猪养殖和冷冻食品领域。由于日本肉类市场空间较小,且本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加剧,中国市场能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日本火腿株式会社在中国投资的领域包括生猪养殖、猪肉加工及产品研发,涵盖猪肉产业的多个环节,为其在中国猪肉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 外国猪肉产业相关企业投资中国的所有权优势

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基础在于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指对特定无形资产的排他性的占有而形成的优势。猪肉产业的所有权优势主要表现为对专有技术、生产模式、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独占优势以及规模经济优势。所有权优势一般来源于市场对新进入竞争者的进入壁垒,跨国企业在东道国设立的分公司依赖母公司成熟的管理经验、营销技能、销售渠道和先进的技术储备而形成竞争力。

2.1技术优势

2.1.1品种选育技术优势

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保持了较高的技术研发支出占比,形成对高技术市场的垄断,并获取大量超额利润。生猪养殖技术上,中国在遗传改良、营养学、饲养工程设施、兽医兽药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与美国等生猪养殖发达国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6]。

种猪是猪肉产业的源头环节,目前世界知名的种猪企业主要有英国PIC(Pig International Company)、加拿大海波尔(HYPOR)、荷兰托佩克(TOPIGS)等,他们具备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其培育的种猪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以PIC为例,PIC是全球最大的生猪育种企业,拥有超过900万头猪的性能测定记录和有27个世代的完整系谱,在美国申请获得超过200项专利。PIC拥有多项重要技术和发现,包括药物辅助早期断奶技术、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应激敏感基因的检测技术,以及控制产仔数、毛色、肉质、瘦肉、生长速度及采食量等相关基因的发现。其技术团队包含25位分子生物学家、25位数量遗传学家、20位兽医及营养学家、15位繁殖及肉品学家,具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超过50人。

目前,中国国内知名种猪企业包括惠康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太平种猪繁育有限公司、龙发种猪有限公司等18家国家核心育种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种猪企业能够利用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进行种猪选育,并开发了丰顿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系统,育种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培育的种猪主要为国外引进品种为主。以惠康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为例,其基础种猪均为从美国和丹麦引进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在新品种开发选育方面与国外先进种猪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依赖技术与专利优势,以PIC为首的跨国生猪育种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2.1.2生猪饲养设备技术优势

生猪养殖设备对防范疫病、提高精准管理、提升饲料报酬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养猪场更加注重提高养殖效率,对生猪养殖设备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规模化养猪场的养殖设备包括:环境自动控制设备、数字化养猪设备、自动饲喂设备、母猪发情鉴定设备等。环境自动控制设备需要IT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的高效结合,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养殖工艺以及猪舍的具体结构进行个性化设计,需要同类猪场相关的数据积累。数字化养猪设备则包括:妊娠母猪群养电子饲喂系统、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生长育肥猪分栏饲养系统、哺乳母猪电子饲喂管理系统、断奶仔猪湿料电子料槽等,需要生产企业掌握较高的设备智能化技术。

目前国内大型综合类猪肉企业的业务也涉及养殖设备的生产。上市公司大北农投资设立了182家子公司,其中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养殖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产品代表国内的较高水准。国内其他的设备供应商主要有兴邦总集团、沧州方坤养殖设备厂、光明农牧、利民养猪设备厂等,其生产的养猪设备包括采食设备、栏舍设备、自动饲喂设备、环境温度控制设备、母猪发情鉴定设备等,但产品利用的原理和集成的功能均较为单一,使用效果与国外设备存在一定差距。以母猪发情鉴定设备为例,国内设备的生产原理是利用母猪嗅探公猪气味的次数判断母猪是否发情。国外设备则是利用红外传感器全天候监控,实时、连续地分析母猪行为,确定正确人工授精时间。由于环境会影响母猪的嗅探行为,造成结果不准确,而通过红外线判断母猪的体温等指标,能够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由此可见,跨国企业的设备生产技术对国内设备供应商保持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在环境自动控制设备、数字化养猪设备、母猪发情鉴定设备等集成了多项技术的产品上,国内需求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

2.2生产模式优势

猪肉产业发达国家的猪肉生产模式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包括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和成熟的生产组织形式。生猪养殖与猪肉制品的出口是丹麦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生产模式是通过建立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合作社组织,整合分散的家庭农场、屠宰场、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形成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实现生猪养殖和猪肉产业的农工商一体化,最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美国猪肉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得益于合约生产的生产组织形式,该模式明确规定了生产环节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合约方的投入和所得进行明确的说明,使从事单一养殖环节的养殖场数量增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合约生产为屠宰加工厂提供了稳定的生猪供应,解决了上游养殖场销售的不确定性,规避了远期猪肉价格波动风险,也为下游屠宰场提供了规格均匀的生猪,实现对生猪品质的把控。

