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镇的乡镇“三长”队伍建设
2016-07-12
党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楼组长)和社区群众团队负责人队伍是基层社会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三长”队伍建设中存在身份、结构、保障、管理等方面诸多共性问题。对此,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党委结合地区实际,提出了对“三长”实施条件管理、清单管理、网格管理等措施,逐步使乡镇“三长”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社会治理;“三长”;条件管理;队伍建设党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楼组长)和社区群众团队负责人(以下简称“三长”)队伍是乡镇党委、政府联系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公道正派、素质优良、植根社区、热心公益的“三长”队伍,为乡镇党委、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组织保障,意义十分重大。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党委组织课题调研组以本镇“三长”队伍建设现状为例,综合当前本市“三长”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三长”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虹桥镇现辖10个村党组织、33个居民区党组织,共有党小组141个。居民区管理的独立小区143 个,居民小组1365个,共管辖总户数6.2万户,管辖居民16.8万人,社区群众性团队137个。
虹桥镇现有“三长”实有人数2883人,分别为党小组长141人,居民小组长1530人,楼组长2434人,村民小组长共90人,社区群众团队负责人137人,其中兼任两种身份以上的1449人。“三长”中男女比例1:3.3,其中男性995人,女性3337人。平均年龄65.2岁,60岁以下1086人,60至70岁2265人,70至80岁903人,80岁以上78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三长”总数比为57.3%。党员占“三长”总数比为21.4%。一是党小组长队伍。党小组长共141人,其中男性68人,女性73人。平均年龄69岁,60岁以下12人,60至70岁91人,70至80岁35人,80岁以上3人。二是居民小组长队伍。居民小组长共1530人,其中男性327人,女性1203人;平均年龄65岁,60岁以下350人,60至70岁823人,70至80岁334人,80岁以上23人。党员占比19.5%。三是楼组长队伍。楼组长共2434人,其中男性515人,女性1919人;平均年龄65岁,60岁以下667人,60至70岁1227人,70至80岁488人,80岁以上52人。党员占比17.6%。四是村民小组长队伍。村民小组长共90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48人;平均年龄59岁,60岁以下53人,60至70岁34人,70至80岁3人。党员占比17.6%。五是社区群众团队负责人队伍。社区群众性团队负责人共137人,其中男性43人,女性94人;平均年龄68岁,60岁以下4人,60至70岁90人,70至80岁43人。党员占比26.2%。
近年来,虹桥镇“三长”队伍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基础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对“三长”队伍建设有了新认识。乡镇、村居等基层组织认识到加强“三长”建设对于加强村居前端治理、推进基层自治与共治、深化村居“班长工程”建设、巩固党的基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对“三长”工作职责有了新要求。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对“三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各基层组织主动赋予了“三长”在“大联动”前端治理、“五违”整治、联系服务群众、区域化党建等职责,探索性提出了各类管理清单。三是对“三长”工作保障有了新探索。各职能部门主动对“三长”队伍的培训、激励保障等做出了制度设计和工作安排。特别是在推进区域化党建、村居共建、社区“四位一体”、自治家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发挥“三长”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工作平台和活动载体。
总体而言,“三长”队伍在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三长”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共性问题。
(一)身份不认同。对“三长”队伍作为乡镇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社会治理队伍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等还缺乏认识。一些“三长”对身份缺少认同感,对岗位缺乏荣誉感,认为“三长”含金量低,社会认同低,存在有福利时拿出来亮一亮,平常时候藏着掖着的情况。
(二)结构不合理。目前“三长”队伍呈现老龄化,以虹桥镇为例,退休人员占近9成,平均年龄达到65岁。老年“三长”缺乏运用现代网络媒体等技能,与年轻居民群体沟通还不够便捷,在新型社区中开展工作存在难度。总体而言,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对“三长”队伍的更替计划性不强、储备不足、后继乏人。
(三)成效不均衡。有的村、居民小组和楼组工作特色明显,“楼组自治”“自治家园”“开心小屋”等楼组和邻里活动丰富有效,但一些“三长”对引导村、居民自治管理的能力还比较弱。有的村民小组长在撤村建居中如何转型做好居民小组长的准备还不足、能力还不够。社区群众团队负责人队伍缺少必要的管理和引导,个别团队只顾“吹拉弹唱”,缺少正能量的引导。
(四)保障不到位。目前乡镇对“三长”专项活动经费、岗位工作性补贴等偏低,标准不统一,相较于职工平均工资逐年提高,“三长”工作性补贴等激励力度不够,增长机制缺失。对“三长”人员的精神激励和宣传表彰还不够,长此以往,导致“三长”岗位任务与激励保障不匹配,“三长”作用发挥不够,热情不高。
(五)管理不规范。目前乡镇“三长”队伍主要以村居管理为主,队伍管理较松散。个别村居党组织对党小组建设还不够重视,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不设党小组的情况依然存在,党小组长岗位缺失。有的居民区对居民小组长和楼组长岗位设置没有做到全覆盖,协管、代管或者工作盲区依然存在。
(六)氛围不浓厚。有的居民小区在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方面营造的氛围不够,不少居民群众对“三长”岗位缺乏尊重和向往,对“三长”的工作缺乏理解和配合。部分年轻居民和高档社区的居民认为,生活居住中不需要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群众性团队存在,对于“三长”的工作不能积极配合。
