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艺术的形式和功能

2016-07-12王颢璟武汉理工大学430070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形式

王颢璟 (武汉理工大学  430070)



大地艺术的形式和功能

王颢璟(武汉理工大学430070)

摘要:大地艺术是在艺术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打破了很多已建立成熟的艺术体系。大地艺术回归于自然的方式给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城市存生空间敲响了警钟,也对逐渐恶化的环境状况产生新的思考。在艺术彻底形式化的后现代中,大地艺术也寻求一种理性的回归,是艺术功能性的开始。在回归自然的一次次探索中,我们面临现代科技与自然伦理问题之间的抉择。

关键词:大地艺术;形式;环境保护

一、大地艺术的定义

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一个新的审美观念开始滋生,它见证了地球自发性的变化和人类有目的性的构建生存空间。不仅仅是用土地作为艺术载体,大地艺术家探究着自然赋予我们的意义和我们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无论是在大地艺术的开始,一些像纪念碑似的雕塑作品还是现在许多装置艺术和概念艺术的融入,艺术家们开始把地球与自然环境作为伦理上的关怀与担忧。因为大地艺术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对自然的态度是文化中的自然,不存在一个人类未触及的自然。

大地艺术创作的材料是自然环境中现有的,也是可以融入到自然环境中的一切,例如植物、可降解的废弃物、石头、甚至是自然现象:雨、雪、风等等。但简单的把自然物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就可以成为一件大地艺术作品是缺乏理智的。古人的大部分石器建筑在现在看来几乎都是一件件大地艺术作品,但毕竟当时的人们在生产力匮乏的时候只是为了功能上的有效。比如法老王的金字塔陵墓;至今不明意义的英国巨石阵和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在某种意义上都称得上是依附于大地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表达上,大艺术家的创作概念始终不能脱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定义大地艺术的最基本条件。

一方面艺术家需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肯定人类构建城市的正确与客观性,所以大地艺术把大自然带到到城市中来。大地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人类居住的空间也占据了地球的空间。因此人类的创造力与自然进行融合是可持续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大地艺术的基础艺术形式

大多数大地艺术的形式都是抽象的,而大地所具有的孕育万物的本质与强烈的生命气息给抽象的创作形式带来了精神性的具体灵魂。换句话说,大地艺术是建立在我们生存环境的生命力之上的艺术。我们不奇怪大量的抽象几何图式在大地艺术中的广泛运用正是回归到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自然形象里的方法。在顺其自然的有序自然世界里,大地艺术家从中提炼出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和谐关系。那么大地艺术就承载了这种和谐的关系。例如美国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森的作品“螺旋形堤坝”以象征海浪的螺旋形图案形成一种具有审美活力的“纪念碑”。在这个象征人与大海关系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美感与防潮的功能的统一。

大地艺术家Javier Riera在作品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来自于自然的数学、物理方程如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等几何形式。这些基本图形一直存在于大自然中,普遍且客观,是大自然的语言和读取密码。它们人类创造的知识而是我们从自然中发现的现象。在人类的发展中渐渐走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我们不断用科技的力量征服着自然。但现在我们应该意识到艺术和科技一样需要和大自然友好的结合而不是改造甚至破坏。利用自然界的有机元素去修饰大自然,从而让人们重新注意到被忽略的客观存在,产生与平时不一样的主观感受。

三、大地艺术的功能化

在当地取材的大地艺术作品原地在大地上展现的目的是为了让鉴赏者感受到作品与大地之间的生命联系。但大地艺术的局限性在于受众并不能方便直接的欣赏。许多大地艺术家的作品大部分都在沙漠、海洋、荒漠等地。远离城市现代文明的立场使之难以为大多数人接近和体验,同时这些作品的原件是无法搬移的,当然也就少有人去欣赏,一般人只能看到照片。普通的欣赏者在通过照片或者影像去体会创作者的表达与意图的时候,由于艺术形式上的二次转换,他们无法感受到大地艺术最核心的特征:大地的生命气息。

大地艺术在50多年的发展里不断寻求体系上的突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新的科学技术的诞生,当代大地艺术不断寻求与科技和人文的结合。许多大地艺术家意识到大地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主动与生态学、环境工程等领域合作,以使他们的艺术追求和理念能够带来功能性的突破。比如在环境修复的方面发展,大地艺术家与地质学家,环境保护专家为自然一起为修复自然提供方案,有时候通过艺术与美学角度去思考自然科学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新的思路。在地形学建筑上避免了高楼大厦的钢筋混泥土无趣冰冷的钢铁城市。通过科技和设计人类可以回到早期的洞穴或者土地下生活。同时恢复地表的自然原貌。

已故的美国著名艺术家南希•霍尔特的公共雕塑、装置艺术以及大地艺术在世界享有盛誉。她其中一件作品“天空冢”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北部,占地约23万平方米、高30米。这里曾经是一个垃圾填埋场,该州的哈肯萨克草场发展委员会从霍尔特手里接管这件作品,旨在为动植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享受提供安全的环境。填埋场上覆盖着青草,有10个象征性土家以及钢柱、植物和坐落其上的一个池塘,每年约有250种候鸟访问该地区。后来那里有了风向标和碎石路,每年在几个有天文意义的日子里,这里成为极佳的天文观景平台。此外,一系列的电弧管会下沉到垃圾填埋场中,用以回收10万吨垃圾所产生的甲烷,以便为社区提供一个替代能源。“天空家”的地理位置使它便于参观,这种易于传播的地理性质使霍尔特认为它能提高人们对于处理废物和垃圾等复杂问题的认识。

结论

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大地艺术自产生之起就是自然和人类生存空间的探索,其艺术作品十分关注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凸显大地本身的特质如地形、地质、季节等,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同时大地艺术对于建筑、城市和景观的设计营造领域的影响,产生了一种“大地建筑”。这种新的建筑形式是审美活力与功能的统一,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介入、呼应和融合大地的人工建造形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环保方式。如果我们进一步将科技与生态相结合,大地艺术的功能化将给我们生存的空间带来有益的巨大改变。

参考文献:

[1]张健.大地艺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

[2]符文涛.浅析大地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67.

[3]陈望衡.自然与人共同的创造——大地艺术的美学思考[J].艺术百家,2008,04:43-46.

[4]何婧.生态与艺术的探索[D].重庆大学,2009.

[5]华晓宁.从大地艺术到大地建筑[J].深度观察,2010.578.

王颢璟,学生,研究生在读,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形式
环境保护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在中国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小议过去进行时
创新形式 丰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