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2016-07-12于景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图书馆252000
张 雯 于景红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图书馆 252000)
泛在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张雯于景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图书馆252000)
摘要:探讨泛在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利用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实现医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信息环境;服务模式;发展策略
1991年,美国马克·威瑟尔 (Mark Weiser)博士革命性地提出信息泛在化概念。人们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提供计算、通信等服务。而泛在化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又促进了移动通信设备、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利用所需信息资源。移动信息服务平台融合了多种媒体,不仅给用户更直观、丰富的感官体验,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1
一、泛在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发展背景
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信息情报服务基地。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是医学文献资料的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作为读者的一线医务人员由于精力有限和时间的矛盾对海量信息需求存在困难和障碍。这为医院图书馆建设发展、采取新的信息组织方式服务临床创造契机。而等级医院的评审也成为医院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作为医院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医院图书馆建设应以读者为核心,从读者角度来考虑完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开发利用现有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多种途径为读者提供服务。
二、信息环境下多元化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借阅和参考咨询服务为主,具有事务性、经验性等非专业性特点,而目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定位是“知识服务”,强调服务的无所不在和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服务。2围绕用户的问题和需求,对信息进行全面获取、分析评价、重组传递,快速有效地为用户提供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3
(一)建设现代化信息环境,提供全方位覆盖网络服务
医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1994年免费向全院职工开放以来,可以为读者提供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自建资源等中文数据库,及康健外文数据库、MEDLINE等。医院作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基地,还与相关医学院签订协议,实现电子图书一百万余种资源共享。全院现有1000多台计算器连接外网,读者可以通过医院全方位覆盖的网络,不到馆直接在办公室、实验室甚至家里等随时利用医院购买的中外文数据库查询资料,获取丰富的学术资源。今后还将和地方图书馆及大学图书馆加强联系,开展更广泛的馆际互借与合作。
(二)利用现有环境实现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
1.加快开放服务范围
由于历史原因,医院图书馆一般只对职工开放。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善和服务理念的提升,图书馆现在面向医院职工、实习、进修和规培人员及病人全面开放。定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馆藏资源,对社区的医药卫生文献资源形成有效补充。通过向社区分发健康宣传资料、组织各类科普讲座、利用电化视听教材普及医学常识等,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增强了群众对医院的认同感、信任感,树立了医院良好的公众形象。
2.主动为重点学科提供服务
医院现有重点学科、特色专科13个,为满足医院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员定期下病房了解临床教科研人员课题研究方向、帮助解决选题、初步查新方面的问题,提供系列专题文献信息检索内容,并加工整理、归纳出具有科学价值的二次文献,帮助医务人员做出准确的数据和分析。选派外文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员与他们直接沟通,并提供外文资料的订阅、检索、数据库使用、资料传递等专业服务。4征求重点学科带头人意见,商议定题服务项目,及时调整相关期刊及书目的订阅和采购,使医院图书馆真正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研究的强大保障和有力支持。
3.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途径服务
2012年,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医院图书馆网站,读者可以通过网页实现馆藏图书的借阅、续借与归还;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网上信息表格填写、电话等多种形式提出查询要求,图书馆搜集相关文献并分类归纳整理,以邮件、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完成信息推送;根据读者不同时期的科研项目进展情况、所需的资料类型,为科研、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及在线信息资源,整理成专题文献综述或文摘形式,推介最新指引性研究动态信息资讯,公布新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及一些网络免费医学资源的链接;与省医学情报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馆际互借帮助读者查询其他文献,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4.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培训方式
根据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需求层次的不同, 开展多种培训方式。针对教学医院特征,对新到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分批进行培训,同时根据医务人员的掌握情况进行重复培训。对获取文献资源能力较弱的人员,检索过程中有问题随时作同步检索指导,引导其获取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联系医院所购数据库的专家,进行循证医学检索专业培训,满足临床医生的循证医学信息需求。
三、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一)更新服务理念,争取领导和用户的支持
