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西安•弗洛伊德开启现实主义的探索之路——浅谈作品《女孩与白狗》《帕丁顿画室内》

2016-07-12李平洋杜晓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4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现实主义

李平洋 杜晓琳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41000)



卢西安•弗洛伊德开启现实主义的探索之路——浅谈作品《女孩与白狗》《帕丁顿画室内》

李平洋杜晓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41000)

摘要:卢西安•弗洛伊德被誉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肖像画家,其绘画风格影响着中国一批艺术家。本文从弗洛伊德早期两幅作品,简析画家绘画风格转变时期的特点。

关键词:弗洛伊德;现实主义;绘画之路

“我的画力图强化现实的紧张感,以碰触观者的感官。这个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画家是否懂得并能感到他选择的模特或物体。-—弗洛伊德

20世纪90年代,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高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外来文化瞬间涌入我们的生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抽象艺术等艺术流派的盛行,观念性的艺术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放弃架上绘画,追求更加前卫的艺术。当代艺术有其闪光点,但相较之我更欣赏以写生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在写实油画受到当代影响技术冲击的现在,弗洛伊德的作品让艺术家看到了希望。他画面中那种准确又结实的造型下带着狂放的笔触,厚重叠加的肌理效果,画面氛围中透出强烈而又神秘的紧张感,在国外艺术家中独树一帜。独特强烈的绘画语言从而引来众多追捧者,也影响到当时国内的一批年轻画家。本文从弗洛伊德早期两幅作品,简析画家绘画风格转变时期的特点。

1922年出生于柏林,1933年为躲避纳粹迫害,全家搬迁至伦敦,少年时进入绘画学校,开始绘画之路。求学过程中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惹了不少麻烦,以至多次被迫转学,但最后还是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卢西安•弗洛伊德开始踏入英国艺术界,凭借自己不断的努力,再加上具有神秘感的绘画风格,卢西安•弗洛伊德在英国艺术界慢慢的崭露头角,由于当时英国人非常崇拜卢西安的祖父,伟大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关注,甚至能受到一些贵族人士的邀请。

卢西安早期的作品受到他的老师莫里斯的影响,所描绘的人物都特点鲜明,硕大的眼睛里透露着不安、呆滞和焦虑。在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以及各种表现主义盛行的年代,卢西安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在这一时期的画面中,画面刻画极为细致,人物的每根发丝都被精细的描绘,技法也大多以软毛笔平涂为主,画面中透露出一丝神秘感。在这段时期里描绘的人物以画家本人,妻子和朋友为主,其中女性角色居多,中间包括画家的情人以及笔者认为让卢西安画风开始转变的姬蒂.嘉曼。

1926年出生的姬蒂.嘉曼(Kitty Garman),1948年成为弗洛伊德的第一任妻子,虽然在1952年就结束了这场仅有四年短暂的婚姻,但在四年中姬蒂成为卢西安很多作品中的模特,如《女孩与银杏叶》《穿夹克的女孩》《女孩与小猫》《女孩与玫瑰》《女孩与白狗》等。笔者认为卢西安以姬蒂为模特作的最后一幅《女孩与白狗》(1951—1952年),是其早期绘画从形式上到技法上一个转变的开始,冷灰色调的画面氛围下一条白色的斗牛犬趴在姬蒂的右腿上,穿着黄色睡衣的姬蒂,右手放在左胸上,衣服从肩膀上滑落,露出的左乳房。胸上一颗黑痣格外抢眼,左手无名指的婚戒和右手上的一块胎记也被描绘的细致入微。姬蒂的面部的描绘不同于此夸张变形平面化的风格,写实性描绘的脸庞依然透出空洞茫然的神情。姬蒂脸上的皱纹也开始显现出来,跟1947年同样以姬蒂为模特创作《女孩与小猫》中年轻、美丽的姬蒂是两个不用的两个形象。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位成熟女人的形象,此时的姬蒂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只是肩膀到胸部的位置,但也是卢西安第一次描绘人体,现实主义绘画仿佛开始对画家产生影响。趴在姬蒂腿上的那条白色斗牛犬,也是卢西安画作中第一次出现的狗形象,人和狗出现在同一场景,这个题材也一直贯穿到了卢西安生命中最后一张画——那张未完成的《猎犬画像》(2011年)。

此间几年里画家在进行着探索和不同的尝试,与《女孩与白狗》几乎同时间创作的《帕丁顿画室内》(1951年)室内场景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画面的人物而是红色的地毯,高纯度的红色仿佛跟整体色调不是很搭,一位穿着灰色大衣的男子,左手食指中指间夹着一根尚未点着香烟,右手紧握。这位头发算不上整洁的男子,大镜框的眼镜下仿佛透露着麻木和迷茫的眼睛,人物的刻画依然是非常的细致,但已不同于之前平面化的处理,身前一株失去生机看似正在枯萎的植物,仿佛比人还高大,每片叶子的边缘都被刻画的异常锋利,这么完整的植物形象也是此前作品中从未出现的,画面右侧窗外的景象也被刻画的如此细致、完整,在不大的尺寸里画家几乎把所能看到的景象都逐一描绘出来,楼下的路灯,依偎在马路对面墙角下的人以及远处的三层建筑,包括对面树木的枝杈都被详尽描绘出来,画面中这么多的新事物都可以看出作者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着不断的探索。这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描绘的完整的场景,我想每位观者端详这幅画时,应该有种设身处地的感觉,“这位叼着烟的男子应该是个上班族,他在想什么?是是不是和我一样,下班至之后可以回家好好的休息一下,休息之后忙碌的一天又要开始……从这张画中仿佛能看到中后期一些作品形式上的影子。也正是这个时候,画家作品的尺寸也开始慢慢的变大,逐渐的把场景变得更完整。

20世纪50年代是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转变过渡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画家开始摸索又不断的受到影响,弗朗西斯.培根应该是对卢西安•弗洛伊德影响很大的人,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弗洛伊德曾感叹弗朗西斯.培根是如何把颜色运用的如此自由,笔触也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有趣的是两人曾给彼此做过模特,也产生了两副风格截然不用的作品,其中培根1969年创作的《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2013年11月12日拍出1.4亿美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贵的艺术品。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所画的物体必须被紧紧观察着,如果白天夜晚每时每刻都不停歇,所画物体——他、她或它终将显露无疑,而且无处躲避隐藏。”为了做到紧紧的观察,他要求模特每天做几个小时,长达几个月之久,有些作品中由于模特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焦虑、不安和紧张的心态表达的尤为强烈。正是在20世纪50年代,卢西安在画风上开始摆脱之前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技法上也发生了改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之前用软笔平涂,边缘线勾勒的方式,慢慢的转变为苍劲有力的笔触、厚重的肌理效果。画面场景变得复杂,形式语言更加丰富。造型上也从平面化转变为饱满,结实,甚至带有一些夸张、变形。弗洛伊德的画面中仿佛从未出现过虚实变化,人体、物体的边缘线部分刻画的都是非常的清晰,扎实,一些人体的边缘部位经常能找到多次刻画的痕迹。颜色对比变得明确,变化更加丰富,俯视或这样仰视的视角以及一些非常规的构图增加了画面的冲击力,画布上一层层的肌理效果中仿佛能看到时间的痕迹。这种通过不断的观察,长时间的刻画,对模特心理的描绘,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弗洛伊德画中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李平洋,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杜晓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措词口水战”:将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抗议称为“Riots”(暴乱)有何深意 精读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梦的解析》出版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