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分析
——以开路仪式为例

2016-07-12吉首大学41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开路法师土家族

李 青 (吉首大学 416000)

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分析
——以开路仪式为例

李 青 (吉首大学 416000)

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广泛流传于成清江、酉水、澧水三大水系的土家聚集地,是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民俗之一。它以道教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结合了佛教度化亡灵的思想,加之当地巫傩文化做为补充,独树一帜的屹立在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片区。本文以湘西龙山县坡脚乡开路仪式为例,对丧葬仪式的历史发展、仪式环节以及开路仪式的音乐特征进行阐述。

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开路仪式;音乐

土家族丧葬仪式现如今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一代。它是一种由道、佛、巫等多元文化结合而成,独具湘西土家族特色。它是一种极具音乐文化的史诗级艺术宝库,它及“念、唱、器、伴、舞”五位一体,具有浓厚文化内涵和艺术鲜明的艺术特征。

开路仪式是及“念、唱、器、伴”四位一体极具艺术文化特征的一场仪式,是整套丧葬仪式中最具特色的环节,其艺术性、文化性、民族性极高。开路仪式通常是法师进行丧葬仪式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因为新故亡人进入阴间后,迷失方位,不知去向,由法师为其指引方向。主堂法师通过念出亡人姓名、生辰八字、哪里人氏召唤阴间亡魂前往西天或来到丧葬仪式的道场为其进行超度法事。

一、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历史发展过程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这是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先秦时期已见诸记载的《下里》《巴人》,由于巴人也信巫鬼的原因,就有“歌舞以陵殷人”的军乐鼓舞。东汉末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天师道),这里是土家族先祖巴人活动的地方。当道教后传入武陵山片区土家族聚居地后,土家族后人信奉先祖之地所创造的道教也就合情合理了。

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俗称“办白事”,从前由当地梯玛(梯玛为土家话,意为“敬神的人”,汉语称土老司)主持仪式。在清雍正帝“改土归流”前,实行火葬时亦是如此。佛道文化传入土家族地区,道土便积极参与土家族丧葬。随着清朝雍帝在土家族聚居地区全面实施“改土归流”后,朝廷认为土家族梯玛各项仪式为“端公邪术”,采取了一系列消解土家族传统民族精神的举措,有记载:“凡巫师假降邪神,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里长知而不告者,各笞四十,”遂下令全面禁止,湘西地区梯玛祭祀仪式、土家族的拜土王等巫术活动皆受影响。如此以来,梯玛在土家族社会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梯玛的作用也显著降低。湘西地区的丧葬祭祀仪式则由道士代替梯玛,许多梯玛碍于生活压力,也开始慢慢转型为道士。以至有“清代土民‘丧必延僧道作佛事’”一说。清政府这一“改土归流”政策极大的削弱了各土司的争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却给了湘西地区土家文化的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湘西地区梯玛与佛道教丧葬仪式均被扣上了“四旧”的帽子。受当时红卫兵的打击,湘西地区在文革时期无论在城市或乡村,进行梯玛仪式或佛道丧葬仪式均会进行游街批斗。当时所有的丧葬仪式都采取了“新事新办法”——聘请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传唱革命歌曲。如此以来,受清“改土归流”和解放初期的“破四旧”活动,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流传千百年的梯玛祭祀仪式变慢慢淡出了当地人们的视野。而道佛教丧葬仪式由于群众基础大、流传范围广等因素,在湘西土家族地区逐渐取代了梯玛丧葬仪式。

二、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环节与开路仪式介绍

(一)丧葬仪式主要仪式环节介绍

湘西龙山县坡脚乡丧葬仪式由一名主堂法师负责整套仪式,由三至五名帮堂法师协助执行各场法事。整套仪式可分为3、5、7天,一般丧葬仪式进行5天(亡人过世的当天不计入其中),但也根据主家意愿可灵活调节。丧葬仪式过程中每天所需的场次与进行时间不一,多则10场,少则3场。每场仪式进行1-2小时,中途休息20至30分钟。以为期5天的丧葬仪式为例,丧葬仪式流程如下,亡人过世当天:开路、请师、对案、扎山门。第一天:定早饭、请神、开五方、定晚饭、安位。第二天:定早饭、请神、诰命天地、安金坛、龙宫取水、洒净、定晚饭、安位。第三天:请神、上十表、定晚饭。第四天:定早饭、请神、安位、唱经念佛、定晚饭、穿花、破五方、盖幽冥灯、散花解诀、送神。第五天:送师傅、发丧。