虹桥镇党委提出将“三长”队伍建设纳入“班长工程”建设总体安排,按照条件管理、清单管理、网格管理的途径,对“三长”队伍实施给地位、给资源、给激励的保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培训学习、拓宽政治参与的配套制度,使“三长”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一)管理措施。第一,条件管理。对“三长”的准入实施条件管理。担任村民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需各自符合《村民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相关规定基础上,根据市委、区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精神,虹桥镇对“三长”的准入提出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具备贯彻执行能力、具备依法办事意识、具备群众工作本领、具备社会治理要求等5项基本条件。第二,清单管理。对“三长”履行的职责任务实施清单管理,按照职责清单做好对“三长”履职的绩效管理。一是《虹桥镇党小组长职责清单》。提出了执行支部决议、开展党员教育、贯彻落实制度、强化自身建设、做好群众工作、协助发展党员、参与创先争优、协助收缴党费等8项职责。二是《虹桥镇村、居民小组长职责清单》。提出了发挥带头作用做居委活动的排头兵、发挥联络作用做社区建设的好帮手、发挥宣传作用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发挥协调作用做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发挥监督作用做社区治理的带头人等5项职责。三是《虹桥镇楼组长职责清单》。提出了做可靠政策的“宣传员”、做真实民意的“气象员”、做热心民生的“服务员”、做调解矛盾的“老娘舅”、做楼组自治的“领头羊”、做楼组文化的“智囊团”等6项职责。四是《虹桥镇社区群众团队负责人职责清单》。提出了做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舆论导向的引领者、团队建设的管理者、团队活动的组织者、团队形象的树立者、团队力量的凝聚者、团队作用的激励者等7项职责。第三,网格管理。依托“大联动”网格划分的“43个村居网格+309个责任块”为基础,探索“村居网格+责任块+居民小组”的“三长”队伍三级网格管理,做实“三长”履职的责任网格。根据村居实际情况,一般按照30-50户左右确定为一个居民小组,将其引入“大联动”前端网格,居民小组长、楼组长在居民小组的网格内实行包干,全面负责本网格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使群众有问题找“三长”。积极倡导和要求“三长”队伍配合“大联动”网格巡查员,对社会管理中的“四违”、房屋群租、公共安全隐患、无证经营等管理任务,参与做好前端防控和前端治理。
(二)保障措施。第一,给地位。一是明确“三长”的职责定位。明确“三长”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基层自治、巩固执政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对“三长”队伍“上管一级”,实施对乡镇“三长”队伍的统筹规划、统筹管理。二是畅通“三长”的政治参与。注重从“三长”中推荐,按程序产生区、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等,通过区、镇两级平台参与地区事务的议事决策。建立“三长”代表参与或列席重要工作会议的制度,增强“三长”的荣誉感,激发想做事、能干事的热情。三是打通“三长”的上升渠道。在村居党组织、村居委会换届中,注重从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三长”中择优选拔候选人,通过一定程序进入村居条线干部、“两委”班子。第二,给资源。一是配送政策信息资源。建立“三长”对党委、政府各项重要政策、重大任务等信息的“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制度。做好乡镇社区报等对“三长”的精准配送和乡镇公众微信号的精准推送。二是加强经费保障。乡镇财政要帮助村、居民区党组织设立“三长”工作基金,为“三长”自主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三是共享党建活动资源。定期编制党建资源信息,优化区域化党建资源的宣传和推送,为“三长”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优化社区学校对社区群众性团队师资力量的配送,积极培育具有虹桥特色的有影响力的群众团队。第三,给激励。一是落实待遇补贴。把“三长”开展活动的资源支撑和资金保障等纳入镇年度预算,积极落实对“三长”岗位的工作性补贴,建立健全岗位激励保障和工作性补贴增长机制。二是落实日常关爱。乡镇领导带头联系“三长”,注重走访了解“三长”身心、家庭、工作情况以及基层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落实荣誉激励。定期开展区县、乡镇、村居等多层面的优秀“三长”的评选表彰。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基层“三长”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和履职风采,转变传统认知,提高社会认同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支持“三长”队伍建设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环境。
(三)配套措施。第一,健全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三长”作用发挥的组织体系。一是健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在不设总支部委员会的村居组织中,创新以地缘、趣缘、业缘为纽带的党小组设置模式,方便基层党员以党小组形式灵活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健全“居委会+居民小组长+楼组长”的组织体系。在村居共建中,注重把村民小组长通过一定程序推荐成居民小组长。在管辖多个小区的居民区中,积极探索以小区为单位设置居民大组的做法。三是健全“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运作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团队党建组织体系。培育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加强党对群众活动团队的领导,强化村、居民区党组织对团队的有效引领,注重把团队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团队骨干。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把贤人、能人梳理出来,逐步把后备人才培养发展成为“三长”。第二,加强培训学习。以“凝聚思想共识、加强应知应会、提升实务技能”为目标,切实增强“三长”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落实分层培训。通过举办“三长”培训示范班、开展集中轮训、成立“三长”沙龙等形式,每年对“三长”进行轮训,确保每名“三长”至少参加1次区县、乡镇和区域层面的年度培训。二是强化师资力量。组建整合由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三长”骨干组成的讲师团队伍,提供培训菜单,经常到村居开展实务技能的培训。三是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各类“三长”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突出应知应会和实务技能培训。突出对“大联动”实务、化解邻里纠纷、群众自治等贴近村居治理的实务培训。第三,扩大政治参与。结合乡镇实际,不拘形式,创新思路,推动“三长”在基层村居的有序政治参与。一是创新“三长”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平台。完善“三长”队伍的“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机制,以“三长”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基层各项事务。建立“三长”骨干代表列席村居重要会议,完善“三长”参与监督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例会等沟通机制。二是拓宽“三长”在组团式联系服务的参与渠道。村、居民区党组织充分整合“三长”及各类志愿者等人力资源,每年普遍走访联系责任块区内村、居民家庭,做到“五必访”。三是拓宽“三长”在村居民自治中的参与渠道。确保“三长”对村居事务的议事权、协商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大力创建党员示范楼组,开展设岗定责等,积极发挥“三长”在基层自治中的主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