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特征
2016-07-12昭通学院艺术学院657000
李 竹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657000)
浅谈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特征
李竹(昭通学院艺术学院657000)
摘要: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的barroco,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专指17至18世纪豪华、装饰性强的建筑与绘画风格。这一特征反映到当时的音乐领域,就形成了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复杂性、装饰性、对称性、宗教性等特点。古典主义时期(1750——1830),又称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由三位维也纳的古典主义音乐巨匠主导该时期的钢琴艺术,其音乐风格既传承了巴洛克艺术唯美的风格,又注重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描写。
两个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认真考量演奏方法,仔细分析音乐结构以及曲谱版本,严谨治学,脚踏实地,才能最终领悟音乐的真谛。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版本
纵观钢琴音乐艺术史的发展,从豪华绚丽,装饰性强的巴洛克时期到细微谨慎,规范性强的古典主义时期,再到追求个性,反对拘泥形式,强调自我表现的浪漫主义时期,最后到大胆创新,另辟蹊径的20世纪。每一个时期的音乐都是一朵美丽的水花,它们汇聚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史的长河,其中,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的barroco,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专指17至18世纪豪华、装饰性强的建筑与绘画风格。这一特征反映到当时的音乐领域,就形成了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复杂性、装饰性、对称性、宗教性等特点。该时期的键盘音乐作品大部分都是为古钢琴(“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和“羽管键琴”Harpsichord的统称)而作。
由于当时的乐器有音色、音量变化小,延音短;音响强弱对比较差;键盘对指触的力度变化反应甚微等特点,所以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时力度不宜太响,踏板不能过多,这是由音乐作品鲜明的时代性决定的。
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键盘艺术作曲家是德国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巴赫的键盘音乐作品以复调音乐的手法创作,这种音乐风格注重每个声部的旋律性,有别于用和弦伴奏旋律的主调音乐。舒曼把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比喻为“音乐家每天的面包”,可见它在钢琴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
被称为音乐的“旧约圣经”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两卷,每卷各有24首前奏曲和24首赋格,从C大调开始,分别用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写成,以音级为序间插排列。一卷创作于巴赫年轻之时,前奏曲与赋格音乐曲式保守,情绪统一,富有生活情趣,其中有较多小调作品结束在大调上(这是二卷中没有的情况)。二卷创作于巴赫年老之时,用了很多咏叹调风格,情绪倾向灰暗,前奏曲与赋格之间比较独立,前奏曲有很多复调因素的声部线条,每首赋格都是富有哲理性的精品,不仅打破了固有的曲式结构,还大量运用了古式奏鸣曲(古式奏鸣曲是两段体结构,主部与副部情绪对比明显)。
由于当时的记谱方法较粗略,未标明太多的演奏要求,因此给后世演奏者提供了大的发挥空间,也加大了准确把握风格的难度。其演奏和教学要点是:1.注意音乐的多线条性,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意义;2.每个声部的音乐(包括顿音、跳音、休止的地方)都必须在气息的牵引下连贯并有歌唱性地演奏出来,巴赫曾说:“要像人唱歌那样来弹。”3.注意触键的力度、角度和速度,用不同音色表现不同声部,准确、优美、突出地演奏出清晰、鲜明的主题旋律线条;4.装饰音一般从本音上方大二度开始,音头需与拍点对齐(这种规则一直沿用到古典主义时期);5.附点在节奏准确的前提下可以弹得较长;6.速度比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稍慢;7.练习旋律线条时应用合理的指法准确地保持够各个音的时值,尽量用手指、手腕、手臂连(注意特殊指法形式overlap的使用),当手无法保持连贯时再用踏板,踏板不宜过多、过长,不能有和声性,应踩得较浅,只起保持音的作用;8.奏法要清楚,演奏不同时值的音符时注意断连明确,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9.乐句线条的渐强大多是阶梯式的,并非绝对的上行渐强,下行减弱,应根据和声的走向和布局来安排强弱变化和对比,但不适宜像浪漫主义作品做过多的力度变化渲染;10.前奏曲演奏完后,手应该停留在琴上,抬手就表示赋格开始。
针对演奏中常见的问题:1.声部线条间的区别不够明显;2.背谱易错,中断后不易接下去;3.音乐形象、性格和风格等不准确。有效的训练方法是:1.先单独寻找主题,再将各个声部逐个练习;2然后.进行两个声部间的配合练习(双手自编指法,双手原样指法,单手指法);3.最后进行所有声部的完整合成。除此之外,分手、分声部背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和完整性的保障度。
