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媒介传播艺术分析

2016-07-12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艺术

白 冰 (重庆大学 美视电影学院 404100)

微电影媒介传播艺术分析

白 冰 (重庆大学 美视电影学院 404100)

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打破了人们系统化接受信息的影视艺术常态,为满足碎片化的需求,电影就必须伴随着媒介介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微电影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全新媒介环境和审美期待的诉求,微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艺术形式顺应社会需求和心理需要而应运而生,如同雨后春笋开遍大地,大有不可抵挡之势。本文将就微电影艺术形态的传播特征、带来的影响等进行辩证的论证。

微电影;媒介传播;分析;对策

微电影传播以普通民众为主体、内容相对丰富而完善、具有良好的传播和互动特性,传播方式多元化一。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不断演变,微电影突破传统电影传播机制中依靠制片、导演、美术等多元素个体共同制作的模式。普通民众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不再局限于商业品牌或组织的限制,人们可以尽情的去展现自我世界的喜怒哀乐,去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抒发自己的梦想。

微电影的传播内容具有平民化、多元化、草根化的倾向,街头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都可以作为表现的对象,通过浓缩的“世间百态”展现演绎出催人泪下的感动。就传播而言,微电影打破传统电影相对固定的个人个体对应媒介平台的传播模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和表现出强劲的交流互动性。受众可以借助网络媒介平台、流媒体平台、社交交互软件以及软文贴吧等多种平台参与微电影的互动 。受众通过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更加便捷、深入的参与到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推进。

一、微电影媒介传播现状分析

无论是日常生活呈现、励志传奇的诉说,还是草根阶层冲破世俗枷锁而逆袭成功的小人物展示,微电影借助众多媒介平台客户端、qq、微信微博、博客等为客观受众搭建起一个可供其观看、评论、分享等的心理消遣和寄托的“陌生空间”,并通过具体内容的展示和传播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心理审美期待,观众在看似无意识的引导下心理审美活动朝着特定的方向推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体验和感悟,把现实物质世界与借助视听手段搭建的审美空间进行链接,本我的欲望发生位移并与影片内容中相对应的喜怒哀乐发生能动性的反应,无意识的欲望脱离有意识的情绪理性控制得到片刻的解脱,最终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欲望得到满足,并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欢快和美的教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每时每刻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一切媒介的出现都源于人们内心深处与外在世界对话的渴望。从数字媒介传播的角度而言,观影者的接受微电影影片传播内容的过程中借助其视听语言符号的表达,可以尽情的释放和诠释自我的审美需求,如同作家可以借助书报杂志文学作品描绘自我,诗人通过创作诗歌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一样,普通大众可以借助微电影视听画面的艺术化创作去释放和诠释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微电影作为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媒介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心理审美的多层次需求,在强烈的参与动机指引下,受众不在满足于充当银幕面前乖乖观影的观众身份,而转向借助触手可及的工具进行勇敢的自我渴望表达的诉诸行动之中。

二、微电影传播中所引发的担忧

犹如甘露滋润良久的春笋,微电影自传播伊始就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在获取巨大商业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开放式的内容传播系统在给民众降低参与门栏,尽情自我互动的同时,也使某些恶作俑者失去法律制约和道德束缚,商业资本以微电影为媒介平台,资本的运作与商业化的运行导致微电影在盲目扩张的过程中,出于商业利益的诉求,出现其制作工艺简陋、欲望化表达严重,泛暴力化倾向严重等特点。为迎合市场一味的庸俗暴力化表达丧失微电影原本呈文载道的功能,产生一批缺乏思想深度,艺术内涵低下的作品,并引起观众不良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对于出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微电影播出与商业治本强行结合,不顾受众的心理接受感受粗鲁强硬的进行商业广告植入,缺乏创新和新意的商业推广其必然引起受众心理的反弹,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对商业广告片段的载体微电影产生抗拒心理。

从监管角度来说,微电影作为进来兴起的文化业态其虽然满足和拓展人们精神文化审美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低俗恶劣的影片制作内容也引起了诸多社会问题,无论是语言的粗鲁无理还是低级趣味画面的展示,引起观众强烈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干预,对信息污染比较严重的微电影播出平台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三、净化微电影不良传播的建议

首先,从制作本身角度来说, 相较于传统电影虽然微电影在制作、传播以及具体内容呈现等方面展现出诸多不同的特点,但是其本质仍旧是一种借助视听画面为表达介质的艺术形态,内容仍旧是微电影进行叙事表达的根本所在。因此,微电影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从内容本质入手。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水准也要求其制作者应该创造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创作作品,并大胆的进行创新性尝试,突破现有千遍一律的多集中于歌颂励志,草根表现等题材,在遵循影视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为观众创作出符合艺术审美要求和精神文化需要的良品。

其次,资本的原罪就在于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当资本和艺术联姻,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以艺术之名而进行的实质商业化运作。同样,微电影属于艺术的范畴,在遭遇资本的同时注定面临着被吞噬的宿命,越来越明显的商业化符号出现在微电影的创作中,势必会损害其原本应有的“艺术之上”。因此,微电影要想健康发展,就要有意识的处理好商业和资本的关系,在保持艺术性的前提下注重平衡商业资本的比重,才能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同时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

再次,随着互联网新型媒介形态的迅猛兴起,资本和艺术同时迎来了最好的春天,然而,看似繁荣的微电影市场背后是大量品味低下,缺乏思想深度的作品横行,在遭致受众诟病的同时也反映出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政策法规的缺失和监督乏力,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系统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只有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微电影的粗制滥造才会从根本上被套上“紧箍咒”,从而为业态的发展净化良好的环境,多出优秀的作品,微电影才能健康有效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商业和艺术的较量还将延续下去并会产生缠绵悱恻的联姻,微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其发展始终脱离不本质艺术范畴的属性。作为受众热衷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在商业大潮中乘风破浪,以精良的制作内容和传播面貌出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受众作为媒介传播最终的信息接受者,也应自觉提高自我媒介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抵御不良媒介环境的免疫能力,作为微电影传播载体的媒介平台也应不断改进创新,逐步完善自我,坚守相关法律法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多方面通力合作才会还微电影艺术的春天。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艺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纸的艺术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