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妮·莫里森笔下康瑟蕾塔人物形象的原型分析

2016-07-12保定职业技术学院07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莫里森原型人物形象

范 晔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071000)



托妮·莫里森笔下康瑟蕾塔人物形象的原型分析

范晔(保定职业技术学院071000)

摘要: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作家。《天堂》(Paradise,1998)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康瑟蕾塔·索萨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修道院的众女子走出精神阴霾的领路人,是鲁比镇觉醒的敲钟人。本文旨在运用原型理论来剖析康瑟蕾塔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康瑟蕾塔;人物形象;原型

一、《圣经》中替罪羊典故的由来

《圣经》中替罪羊的典故最早出现在《圣经•旧约•创世记》中,据记载上帝为了要试探亚伯拉罕对自己的忠诚,就让他把自己的儿子以撒带到山上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捆绑儿子欲将其杀死时上帝派使者及时制止了他。从而上帝知道其对自己是忠诚的。这时亚伯拉罕看到周围正好有只公羊,于是就将这只公羊献为燔祭代替了他儿子以撒——这是《圣经》中关于替罪羊典故的最早的记载。这个时期的“替罪羊”仅仅是一只“替死羊”而已,因为替死之羊代替的以撒并无罪。

羊真正成为替罪之羊还是在《圣经•旧约•利未记》首次记载。在赎罪日这天,通过抓阄决定两只公山羊的命运:一只被杀作为赎罪祭的祭品;一只由由大祭司亚伦派人将其送到旷野去,因为这只羊背负着以色列人的所有罪孽,并将这些罪孽带到远处的无人之地。无论成为祭品还是被流放,赎罪祭的羊都难逃最终的宿命——死亡。在这里《创世记》中的“替死羊”在《利未记》时就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替罪羊”了。

从上述关于替罪羊的《圣经》典故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替罪羊的五大特性:第一,具有特殊性;第二,自身无罪;第三,代人受过;第四,死亡的宿命;第五,救赎他人。

二、康瑟蕾塔的圣经原型——替罪羊

小说中的康瑟蕾塔的人物形象就完全具备上节所述的替罪羊的五大特性,因此可以说康瑟蕾塔的圣经原型就是替罪羊。

首先,康瑟蕾塔具有别于常人的奇能:夜视和延长寿命、起死回生的本领。1954年,在康瑟蕾塔年轻时,她深爱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迪肯•摩根,但最终还是被他抛弃了。之后其身心都被漫长的哀伤所围困,在修道院的祈祷室中康瑟蕾塔向“母亲”玛丽•玛格娜做了祷告,结束了那段恋情。当她走出祈祷室时一道阳光刺伤了她的眼镜,从此“…she began to see best in the dark.”——从这以后康瑟蕾塔就具有了夜视的奇能。正是有了这种奇能,使她具备了能在黑暗阴霾处寻找光亮,并最终引导和救赎他人的本领。这也为日后成就康瑟蕾塔的第二个奇能奠定了基础。

康瑟蕾塔第二个奇能——延长寿命、起死回生的本领是鲁比镇最年长的女性——娄恩传授的。1964年的一天,康瑟蕾塔在修道院的菜园中因劳累过度而晕倒,被正好前来买辣椒的娄恩救起。娄恩好像看出康瑟蕾塔具有某种天赋似的,便向她灌输魔法的概念。起初,由于这与信奉的上帝相悖,起初康瑟蕾塔十分的排斥,但突然有一天迪肯的儿子斯考特(Scout)出车祸即将死去,为了救人康瑟蕾塔生平第一次施展了她的天赋:“Go inside the body.Inside the body she saw a pinpoint of light,she widened the pinpoint,more and more ”。最终斯考特得救了,这也为康瑟蕾塔和迪肯的妻子索恩建立深厚的友情打下了基础。

在小说中,康瑟蕾塔只对三个人施展过这种奇能:索恩的儿子斯考特、“母亲”玛丽•玛格娜以及小说开篇第一句所提到的“the white girl”。康瑟蕾塔通过魔法救活了斯考特,延长了“母亲”的寿命,但却没有救活那个白人女子,因为还没等到她完全施展魔法,自己就被鲁比镇的暴徒枪杀了。从这三个施救对象来看,康瑟蕾塔的施救是不分恩仇、不分种族的,是无私的。

康瑟蕾塔在小说中的形象也十分符合《圣经》替罪羊的第二个特性:自身无罪。康瑟蕾塔是在九岁时被“母亲”玛丽•玛格娜从第三世界国家带到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专门收留和教化印第安女孩的被人们叫做修道院(Convent)的基督王学校(Christ the King School)。在修道院只有她和“母亲”留守并缺少经济来源时期,康瑟蕾塔通过种植辣椒、出售自制的山核桃馅饼等维持生计,即使在“母亲”病重时也对其不离不弃。所以说康瑟蕾塔是“母亲”忠实的仆人、得力的助手和孝敬的女儿。

此外,康瑟蕾塔用无私温暖的爱收留并关爱四位流浪至修道院的女子,使她们漂流的身形能够驶进避风的港湾;康瑟蕾塔又通过鼓励四名女子勾勒自身轮廓的方式化解了她们心中的阴霾,使她们内心深处得到了净化。

鲁比镇的九名男子暴力袭击了修道院并杀死了两个女人后,他们中没有一人因此而被捕。随着时间的推移,鲁比人甚至“…began to forget what they’d actually done or seen”——实施暴行的人身上的罪孽并没有受到审判和制裁;相反,被施暴行的康瑟蕾塔却因这九人而难逃死亡的宿命——就如同《圣经》中的替罪羊一样代替他人受过而死。

康瑟蕾塔的死救赎了修道院的四名女子,救赎了她昔日的爱人,也救赎了整个鲁比镇。在来自鲁比镇的暴徒用枪追赶四名女子时,康瑟蕾塔转移了他们的视线,将杀身之祸引向了自己;暴力事件以后迪肯•摩根与自己兄弟以外的人——以前视之为外人或敌人的人——米斯纳牧师分享了自己的心事并向其忏悔了自己和康瑟蕾塔之前的往事;暴力事件后的鲁比镇也发生了变化:小镇会铺设新的道路,也会有自己的加油站,家家户户会安装上电视,从此外来人将来来往往。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镇将不再自我封闭,会慢慢地走进这个相互融合的社会——这也正体现了《圣经》替罪羊原型的“救赎他人”的特性。

参考文献:

[1]胡允桓.天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毛信德.美国黑人文学的巨星—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荣格,卡尔•古斯塔夫.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徐德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4]张培培,肖腊梅.《天堂》中康索雷塔原型形象的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2-45.

[5]章汝雯.托妮莫里森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赵莉华.莫里森《天堂》中的肤色政治[J].外国文学评论,2012(4):150-160.

范晔,讲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莫里森原型人物形象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包裹的一切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