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之情性

2016-07-12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情性书法作品书写

徐 熹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50000)

书之情性

徐熹(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50000)

书之有情性必是有感而书,是有情亦或是忘情,情到浓时的艺术是真挚自我表达,那么忘情忘我的艺术表达就是无我之境界。人世间事,唯有真情能感人,文艺更是如此,诗文之真情真性,不禁让后来者读之悲从中来,抑制不住情感的爆发,观颜真卿的《祭侄稿》后,情感的流露亦是同样的强烈。

书之情性;艺术书法;技法

常言道,作书如作人,人有情性,作书亦是如此。书之情性顾名思义是书法的感情和天性,书因人的情性而变得生动有趣味,人因书的情性而表达其思想活动。怀素的“忽然大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是一种情到最高潮处的自然的喷发,非一泻千里,痛快淋漓不可,其“癫”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表现,而不是造作故意卖弄之态,这种状态在书法创作中是极为宝贵的,犹如灵感一样是不可随意创造的。书之有性情,是每一位书家都在追求的,但有时候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书之有情性必是有感而书,是有情亦或是忘情,情到浓时的艺术是真挚自我表达,那么忘情忘我的艺术表达就是无我之境界。平原太守颜真卿在得知侄季明被叛军以残忍的手段杀害时悲痛中写下《祭侄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其当时之状态已经不是书家正常书写之状态了,其手中之笔是刺向敌人心脏的长枪大戟,是对叛军暴行的强烈的控诉,是对侄儿马革裹尸的哀悯,或许《祭侄稿》的随意涂抹已经不是一件符合标准格式的书法作品了,但却是艺术家表达内心的世界,已经是人格化的绝世艺术品,是前无古人的,也是后无来者的。人世间事,唯有真情能感人,文艺更是如此,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山河动荡,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后写出来的,既是对以安禄山为首的叛军的强烈的控诉,也是对无端遭受战争遭难的老百姓的同情,是有感而出,情真意切的,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态。其诗文之真情真性,不禁让后来者读之悲从中来,抑制不住情感的爆发,观颜真卿的《祭侄稿》后,情感的流露亦是同样的强烈。《祭侄稿》虽字里行间点画狼藉,更有甚者有随意更改涂抹,楷行草多种书体兼用,而显得是那么不符合规律的书写,其书写内容既不是清丽的诗文,也不是大气磅礴的词赋,但纵观整件作品会给人一种情感无法抑制之感,强烈之处,甚至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已。以至于让欣赏忘记了其为草稿制作,忽略其章法布局与形式结构。这就是书法家的情感和书法作品融为一体后所带给观赏者的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力,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件艺术作品,是极度升华后的心灵大作。

《祭侄稿》表面书写的种种不符合标准的形式是特殊的生死离别下迸发出的感情支配下的唯一形式存在。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真挚的感情和激越的情绪,它好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一闪即逝,不可复得。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世代行书之典范,它是天下第一,第一在它单字严丝合缝的结体,无懈可击的章法和一股透露出文人士大夫中庸的气度,它是文人书家书写的典范,是书写技巧和情性的高度结合的,是不可超越的。然而《祭侄稿》却是意外之意,象外之象的,黑色的墨汁,泛黄的草纸,都只是书家表达情感的工具。

书法创作,的宗旨是以心驭手,以手写心,把内心所要表达的尽情的在黑字白纸展示出来,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而不是不走心的在纸上书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书法家就不称之为书法家了,而是一个鞋子匠而已,有匠气的作品在书法中是最不可取的。

《祭侄稿》是由心灵谱写的一曲高歌,高昂亢奋,是心泪交具后谱出的史诗大片,也是安史之乱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缩影。是在“忘情”状态下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出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语地倾吐,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复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这正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也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大巧不工,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此尤为难能可贵。在书法技巧中最难的是“无招胜有招”。当技巧在高度娴熟后,不再是“炫技”般的对技巧的把弄,而是复归朴素平和,正所谓“大道至简”乃是天地间之大道理。在中国书法史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是抛开技巧而专为情感服务的。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也唯有《祭侄稿》能当之。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实,从某些角度上看,《祭侄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虽也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祭侄稿》有何奇哉?不过是发挥其性灵与感想而已,艺术之胜境,不是以表相而定之,若是以纤弱为娟秀,以粗犷为苍茫,以浅薄为淡远,那比比都是艺术之精品,舍气韵精神之不求,而斤斤于此,盖不是书法艺术之真谛,舍技巧而对情感的真挚表现,是书法黑白世界的大道。

以情感人,是艺术表达手法的最高层次,是人人通晓的艺术诀窍,书法创作尤以情真思深为极致,能够撼动读者心灵的妙笔必系于真情,神高韵远的境界必成于深思。书法创作是一次性的行为,及不可重复性,那么,情感的作用在书法创作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人的情感不是固定一层不变,而是随时都在变化中,无固定的情感加上柔软的笔触,那么造就的就是有情有思能撼人心弦的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不同于西方的一些绘画艺术,书法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土壤里生长出的大树,树木没有了一方沃土的养育是无法正常生长的,传统思想对书法的影响是书法作品是书家表达情性的载体,是言意而非言行的,认为对技巧的把弄是“炫技”,对字形拗做是流于形式,是书法的旁门小技,绝非书学之大道,书法之大道正如庄子所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的书法是内蕴于秀,是可以反复品咂书家的内在情性的。

有感而书的书法作品是有书之情性的,然而历史上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书法作品是奉诏而作或是应酬之作。

奉诏书写书法作品而缺乏情性的表达尤以唐代的楷书为最,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奉太宗之旨,记录下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要求是有官方的严肃性,而不能带有个性过多的感情倾向,书写时书家是处于兢兢战战的状态,高度娴熟的技巧性是对该类书法作品的最大要求,为追求工稳和准确性而舍其情性也是在所难免的,技法森严、情性的压抑是唐楷令人在细品下会感到索然无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书法的情性往往是在无意为之而自然的流露的,何为性情?在不自觉间流露出来的才是真性情。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曹宝麟.中国书法史[M].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郭子绪.《祭侄文稿》小评.

徐熹,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情性书法作品书写
刘月华
书法作品选登
荷风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论情性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