首先,医院图书馆及其馆员要更新服务理念,形成以读者为中心,以文献资源信息化为依托的动态的医学信息管理模式。5满足读者需求,提供针对性、专业性、高效性的服务。医院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围绕医院决策目标和各时期工作内容,主动搜集专题资料,筛选、分类制作相关信息,发给医院发展综合部,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向导作用。
(二)提高馆员信息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医院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满足医院信息用户的需求.医院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的鉴别、分类、整合、编译、传递、推送及利用,不断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及时掌握医院学科建设、临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成为科研、医疗人员的信息合作者和领导决策层的参谋。
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及大型数据库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增加业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参观国内其他信息化水平高的图书馆,学习管理经验等。根据医院发展,尝试开展临床学科馆员培训项目,学科馆员参与到科室的医疗、科研活动中,通过信息检索、采编、推送、数据挖掘等提供个性化服务。6高素质信息服务人员的培养,为图书馆创建品牌服务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优化资源结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是信息服务的基本保障。开展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使之转化为经济技术优势,是医院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图书馆必须整合资源结构,保留重要的纸质资源的同时,强电子图书、中外文数据库及其他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资源选择。7
1.合理配置馆藏资源
针对信息环境下资源结构模式的变化,从临床科教研实际情况出发,实行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兼收并蓄。8侧重于采集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的临床医学核心期刊, 同时,鉴于电子文献信息量大、检索便捷的特点, 不断加大中、外文数据库及电子图书的采集, 构建较为完整的资源体系。
2.加强重点学科资源建设
以保证重点学科发展需求为指引,重点收集心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口腔科学、儿科学、骨科学等方面的中外文献,使特色重点学科馆藏国内文献保障率达到96%以上,同时兼顾其它专业。通过自建资源服务平台,计划逐步建立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
(四)建立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充分发挥我院高校附院的优势,与相关医学院校、公共图书馆等建立合作机制,建设和完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馆际合作,实现各馆之间阅览开放、文献互借、传递,服务共享。9
(五)开展移动信息服务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列车终于在次日中午1 1时,缓缓地驶入哈尔滨站。在列车进站之前,老婆还分别给姚琳琳和上官婉挂去电话,向她们报了一声平安。老婆给她们挂电话报平安,多少有点儿礼节性的意味。毕竟人家姚琳琳和上官婉早在今儿早八点之前便打来电话,询问我们列车开到哪了。都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人家打来电话表示关心,你也总该到了目的地,回个电话报一声平安吧?这就好像一国领导去另一国访问,甭管来访国有何目的,你咋也得礼节性地搞次回访吧?更何况以后还有事求上官婉儿呢。
移动通信技术3G的普及、4G的发展、WAP协议、MMS多媒体短信业务、微信应用、移动终端APP等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并飞速发展,为医院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利用零散时间,不受时空约束,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10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登录移动图书馆,了解图书动态信息、新书推荐等,查阅文献资料,并和图书馆员及时交流互动,提出要求、反馈意见。图书馆员通过后台提供参考咨询、信息发布、图书推介等多元化信息服务,从而形成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发展。
四、结语
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功能趋向多样化, 未来图书馆用户最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馆藏资源,实现信息阅读、获取的自由化。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深化服务,采取多种途径, 围绕“ 以人为本”,进行服务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构建一个集阅读、学习、讨论、共享功能为一体新型图书馆服务空间。11
注释:
1.杨衍.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2,13:47-49.
2.马桂平.泛在知识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泛在服务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 (12) :138-141.
3.沈祖泓.新医改下的医院图书馆创新发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1,6 (9):91-92,84.
4.赖咏娟.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医学信息,2009,22(8):1490-1491.
5.孙晶.医院等级评审-医院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有力助推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04):318-321.
6.陈晶.网络环境下医院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为及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8):63-67.
7.谢敏.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定位[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 (7):124-124,126.
8.安俐颖.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63.
9.黄文静.深圳地区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3):67-70.
10.张艳霞.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2):235-236.
11.刘哲.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创建探索[J].图书馆学刊,2016,1:48-50.
作者简介:
张雯,女,1971年出生,工作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图书馆员,大学本科,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