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与《毕业后的大多数》叙事方式比较
2016-07-12彭筱航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系610041
彭筱航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系 610041)
《出路》与《毕业后的大多数》叙事方式比较
彭筱航(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系610041)
《出路》与《毕业后的大多数》两片都是指向中国产业化教育,纪录笼罩在中国高等教育之下各类人群的纪录片。《出路》是Steps、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丹麦广播公司(DR)共同发起的《为何贫穷?》系列纪录片的第8集,由陈为军导演,并于2010年获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毕业后的大多数》的导演贠子剑为80后新晋纪录片导演,凭借此片获得2011年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并于2012年入围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两片在叙事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及差异性,因其共通性,观众得以更加深入认识到中国产业化教育之现状,又因两片叙事方式的差异性,使得两片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征,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理念。通过比较分析两部纪录片在纪录中国产业化教育时所采用叙事方式上的共通性及差异性,可以发现两位导演在各自的纪录片创作中,借助中国产业化教育拓展了影像多义的空间。
一、叙事线索比较
《出路》在一个定点上用3条主线讲述中国产业化教育。在片中,陈为军导演以“因学致贫”这一主题为定点,探讨中国产业化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教育体系。片中选取了3个最能反映这一主题的不同类型的人,并以他们的故事分别为3条线索,通过交叉剪辑的形式,将其严丝合缝地串联在一起,最后再一齐给出3个故事的结局。
第一条线索是“弘博软件教育”的讲师王振祥,他也是片中的一条主线,另外两条主线作为两条贯穿的线索展开。“弘博软件教育”是一所民办高校,主要通过农村通讯的落后、信息的不发达来骗取家长的信任,从而达到招生敛财的目的。选取王振祥为主线是因为制片人艾德金斯认为《出路》的重点应该放在王振祥身上,因为老师更能讲述“体制”。他虽是一所野鸡培训学校的讲师,但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最有发言权,也最能道出真实的中国教育,他真实而毫不避讳地讲出了教育培训行业的阴暗。第二条线索是农村女孩王盼,她是千万农村学生中的普通一员,高考失利,让她没有机会进入顶级高校。她家里很贫穷,但本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想,家里还是千方百计凑钱供她上了一所学费高昂的三本院校。选取她也最能映射“教育让贫穷者更加贫穷”这一现实。第三条线索是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万超,他本想通过高昂的学费换来一纸有用的本科文凭,但毕业后的他,求职屡屡碰壁,短暂的工作所得也不能养活自己,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这一纸文凭一文不值。
《毕业后的大多数》以大学毕业生生存现状为定点,同样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叙事主体选取是同为毕业生的数人。片中以6种生活为线索,每种生活中有的涉及到一个人,有的两个,有的更多,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过着与理想无关的生活。导演采用平行剪辑的形式,将不同的故事一一道来。
第一条线索是甘霖和高玉龙这对情侣的生活,他们毕业于不同的大学,同样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两人住在一间小小的温馨的出租屋里,柴米油盐。第二条线索是席向军的生活,住十五平米房子的他,在房产中介卖百平米的房子。第三条线索是安磊和他的同学们的生活,他们参加“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到陕西省铜川市检察院志愿服务,每个月领着340块钱的国家志愿者补助。第四条线索中的主人公叫何先菊,她是一名汽车销售,她爱运动、爱交朋友、孝敬父母。第五条线索说的是是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李晓云,虽然他大学时候当过新闻中心主任,做过四年班长,得过许多的奖状,甚至还得过国家奖学金,但毕业后的他,只能靠摆地摊卖字帖赚钱。第六条线索是刘加秀和妻子,他俩毕业后选择到镇中学做老师,吃住都在学校,他俩甚至都还没还完大学时的助学贷款。
叙事线索有差异,故事讲述的范围会有所不同。《出路》和《毕业后的大多数》对于叙事线索的选取都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其展现中国产业化教育现状的定点,《出路》的叙事线索所涉人物较《毕业后的大多数》更为广泛,三个人物有着不同的身份。而《毕业后的大多数》人物线索更多,较前者或许显得更散且冗长。究其原因,可能是陈为军作为专业纪录片导演将更多的视线放于“教育致贫”这一理性论题上,而贠子剑导演作为与所摄人物同身份的大学毕业生,相较于前者,在片中投入了更多的感性,而且身份也较为自由。
二、叙事结构比较
《出路》从整部片子上来看,以主题为主要叙事结构。陈为军导演所选取的三个人,他们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故事,代表着他们自己各自的“出路”。农村女孩王盼高中毕业,坚信着读书是她唯一的“出路”;独立院校毕业生万超继续寻找着工作,因为那是他认为那是毕业生唯一的“出路”;民办学校讲师王振祥做着“昧良心”的招生工作,那是他的“出路”。他们三个人的“出路”,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出路”;而在每一个故事中,又是以事件发展为主要叙事结构。王盼的故事中,以“去上大学”为结构,万超以“找工作”为结构,王振祥以“各地招生”为结构。
《毕业后的大多数》主要以人物为叙事结构方式。贠子剑导演所选取的6个故事,并没有明显的情节性,只是一个单纯的对人物生活的表现。更多的镜头是对准了故事人物吃饭、工作、交友、娱乐等一系列行为活动,并随其活动进行多个场景的切换,出租屋、工作单位、网吧等等。所以人物的个性就表现得更加鲜明和具体。
陈为军是一位有着丰富拍摄经验的纪录片导演,贠子剑则是纪录片行业初生的新星。对中国产业化教育的感同身受以及对当下现实的反省与思考,是构成他们作品共通性的原因。而不同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经历又形成了他们纪录片叙事方式的差异性。纪录片对历史多义性的阐述归根结底是又叙述者的背景、权利话语和先验性决定。视听在这里只是叙述者的一种表达手段。毋庸置疑,它必然会渗透着叙述者的主观意识形态。通过教育题材纪录片《出路》与《毕业后的大多数》的叙事方式比较,我们也可以习得纪录片叙事方式的多样性在现实操作中的运用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