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空间批评解读
2016-07-12蒋江婷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330031
蒋江婷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330031)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空间批评解读
蒋江婷(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330031)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陷于虚无缥缈的状态的短篇佳作。本文旨在从空间批评角度,探索小说中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心理空间所反映出的主人公寻求存在的空间的诉求,以期更为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海明威的创作目的。
关键词: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空间批评;存在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表现出了对人生、世界、社会的迷茫和彷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即为一部典型的虚无主义小说。“海明威从在巴黎登上文坛便成了评论界关注的中心”1,国内外评论家对其作品的批评与研究至今经久不衰。《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作为海明威的短篇代表作之一,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研究、人物研究、叙事研究等几个层面。本文试图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空间批评的相关理论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空间批评吸收了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的成果,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文化和社会内涵。亨利•列斐伏尔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空间模式,即实践空间/感知的空间、空间表征/构想的空间和表征空间/生活的空间,运用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就是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2海明威的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虽然短小,却细致地展示了主人公所处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以及主人公的个体心理空间。本文旨在从空间批评的角度,探索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心理空间所反映出的主人公寻求存在的空间的诉求,以期更为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海明威的创作目的。
一、物理空间
西班牙露天咖啡馆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发生的主要场所。这个咖啡馆有灯光而且干净,自杀未遂的耳聋老人愿意在这里喝酒且迟迟不肯离去,有失眠症的年长侍者喜欢在咖啡馆里待到很晚,甚至者愿意为老人推迟打烊的时间。在作者心里,咖啡馆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空间场所,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保持尊严的地方。“‘干净’,象征人的平静状态,以及对自我的坚定把握”3;“明亮”来自于“光”,而“光”又象征着安全、美德和真理,因而光亮能让人保持清醒、感到安全。这个“干净明亮”的咖啡馆已不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场所,作者赋予了它精神层面的内涵,使之成为了老人和年长侍者寄托精神、寻得存在感的空间,折射了作者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虚空的存在状态的创作目的,值得读者反思。
短小精悍、简洁明了素来都是海明威作品的一大特色,这一写作特色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亦有所体现。在故事中,海明威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家这个物理空间,而是通过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对家的态度来反映家这一物理空间。故事中,老人不愿意买啤酒回家喝,而宁愿在咖啡馆里买醉到深夜,甚至是企图在家中自杀;年长侍者喜欢待在咖啡馆里,下班后也不直接回家,而是去酒吧喝酒;年轻侍者急切地想要回家,却因年长侍者的话“你不怕不到你通常的时间就回家吗?”而产生了片刻的质疑。家对于三位主人公而言已不再是可以放松自我的场所、寄托心灵与精神的港湾,而只是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场所,“房子”二字似乎可以取代“家”。冰冷的家并没有给主人公以温暖,却是主人公寻不到存在感、想要逃离的地方。
酒吧这一景观空间出现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年长侍者在咖啡馆打烊后,走进了一家酒吧。在应有尽有的酒吧面前,年长侍者感到发慌,他点了一杯“虚无缥缈”,却被称为“神经病”。酒吧这一景观空间本是一个光亮繁华、供人娱乐释放的场所,却令置身其中的人感到慌张,折射出了现实世界中物理空间的异化与荒诞。
二、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是小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总是要走进社会,同社会进行交流,不同人物在社会交流中形成一部作品的社会空间。”4“社会空间是对物理空间的升华,不仅包含相应的物理空间,更注重在物理空间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进一步揭示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与冲突。”5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在描述咖啡馆、家、酒吧三个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反映了三组较为典型的社会关系,分别为年轻侍者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年轻侍者与年长侍者之间的关系、士兵及女郎与警卫队的关系。
年轻侍者与老人之间的关系是小说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组社会关系,它反映社会空间中人与人的对抗关系。对孤苦伶仃、满心绝望的耳聋老人,年轻侍者并没有做到侍者对顾客应有的耐心,也没有表现出常人对社会弱势群体应有的同情与怜悯,而表现出来的是对老人的物质条件的羡慕,对老人所作所为的不理解,对老人在咖啡馆喝酒到深夜的抱怨。年轻侍者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了一战后社会中冷漠甚至是对抗的人际关系。