(二)开路仪式主要环节介绍

开路仪式分为《水赞》《香赞》《皈依赞》《宗堂诰》《男子观音诰》或《女子念血盒诰》《地藏诰》《奉念经咒》七部分。

1.《水赞》环节是通过唱腔的方式,为主堂法师借用观音菩萨的杨枝净水,遍洒人间,为亡人消罪,为主家祈福。

2.《香赞》环节是通过唱腔的方式,旋律与《水赞》一致,采用道教法事烧香请神,为亡人超度。

3.《皈依赞》环节是通过念腔的方式,希望亡人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法僧三宝,敬亡人早安息。

4.《宗堂诰》环节是通过念腔的方式,主堂法师请求高真教主,代天宣化,广开四方之法门,赐予主堂法师道法为亡人开路。

5.《男子念观音诰》或《女子念血盒诰》环节是通过念腔的方式,对不同性别的亡人分别祈求观音、如来度化亡人。

6.《地藏诰》环节是通过念腔的方式,请求地藏王菩萨允许把亡人从阴间带来阳间接受主堂法师的超度,同时希望积善救众生的地藏王菩萨念在主家孝敬老人的情谊上,保佑孝门吉祥远照。

7.《奉念经咒》环节是以唱腔与念腔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通过请观音、如来、地藏王菩萨与五方之神同时为亡人超度。

三、湘西土家族丧葬开路环节音乐分析

(一)歌曲及演唱分析

土家族丧葬仪式的歌曲调式采用均传统的中国五声调式,多为宫、商、角调式为主,少以徵、羽毛调式。旋律走向多以级进的下行为主,突出了悲伤的感情色彩。相邻两乐句或乐段连接时则多会采用八度以上的大跳,既烘托出亡人过世后悲痛的心情又及时反转,表达整个歌曲祭奠亡人的气氛。如《水赞》中所唱“杨枝净水,便洒三千”与《奉念经咒——上来篇》中所唱“咸皆瞻仰,是日八心真言”。

唱词部分以道、佛两教的经文或经典典故为主进行改编,在度化亡人的同时中也启发后人向上或祈求主家平安吉祥。如道教的经词《三茅宝忏•香赞》中:“炉香乍热,法界蒙熏,十方悉遥闻,随处结祥云,鹤鸣驾万圣降洪恩,礼拜。”土家族丧葬仪式开路意识中《香赞》环节则改为:“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处处结祥云,诚意方因诸佛现金身,南无香云界菩萨摩诃萨”。庇佑主家部分的如《地藏诰》中“王官怜地悯,永佑孝门吉祥远照。”这样的歌词结构不仅能为主家度化亡人,同时增加了丧葬意识的可看性。为前来奔丧的亲朋好友提供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在丧葬仪式中传承了土家礼孝文化,使土家礼孝文化在广大群众中的到发展。

土家族丧葬音乐唱词部分同时采用了大量的衬词,衬词多随演唱的旋律与当地与语调特征自由添加,多用于后半拍进行补充,以三度以内的级进为主,如《水赞》中“上来洒净以毕,持当焚香”唱做“上哪来,洒啰净啊以毕唻哎,持当焚香以呦为呦正。”衬词的使用使丧葬音乐与演唱的环境结合起来,整个曲子笼罩着一层悲伤、无奈的氛围,使人听起来更加的悲伤。

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的音乐节拍以2/4、3/4或者2/4、3/4的混合拍为主,节奏较为自由。通常是随主堂法师唱腔在长音部分延长,中间某几小节转至3/4拍。时刻变化的节拍不仅可以极大为法师演唱带来随意性,也使人听觉得到时刻更新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不会觉得丧葬音乐千篇一律。歌曲的节奏型以普通的二八、前十六、后十六、前附点、后附点、四个十六、切分音为主,体现了典型的名族传统节奏型,整体演唱速度为60-80,旋律富有变化,体现出对亡人不舍得情感。湘西土家族丧葬音乐近似一种说唱的表演形式,为了达到一种情绪,旋律呈现出一种节奏相对自由的特点。