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取得了显著发展。中国农业研究网指出,2014年,1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数量占中国养猪场总数的比例超过50%。但我国养猪场总数达6 713.7万个,远远大于美国7.1万个生猪养猪场的数量。因此,我国的生猪生产模式仍以散养为主。一方面,养殖分散,生猪质量和品种类别差异较大,无法保证对下游猪肉加工企业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散养模式下,散户生产决策的制定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和猪肉价格的影响。由于散户议价能力低,无法抵御上游饲料价格和下游猪肉价格波动的风险,容易出现羊群效应,造成集体退出或集体进入生猪养殖市场的现象,导致猪肉供应的大幅波动。

美国和丹麦等国家则依托合约生产和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提高了猪肉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帮助生猪企业抵御生产要素价格和猪肉价格波动的风险。合约式生产和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发展经验,无法通过出口贸易和技术转移的方式进行转化。通过对中国猪肉产业的投资,跨国猪肉企业能够利用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复制本国的生产模式。整合中国庞大的生猪养殖散户资源,增强议价能力,并可对生猪的质量和品类进行把控,保证对下游猪肉加工企业的生猪供应,稳定猪肉价格。

3 外国猪肉产业相关企业投资中国的内部化优势

邓宁[7]指出,企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对资源的占有,同时也取决于通过内部化来利用这些优势的愿望和能力。企业实行内部化的动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外部分配机制缺陷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市场分配机制不完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价格机制。价格机制下的市场不完全性包括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认识性市场不完全。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无法统筹安排生产活动。认识性市场不完全是指跨国企业为了获取国外市场信息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第二,公共管制。包括税收、贸易壁垒等。如各国的税率水平不同,为了追求税后收入最大化,跨国企业通过在国外架设经营网络,利用价格转移使其主要利润在税率最低的地区纳税。通过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才能够按照企业内部程序进行资源配置。

3.1市场资源整合能力优势

内部化优势的核心是整合市场资源,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克服外部市场不完全导致的产品供需无法得到满足。目前,中国生猪产业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快速扩张的阶段,产能逐步向大型企业集中,龙头企业成长迅速。如广东温氏集团2004年生猪养殖规模为60万头,2014年达到1360万头,10年期间生猪产能扩大了21.67倍;该集团生猪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能继续保持30%~35%的产能增速。正邦集团预计2016年生猪饲养规模实现1000万头。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另一些猪肉企业已经开始谋求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使生猪育种、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各环节之间能够保持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内部协调度,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如上市公司大康牧业于2011年收购澧县平安种猪场和石门县盛旺达种猪场,以加强种猪繁育环节实力,为4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提供保障。目前寻求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企业有新希望、中粮集团、正虹科技、宁波天邦、正大集团等,而双汇发展、高金食品、雨润集团、六和集团等猪肉加工企业也通过向产业链上游整合进入生猪养殖业。在中国猪肉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生猪产业链整合进一步深化,中国成为跨国猪肉企业全球化生产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投资中国猪肉产业,跨国猪肉企业能够快速整合中国猪肉产业资源,有利于其利用内部程序进行资源配置,实行统筹生产;同时,完善跨国猪肉企业在中国的猪肉生产活动,实现内部化优势。

3.2成本节约能力优势

3.2.1节约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基本运费和附加费用,其中附加费用包括港口附加费和燃油附加费。跨国猪肉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进行产品及原材料的输送,需要付出较高的运输成本。2014年中国进口猪肉76.1万吨,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智利和巴西。2014年中国从欧盟、美国、加拿大、智利、巴西分别进口猪肉36.86、11.71、5.21、2.55和0.09万吨,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74.14%。

假设国外出口至中国的目的港为厦门港,欧盟、美国、加拿大、智利、巴西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始发港分别为哥本哈根、西雅图、温哥华、圣地亚哥、里约热内卢。根据锦程物流网上的报价,上述航线的运输单位报价为:哥本哈根-厦门和西雅图-厦门为2000美元/20GP,温哥华-厦门为2 600美元/20 GP,圣地亚哥-厦门和里约热内卢-厦门为1 800美元/20 GP。20 GP集装箱的核定运输毛重为17.5吨,根据2014年中国猪肉进口量及各航线运输报价情况,出口猪肉至中国的运输成本为6597万美元,占猪肉进口总值的6.54%。

