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老生“马派”浅论

2016-07-12尹铁文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110034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马连良老生流派

尹铁文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110034)



京剧老生“马派”浅论

尹铁文(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110034)

摘要:“马派”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京剧发展中占有非常重的地位。本文从“马派”的艺术地位、“马派”的美学特征、“马派”的创新发展三个层面,对“马派”进行了粗浅的探究。对于“马派”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马派;艺术;地位;美学;特征;创新;发展

流派是包括京剧在内的所有中国戏曲的一大重要特征,是戏曲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所谓“流派”是艺术流派的简称,“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1中国戏曲的流派,多以该流派创始人的姓氏命名,并以拥有一批代表剧目、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拥有一代又一代传人为核心特点。

“马派”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之一,笔者在学习实践中对“马派”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总结。具体而言,对于“马派”艺术,笔者从以下三个理论层面进行了系统化解读与研究。

一、“马派”的艺术地位

“马派”为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所首创,在京剧老生行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

一方面,马连良既是京剧“前四大须生”与“后四大须生”的双跨者,又是链接两者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众所周知,京剧“前四大须生”是余(叔岩)谭(鑫培)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显而易见,马连良作为“前四大须生”的小老弟与“后四大须生”的老大哥,其独有的重要艺术地位,不容小觑。另一方面,马连良又是京剧老生“新新三杰”之一。京剧老生的“老三杰”是指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又称“老三鼎甲”;“新三杰”是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又称“新三鼎甲”。同时马连良又被誉为京剧老生“南麒(麒麟童周信芳)北马(马连良)关外唐(韵笙)”之一,所以被誉为京剧老生“新新三杰”之一。

从以上的称誉中我们可以盾到“马派”在京剧老生中拥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同时“马派”以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和雄厚的艺术实力做基础与支撑,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评价与认可。可以说,“马派”京剧中拥有这样重要的艺术地位,是实至名归的。

二、“马派”的美学特征

美学特征是“马派”艺术的核心特征,也是“马派”艺术最大的亮点与看点。具体分析“马派“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多元性

“马派”艺术本身,美学底蕴丰厚,美学意蕴深厚,是一个多元综合体,主要体现在唱腔、念白、做功和舞功等方面。

“马派”的唱腔,以嗓音清亮柔润为基础,具有“旋律流畅,寓巧于圆,在简炼中见华丽”2的特点,“听起来响而不焦,柔而不绵,给人以爽朗明澈之感。”3

“马派”的念白,十分讲究,在原湖广韵的基础上,运用普通话的四声调值进行调整,同时增加了一些京字京音的念法,既顿挫有致、自然流畅,又富有生活气息,并且有音乐美感。

“马派”的做功,不温不火,圆美和谐,细腻传神,具有画面美感。怎样美感……

“马派”的舞功,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以中国戏曲“无动不舞”、“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学原则进行精彩的艺术创造。其一哭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具有鲜明的线型美感。

(二)人物性

中国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即以表演为中心,关于这一点,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我国传统表演艺术和西洋演剧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在舞台艺术的整体中,我们把表演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虽然也有表演中心理论,而且是主要学派,但终不能像中国学派这样把表演看做是唯一的。欧式戏剧的发展规律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剧本写作形式,剧本写作形式又在主要地支配着表演形式;戏曲却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表演形式,表演形式在主要地支配着剧本的写作形式。”4马连良先生深谙此理,以“演人不演行”为美学指导原则,把人物形象塑造作为表演艺术创造的最高任务。他在一百余出剧目中成功的塑造出不同的任务形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贫民,个个性格鲜明,情感独特。

(三)独特性

京剧表演作为艺术创造工程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独特性为主攻方向。“马派“之所以在京剧老生的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也正是以它的独特性为基因和动力的。“马派”的整体艺术风格是潇洒飘逸、优美细腻、舒展明爽、和谐适度……是不是别的派别没有的?使人观赏之中尽享美感,观赏之后余味无穷。

上述三点美学特征,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三位一体、三维互动的。

三、“马派”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任何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京剧艺术如此,“马派”艺术亦如此。

事实上,“马派”艺术本身就是艺术创新的结果。马连良八岁即入喜连成科班学戏,先学武生,后学老生。授业于叶春善、萧长华、蔡荣贵、茹莱卿、郭春山等京剧名家。同时还向大师兄雷喜福学戏。九岁即登台演出,先演配角,如《取洛阳》的刘秀、《石秀探庄》的石秀等。不久主演了《捉放曹》《伍家坡》《南阳关》等老生戏。因向老生名家贾洪林学艺,故有“小洪林”之誉。十八岁出科后边演出边求师深造,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是吾师”。他先后向京剧名家谭鑫培、余叔岩、孙菊仙、刘景然等请教,还求教了王长林、王瑶卿、杨小楼诸名家,不分行当,不论流派,他都广收博彩,因此在他的老生表演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单一的“马派”风格,是一个融汇众长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力求创新,永不止步,不断出新。建国以后他推出了《赵氏孤儿》《将相和》《清霞丹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新戏,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他还在现代京剧《南方来信》中扮演杨老青,在《杜鹃山》中扮演郑老万。可以说,马连良的一生是不断创新的一生,“马派”的艺术也在一代代的传承过程中创新与发展。

“马派”的传承在艺术创新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传人身上。“马派”的第二代传人马长礼,在“马派”潇洒飘逸的基础上,吸取了……形成了刚柔相济、韵味醇厚的风格特点。他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刁德一的唱腔,成为经典唱段。另一位第二代传人张学津,系“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之子,先从王少楼习老生,后拜马连良为师专习“马派”,他取“马派”“余派”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洒脱流利、富于韵味的个性风格。“马派”的第三代传人朱强(拜张学津为师),在充分吸收“马派”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清新别致、流畅自如的个性风格。另一位第三代传人王雨辰(拜马长礼为师),也在继承“马派”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形成了潇洒俏丽、色彩丰富的个性风格。例证多多,不胜枚举。

注释: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3.

2.徐沛,苏移等著.京剧常识手册(上)[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55.

3.程砚秋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78.

4.同上.

猜你喜欢

马连良老生流派
嘻哈跆拳族
Songs from the Past
马连良巧解矛盾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京剧行当——老生
马连良巧解矛盾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马连良剃眉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