年轻侍者与年长侍者之间的关系是推进小说主题发展的一组社会关系,它反映了社会空间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与冲突。“年轻侍者是一个物质至上、自私冷漠、浮躁的人。”6他有青春、信心、工作,还有在家等待他的妻子,便觉得拥有一切,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幸福的虚无,更没有意识到一切所得皆有可能转瞬即逝。他无法理解富有的老人为何还会自杀,更看不到老人精神上的绝望。年轻侍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物质主义者,迷失在了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年长侍者是一个头脑清醒、富有同情心、重视精神财富的人。他不再年轻,也没有自信,有严重失眠症,但是他对这一切都非常清楚。他喜欢他的工作,在那个干净明亮的咖啡馆里,他找寻到了自我的存在感,然而离开咖啡馆,他又陷入了虚空之中。生活的阅历使他非常明白耳聋老人的境遇,对他充满了怜悯之情,但又无能为力。毫无疑问,年长侍者是一个精神至上的人,浮华的社会现状并没有让他迷失。年轻侍者与年长侍者是两种不同的人,他们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空间里物质为上与精神至上的两种思想的交锋与冲突。
士兵及女郎与警卫队的关系表面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不可或缺。深夜,士兵带着没有戴帽子的女郎在大街上闲荡,两人一个违反了军队纪律,一个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双双挑战了社会的权威,但也面临着被代表权威的警卫队抓捕的风险。士兵及女郎与警卫队的关系揭示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以及不同力量之间的抗衡。
三、个体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发展,反映人物的心理诉求。“福柯和列斐伏尔都把空间看成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反过来,空间又表现、生产、强化这种意识形态,并且是意识形态转化为实际的关键,因而空间对于生活其间的人来说具有决定意义。”7小说中的人物经历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对人物的成长和性格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使他们的心理空间发生变化。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耳聋老人、年长侍者、年轻侍者三位主人公置身于上述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之中,其个体心理空间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蕴藏于社会关系结构中的社会资本,不仅生发于民,而且具有服务于民、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整体发展的功能。但其生存成长、发展壮大、能力提升还需一定的环境保障,具体如下。
老人的心理空间毫无疑问是孤寂空虚的。小说开篇即介绍老人:“这个老人喜欢坐得很晚,因为他是个聋子,现在是夜里,十分寂静,他感觉得到跟白天的不同。”因为耳聋,所以他喜欢坐到很晚,直到深夜,才能感受到世界的不同,老人的世界首先是寂静的。他很富有,却曾试图自杀,说明他的心理空间充满了绝望、痛苦以及无奈。自杀是老人反抗虚空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方式。
年长侍者的心理空间是虚无的。年长侍者始终保持着头脑清醒,既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也清楚自身的处境。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清楚,年长侍者对自身所处的异化世界里的一切充满了无力感。他对耳聋老人的境遇充满了同情,但又无能为力,哪怕只是为耳聋老人推迟咖啡馆打烊的时间都因年轻侍者的阻拦而失败。下班后,年长侍者走进了一间酒吧,向侍者要了一杯“虚无缥缈”,彻底陷入了虚空之中。
年轻侍者的心理空间是迷茫的。年轻侍者拥有青春,有信心,家里有妻子在等他,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孤独。一切都看似幸福,而他却经不起年长侍者的一句玩笑话的考验,对于妻子对他的忠诚他并不自信。年轻侍者处于虚空之中而不自知,只是一味追求物质,无法理解耳聋老人虚无至绝望的精神危机,他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是迷茫的。
结语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集中反映了战后人们所处的焦躁、忧虑和虚空的精神状态。”8囿于战争创伤中的人们,无法在家中找到温暖与存在感,异化与荒诞化的酒吧也令人慌张,而“干净明亮”的咖啡馆却成了老人和年长侍者寄托精神、寻得存在感的空间,因而有了精神内涵。战后人与人的关系折射了一种扭曲、异化、冷漠、虚无缥缈的社会空间形态,而三位主人公的心理空间也几乎都是虚空的。列斐伏尔曾说过:“哪里有空间,哪里就有存在。”9生活在虚无之中的他们,没有生活目标的他们,灵魂无处安放的他们,并没有因孤独、空虚的现实而消极沉沦,而是积极地找寻精神的寄托,寻找存在的空间,保护自己的尊严。对他们而言,干净明亮的咖啡馆毫无疑问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干净明亮的咖啡馆代表了秩序,给人以希望,让绝望中的人的心灵得以栖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存空间。
注释:
1.杨仁敬.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海明威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10(2).P230.
2.5.朱军宏.追寻自由和爱的空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空间批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王茹.海明威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写作风格.[J]学术交流,2012(8).P185.
4.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P426.
6.胡敏娜.虚无世界的众生百相——《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人物形象分析.[J]前沿,2012(11).P196.
7.余新明.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J]沈阳大学学报,2008(2).
8.胡佩佩.《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存在主义解读.[J]文学界:理论版,2012(4).
9.Lefebvre, henry.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Donald Nicholson Smith,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1.
蒋江婷,现为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