3.2.2节约进口关税成本

中国较高的进口关税是猪肉贸易中间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产品最惠国关税的平均税率为8.5% (HS6位编码),鲜、冷猪肉、猪杂碎的最惠国进口税率为20%,冻猪肉、冻猪杂碎的最惠国进口税率为12%。中国对进口冷鲜肉及冻肉设置的最惠国税率均高于阿根廷(10%)、巴西(10%)、欧盟(0%)和美国(0.3%)。跨国猪肉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中国进行猪肉产品生产及销售,不仅能够节省远洋运输成本,还能够节省进口关税成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此外,肉类进口涉及的通关环节包括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税务局、银行等部门,加之受到运输路线、贸易办理速度、港口事务办理效率的影响,极有可能延长商品在集装箱内的滞留时间,大大增加商品尤其是肉制品的仓储保鲜成本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风险。

4 跨国猪肉产业相关企业投资中国的区位优势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区位优势是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后,决定企业进行投资选址决策的重要因素。区位优势包括:第一,东道国所拥有的要素禀赋,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第二,政策及市场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环境等。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种猪品种资源、较为丰富的生猪生产要素以及政策对生猪产业的扶持。

4.1获得市场规模优势

中国是猪肉生产大国。2014年中国肉类总产量为8706.74万吨,较2013年同比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为5 671.39万吨,较上年增长3.2%,占肉类总产量的65.14%。2014年全球猪肉总产量为11047.6万吨,中国猪肉产量占全球猪肉产量51.34%,猪肉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中国生猪出栏总量为7.35亿头,较上年增长2.7%。2014年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66亿头,较上年减少1.7%。生猪出栏率达155%,比上年提高约5%。据农业部数据推测,截至2015年6月,中国生猪存栏3.85亿头,能繁母猪存栏3899万头。中国对猪肉生产涉及的种猪、饲料、养殖设备等生产要素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为外资猪肉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4.2获益于巨大的种猪市场

种猪是猪肉产业的重要环节。2009年农业部颁布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启动了全国联合育种工作。联合育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种猪质量,但受限于育种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市场上使用的种猪仍以外来种为主,主要包括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等品种,为主要以繁育上述品种种猪的外资种猪企业投资中国猪肉产业奠定了较好的市场基础。相比之下,国内种猪杂交改良的层次较低,背膘厚度、瘦肉率、屠宰率等重要指标的表现均较为逊色,出栏率和头均产肉量较低,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2010年中国进口种猪4053头,2012年进口种猪20 267头,其余年份保持在10000头左右。首先,随着国内居民对猪肉消费需求的提升,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对生长速度较快,瘦肉率较高的国外优质品种的种猪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其次,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下,养猪场更加注重养殖效率,以期提升经济效益,势必偏好在日增重、瘦肉率、窝产仔数等指标都表现更佳的国外猪种,这进一步推动了对国外种猪的需求。

食品商务网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能繁母猪数为5043.2万头,按照年更新比例30%计算,2014年对种猪的增量需求为1 533万头,而中国每年种猪进口数量与国内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因此未来中国的种猪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将持续吸引国际资本在这一领域的投资。

4.3获益于巨大的饲料市场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饲料生产国,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年鉴(2014)》,2013年全国生猪饲料总产量达到7722万吨,同比增长15.23%,在饲料生产总量中占比为39.7%。然而目前中国工业化饲料渗透率较低,根据《饲料工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2015年中国猪肉工业饲料普及率低于45%,超过55%的生猪通过喂食剩菜及初级农作物进行喂养。根据英惠尔公司提供的数据,2013年中国人均饲料占有量为143.6kg,仅略高于全球平均的135.2kg。同期,美国、巴西、法国的人均饲料占有量分别为534.4、341.8和328.4kg。Wind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 385万吨,进口7 82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4.95%。由此可见:首先,与美国、巴西、法国等国相比,中国的人均饲料占有量较低,饲料粮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生猪养殖为耗粮型产业,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对进口饲料粮食的需求。其次,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饲料的使用占比将进一步加大,未来中国生猪饲料产业的成长空间可期。

目前,对中国饲料产业进行投资的外资企业主要包括: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等企业。中国饲料产业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并随着产业整合的推进,有利于在技术和规模均占有一定优势的外资饲料企业提升市场份额。

4.4获益于巨大的养殖设备市场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价格上涨,未来规模化生猪饲养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将逐步提升。国家对食品安全、环保问题日趋重视,良好高效的养殖设备能够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粪污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降低疫病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因此,预计未来生猪产业对养猪和屠宰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速度将逐年加快。目前国内养殖设备供应商包括兴邦总集团、沧州方坤养殖设备厂、光明农牧、利民养猪设备厂等。由于中国规模养殖模式的发展不够成熟,国内能够生产适用于规模猪场设备的供应商较少。

外资生猪养殖设备在技术水平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拥有丰富的经验及深厚的技术积累,能够将IT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有效结合,生产出适合规模生猪养殖的设备。由于国内养殖设备供应商无法完全满足国内规模生猪养殖场对设备的需求,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这有利于外资养殖设备供应商提高市场份额并占领中国生猪养殖设备市场,提高盈利水平。