另外,关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通常有如下版本:1.Urtext原版,即净版,根据手稿编订,没有情绪、速度和强弱标记;2.Mugellini慕杰里尼版,指法合理,但连线和力度标记过多,音乐情绪过分浪漫;3.Henle汉勒版,没有太多标记,指法编订较好;4.Breitkopf布莱特科普夫版,指法编订较好;5.Bischoff比绍夫版,列出了编辑的资料来源和变化。在演奏和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尊重原版的前提下谨慎地选择乐谱版本。
接下来是古典主义时期(1750——1830),又称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由三位维也纳的古典主义音乐巨匠主导该时期的钢琴艺术,其音乐风格既传承了巴洛克艺术唯美的风格,又注重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描写。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以固定曲式结构的大型作品为主(大型作品是用特定曲式结构写作而成,有固定的结构规格,段落性、章节性等格式化特征较鲜明的钢琴作品。例如:奏鸣曲、协奏曲、组曲、回旋曲、变奏曲)。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强调调性、对比、节奏和乐句平衡,要求音色细腻、动听,讲究旋律歌唱性,有典型德奥语言文化的色彩与特征,如句子较短,音节重音较多等。演奏中应特别注意旋律的语言化特征。另外,音乐形式具有严谨方整的特点,旋律句法和段落清晰对称,和声进行包含严密的逻辑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音乐表现自如而又有所克制,个人情感的表达充分而又不乏理性,颇有一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意味,透着一种典雅精致之美。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主义三杰”。
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是古典奏鸣曲式的确立者,有大量经典器乐作品,对后世音乐艺术有巨大影响。一般认为海顿作有62首钢琴奏鸣曲,他的音乐作品感情朴实,轻松活泼,节奏欢快,性格率真幽默,形象温文尔雅,好像几个人在对话的感觉,具有宫廷音乐的典雅色彩。在演奏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地按照和声布局分清音乐段落,把握好触键的手法以使音色达到光滑圆润的效果,切忌使声音听起来干涩、生硬。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确立了钢琴协奏曲的形式,他热爱歌剧创作,喜欢在音乐中表现显著的戏剧性效果,讲究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对比。他创作了19首钢琴奏鸣曲,27首钢琴协奏曲等作品,确立了钢琴协奏曲形式。莫扎特的作品性格天真、活泼,给人以热爱生活、乐观率直,即使含着眼泪都在微笑的印象。其演奏和教学要点是:1.莫扎特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精髓,因此在演奏中塑造好旋律线条与合理划分乐句特别重要;2.他本人偏爱明亮、歌唱、晶莹剔透的音色,所以触键上要特别考究;3.由于时代特征,演奏时不宜使用太多踏板。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将奏鸣曲形式推向巅峰,被称为音乐的“新约全书”。贝多芬奏鸣曲的创新之处在于:1.根据表达的需要引入不确定的乐章个数,对乐章尾声进行大胆扩展;2.帮助确立了新的表情记号缩写记谱,扩大了音乐表情与音色音量的表现范围和层次;3.创造性地大胆使用踏板,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在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后期)中,矛盾、思考和不屈服的抗争是经常出现的思想内容,他喜欢用激烈宽广的渐强句积蓄力量和乐句动力,在情绪高点以一个突弱来打断渐强情绪,从而造成很大反差的戏剧性冲突。在演奏和教学中应该注意节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合理调整触键方法来达到音色丰富和情绪起伏的戏剧性效果。
此外,关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一般有两个乐谱版本:1.维也纳原版,遵照原稿,但编订的某些指法不太适合亚洲人;2.湖南文艺出版社引进的德国布莱特科普夫版,指法编订较好,但连线标记不太合理。在演奏和教学中,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地选择版本。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作为钢琴音乐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时,应该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研究,才能领悟音乐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苏)涅高茨,汪启璋,吴佩华译.《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2]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李兴梧,蒲娟娟.《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4]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奥托·冯·伊默尔.《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