丧葬仪式调式虽与湘西地区的山歌、小调、号子调式差不多,但明显能感受到差异,说明了当地丧葬音乐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颇大,更能体现湘西土家族人民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智慧。

(二)器乐演奏分析

土家族丧葬器乐分为头钹、二钹、包包锣(也称小锣)、田锣(也称大锣)、鼓、木鱼、唢呐七种。主堂法师负责演奏头钹或木鱼,帮堂法师负责演奏二钹、包包锣、田锣、鼓、唢呐。帮堂法师最多为五人,每人演奏一种乐器;最少则需三人,演奏二钹、鼓、田锣(兼唢呐)。整体演奏时以主堂法师为“乐队指挥”,掌握节奏的变化与曲牌的调整。

丧葬仪式中锣鼓演奏基本上分为合奏和伴奏两种形式。在主堂法师念唱时,锣鼓进行伴奏;仪式开始、结束或主堂法师念唱交替中进行合奏。湘西土家族丧葬仪式的器乐表演形式以锣鼓为主,以唢呐伴奏为辅,主要是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而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为歌唱作铺垫,使歌曲更加生动,场面更加热闹。乐器配合演唱,制造气氛,烘托情绪,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开路环节中运用的锣鼓合奏曲牌分为:《龙法会》《双头码》《单头码》(如下图)三种曲牌。记谱、演奏方法与打溜子类似,由头钹打“七”字、二钹打“卜”字、包包锣插空打后半拍、鼓打所有的乐器的节奏性(当地人称“点子”)、唢呐演奏的音调同主堂法师唱腔一致。合奏中整体演奏速度为80-120左右,锣鼓演奏的具体节奏速度依照主堂法师演奏的第一小节的节奏型的速度。通常节奏速度会采取一种由慢渐快的方式,既体现了亡人故去,主家悲痛的心情,同时也增加了仪式的现场气氛,告知亡人亲朋好友都前来相送,希望亡人得意安息。打完一个曲牌后,帮堂法师根据主堂法师头钹所演奏的第一拍定曲牌:当头钹打二八时,演奏《单头码》;当头钹打四个十六时,演奏《双头码》;当头钹打八十六时,演奏《龙法会》。

《龙法会》:

《双头码》:

《单头码》:

开路环节中锣鼓进行伴奏时,整体速度根据主堂法师的唱腔速度来定,演奏速度为60-80。演奏中的节奏型较为简单,基本上以四分音符、平八、八十六为主,也可根据原有的节奏型进行简单的加花变奏如:在慢速的四个拍情况下,根据加快节奏型的方式改为:四、平八、八十六、四个十六的结合。

伴奏中较慢的节奏型不仅能够配合主堂法师所演唱的内容,也为仪式带来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使人心情沉重,不仅表达了对亡人的敬意和又表现出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伴奏结束后进入合奏前,帮堂法师则根据主堂法师头钹所演奏最后一小节最后一拍的不同节奏型定立马转入的新曲牌,锣鼓伴奏谱如下图:

四、结语

湘西土家族在长期的繁衍发展和生活演变中,丧葬仪式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又吸收了其他民族外来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范式。所以湘西土家族丧葬文化,不仅是历史性的产物,更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土家族民俗念与丧葬行为的总和。它是一种及“念、唱、器、伴、舞”为一体的艺术宝库,是土家族人对生活中的一种创新性的行为反映,更是土家族人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智慧结晶。

[1]潘光旦.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M].载于《民族问题研究集》,1955(4).

[2][6]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的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4).

[3]柏贵喜.试论道教对土家族的影响[J].民族论坛,1992(3).

[4]段超.改土归流后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5]道光《鹤峰州志》[M].

[7][8]彭桂云.湘西土家族丧葬音乐特点分析[J].艺术教育,2010(7).

李青,吉首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与器乐演奏。

猜你喜欢

开路法师土家族
Dancing for theDead
高效水泥磨开路系统的改造
土家族情歌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王旭鹏倾情献唱最新单曲《开路者》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冬令进补还需“开路药”
法师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