4.5受益于巨大的猪肉消费市场

世界前5大猪肉消费国(地区)为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2014年全球消费猪肉量为109954万吨,其中中国消费猪肉量为57169万吨,远远大于其他四国(地区)的消费总量,占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51.99%(USDA)。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肉类消费的有力支撑,在中国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占重要地位。近年来居民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产业信息网,2014)。2005—2014年,中国猪肉消费总量由45099万吨增长至57169万吨,增长了26.76%。同期,俄罗斯的猪肉消费总量增长了37.51%。虽然增长幅度超过中国,但俄罗斯猪肉消费量基数较小,2014年其猪肉消费总量仅占中国的5.29%。其余三国的猪肉消费总量水平则基本保持不变。

未来中国猪肉消费的需求还受到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35.87%,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发展为54.41%。15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24%。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在2000—2014年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依然低于G7国家(即世界传统的七大工业国,含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七国)的平均水平。“诺瑟姆曲线”理论指出:“城镇化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城镇化率低于30%以下;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为30%~70%;成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70%”(Northam,1979)。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14.4kg,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猪肉量为21.2kg,城镇居民家庭猪肉消费水平总体上高于农村居民。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人口在中国总人口中占比的增加,中国对猪肉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跨国猪肉企业采取国际化的投资战略,首先是国际生产的需要;其次则是本国国内的猪肉消费饱和,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市场。中国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未来的猪肉消费潜力还将进一步被激发。投资中国猪肉产业,弥补了跨国猪肉企业在本国猪肉消费市场饱和的劣势,有利于扩大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

4.6受益于有利的猪肉产业政策

中国对包括猪肉产业在内的农业依然保持了较大的开放度,对外资进行猪肉产业的投资并购所设置的门槛较低[8]。中国政府自2007年起制定多项政策扶持猪肉产业发展,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对推动猪肉产业尤其是推动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取消生猪养殖环节所得税,减轻生猪养殖企业的税收负担,调动了养殖者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其中包括对家畜、家禽的饲养施行免征企业所得税。降低猪肉进口税率,有利于降低猪肉进口企业的进口成本,促进猪肉进口。自2008年起,冻猪肉进口税率由12%下调至6%。

第二,针对改善生产养殖条件、粪污无害化处理、完善防疫设施等,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具体补贴项目包括: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等。2011年中央投入25亿元支持养殖场建设,并且对每头能繁母猪提供100元的补贴;鼓励标准化养殖场对病死猪采用无公害的处理方式,为每头病死猪提供80元的处理补助;在屠宰环节中,出现病害猪损失的每头提供800元补贴。据农业部统计,2007—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200亿元,扶持了约6万个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建。2013年生猪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场占40.8%,相比2007年提高19%。

第三,推动生猪良种化,向生猪养殖企业免费提供良种猪的精液,支持人工授精和品种改良。免费提供主要疫苗,对主要的疫病采取强制免疫。2015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四部门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在坚持现行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的基础之上,通过猪粮比价对猪肉价格实时预警区域进行设置,采取措施来缓解价格波动,帮助生猪养殖企业控制生产经营风险。

第四,对饲料生产环节进行税收优惠。《关于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21号)规定,对单一大宗饲料、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复合预混料、浓缩饲料的生产企业免征增值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的规定,饲料类初加工企业,包括植物类饲料初加工企业、动物类饲料初加工企业和添加剂类初加工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第五,对猪肉加工环节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2008年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将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范围由原有的特定内资企业扩大到所有内外资企业。规定通过宰杀、切块、冷冻、包装等环节制作保鲜肉、冷冻肉、肉块的肉类初加工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生猪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猪肉产业,在享受外资企业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我国对生猪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相关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实现区位优势。

参考文献

[1] 郭秀君, 李梦晓. 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 对外经贸, 2014(10):40-42.

[2] 张寒.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其在石化企业跨国并购的应用检验[J]. 中国外资, 2013(8):38-39.

[3] 汤国威.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于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启示[J]. 管理观察, 2012(1):11-13.

[4] 阎建东. 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述评[J]. 南开经济研究, 1994(1):57-61.

[5] 姚建敏. 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19-22.

[6] 邱小田, 王志刚, 王金勇. 中国种猪业正悄然发生变化[J]. 中国畜牧杂志, 2013(20):10-13.

[7] Dunning JH. Intem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 London: Allen and Unwin, 1981.

[8] 张光辉, 付义成. 外资进入对我国生猪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 南方农村, 2012(7):4-7.

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项目(2015R0102),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S14044)

作者简介:谢晓娟,女,福建厦门人,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贸易与环境

猜你喜欢

种猪猪肉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