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代哲学思想探析河南传统民居的发展及价值

2016-07-12张娟娟时吉星武汉理工大学43007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历史渊源装饰艺术

张娟娟 时吉星 (武汉理工大学 430070)



从古代哲学思想探析河南传统民居的发展及价值

张娟娟时吉星(武汉理工大学430070)

摘要:本文从河南民居历史渊源,空间形态的特点,装饰艺术来探讨其宜居设计,分析儒家文化思想标准下河南传统民居价值,以期为当代建筑提供借鉴。

关键词:河南民居;历史渊源;空间形态;装饰艺术;儒家思想

我们可称民居为建筑语言,又可称其住宅形式。现代意义上的住宅,它是一个建筑空间,它灵活多样同时又与文化内涵相渗透。而河南传统民居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其建筑可谓华夏人民集体智慧的一朵奇葩。在讲究创新、传承文化的当今社会,有必要对其探析,发掘其价值并为高度现代化的创新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初探渊源

在引出本文主题之前,先探讨下何为民居?据史料载,《周礼》最早有“民居”这个词:“相视民居,使之得所”。此中所指“民居”并不是单指一般老百姓的住宅,它包含除天子住所之外的所有府第园宅,是庶民百姓住宅的统称。勤劳智慧的河南人民,在自然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变幻莫测的双重影响下,在长期与天气气候打交道的不断摸索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将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创造出大量既能够与气候环境相互协调统一的建筑组织形式。1

二、空间形态特点及装饰艺术浅思

1.构建布局方式

河南传统民居,结构形式是木构与砖木混合,由于木头应用较多,木结构更为重要。其中,木构架结构空间形态的显着特色就是建筑构建的布局方式多是”群组”。例如河南的郏县临沣寨,焦作寨卜昌村,它们的墙体相对完好;又如河南新县大别山的毛铺村、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的灵宝市境内黄土丘陵上的杨公寨,原始山村民居的精神风貌还历历可见;着名的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在中国同类别建筑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原因就于它建筑规模异常宏大,并且历经时代洗练,保存完整性仍然很好。2

2.布局特征

大多数河南现存民居,建造形式多是按照随性而安,不刻意强求的原则,考虑地理状况和水资源,兼并实施建设的原料工具。河南人民辛勤劳作,他们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外在形制不同,居住环境都极佳的民居。具体而言,在山区因地制宜,将布局打散;在平原布局多为向内聚拢;在黄土高原则依山而居,采取挖和凿方式。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康百万庄园,它遵守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运用”相形取胜”等选址理念,最终建立在邙山中部。

3.装饰艺术

美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在装饰艺术具有良好的发挥。地理环境的差异化对于区域装饰艺术的复杂性有很大影响,继而传统民居风格也相对较多。在河南的建筑中,门以实木和隔扇为主。其装饰艺术主要表现于板门的装饰相关部件。它形式手法多样。最主要的还是木浮雕。内容方面主要是抽象化的不同图案,古代相关角色或相关人文文化,具有特殊含义的动物或植物。

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康百万宅院,从门到墙上的砖、瓦等都可见装饰所带来的让人惊叹不止的神奇雕刻。这样的伟大民间艺术瑰宝凝聚民间能工巧匠辛勤汗水与非凡智慧,饱含深厚底蕴文化。雕刻之与建筑的美学意义在于,小细节反应大智慧,精细之中见严谨。从小处着手,或纯粹意义上的装饰,或形式与功能相结合,这些雕塑饰这些雕塑饰件都具备特有的内在文化。

三、以儒家文化标准衡量河南传统民居价值

1.天人合一价值观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历久弥新,“天人合一”价值观长期统领精神文化,它已然一种主线。我国古代的民居空间其初衷就是营造一种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要让人们住的方便舒心,既方便生活之需,又利于对自我修养,精气神的提高。这对于现代来讲,往往很难达到两全,可是古人们是智慧的:他们尊崇“礼” 制,讲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样,在礼的引导下找到解决两者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戴,因而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成一个整体,并与“住”协调统一。

2.居中不偏

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大背景下,衍生出与儒家文化相符合的精神价值,即所谓“居中不偏”。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方式多是为达到平衡一致而采取中轴对称,院落式的布局决定了它的建筑风格是四面围合。它依据中轴线分主次:厅堂和正房为主,两侧附属厢房为此,叠叠落落间,院落空间感上宽敞,并在纵向构图上形成多进院落,横向上成为所谓的民居建筑群。

3.重视礼仪

中国历来都是礼仪之邦,被奉为国学精粹中儒学理论更是倡导“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礼的意义不仅在于礼以待人,提升自我修养。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把封建等级思想深入人心。让世人遵守君与臣之道、父与子之道、夫与妻之道这些等级思想。康百万庄园中,无论是亭台画廊,还是园中一隅,统一均衡和对称设计都清晰可见。不仅如此,它还将儒家文化中崇尚君权、遵守孝道、注重礼仪渗透在各类生活场景之中。家庭中讲究辈分,官场上讲究等级次序之分。

四、传统民居现状分析及反思

1.传统民居现状分析

在如今的建筑师以及学者们的集体思考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浪潮中,民居建筑作为承载城市历史、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有着重大的参考借鉴价值。中原传统民居建筑群仍保持相对完整,政府选此作为基础,倾力打造明清文化游大型项目。然而,还有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在城市改造风暴中不幸拆毁。我们要找出合适的方式来继承发扬河南建筑文化。新型特色的建筑形式:根源于传统,又胜于传统,对其需求已经相当迫切。

2.传统民居的继承与保护反思

对于现代居住建筑的发展而言,需要用一种动态的概念和全球化的视角来理解传统。这里所谓精致,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富于感性。几经推敲、探索形式完美。如果经过长期岁月积累沉淀的传统文化根基不复存在,那城市文化就变得没有源头。故而,对于其继承乃至发扬重要非凡。只有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延续城市建筑文化才会在创新中得以发展。

五、结语

中国传统民居中蕴含丰富的设计文化,古人睿智的观念值得我们探索和发现,在充分领悟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扬光大。当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人们在进行创造设计中,应当停下脚步,认真研究经典和传统,将先祖们的崇尚自然观念予以理解借鉴。他们的因地制宜的宜居观念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此外,当今对民间建筑的过度荒置及破坏日益严重,对其保护已迫在眉睫。我们应当进行深刻反思,然后对其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

注释:

1.王颂,彭建勋.中国传统民居的环境生态观[J].四川建筑,2009(2):54.

2.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5-44.

作者简介:

张娟娟/时吉星,硕士,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历史渊源装饰艺术
长袍后面的辉煌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浅谈东海吕剧
瑞士马来西亚两国不同民族政策原因分析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