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农村文化活动的着眼点与落脚点

2016-07-12杨智宏辽宁省建平县文化馆122400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民科技群众

杨智宏 (辽宁省建平县文化馆  122400)



浅谈新时期农村文化活动的着眼点与落脚点

杨智宏(辽宁省建平县文化馆122400)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农村群众为了满足精神生活需求而开展的一切文化活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农村群众文化构成的主体和基础。任何时期群众文化活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富裕之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需求都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由单纯的娱乐活动发展到了求善、求美、求新、求信息的新阶段。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就应该根据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去寻找、研究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以便更好地发挥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着眼点与落脚点是什么呢?

一、着眼于不断丰富活跃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文艺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净化社会风气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开展的文化活动。在农村每个农民都乐于参加文化活动,如:广场舞、秧歌、剪纸、皮影戏、刺绣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泼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生动鲜明的形象中,给人以教育,给人以鼓舞。这种教育是农民群众自觉自愿接受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的。农民群众通过众多的文艺活动,艺术境界经过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即得到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又可以得到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益。因而得到心灵深处的审美升华。促使其自觉地求真、向善、爱美,克服封建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净化农村社会风气。

二、着眼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法律法规,促进党的基本路线在农村阵地的有效落实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宣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可以运用各种听视手段,如广播、电视、展览、演出等活动形式,根据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各条战线的建设及成就等,使农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做到心中有数,懂法学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按党的政策方针办事,自觉地遵纪守法,支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敢于同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三、着眼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

搞好文化科学知识普及活动,这历来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文化承担的任务是在提高广大农民基本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使其逐步掌握运用实际实效的科技知识,进而改变农业生产及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换言之,文化活动是科技的载体,是引导科技转化的催化剂。它运用听、视手段,向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一种赋知识于娱乐之中的教育培训活动。主要以表演、展览等方式宣传科学知识,以图书借阅、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等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使农民不断提高科技意识,积极学习新科技、新技术,用科学的思想去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去运用新技术。如:果树栽培、喷灌滴灌技术、绿色农业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源作用,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基础。

四、着眼于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政治水平,抵制消极腐败现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思想是最丰富、最复杂、最活跃的。当今的农民群众厌弃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性、陈旧性。而追求多样性、新颖性;厌弃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贫乏性、枯燥性,追求丰富性、充实性。农村体制改革以后,一些农民在富裕之后放松了思想教育,致使一些农民弱化了社会主义方向,丧失共产主义信念,吃喝嫖赌,甚至信奉邪教,给党和国家造成许多的政治、经济影响。而作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手段的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这方面有着其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无法可比的优越性。它可以提供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可以利用文化阵地、文化设施,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化为“有形”,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渗透到科技培训中去,渗透到文化活动中去。如以传统项目皮影演出、秧歌表演、手工展览等为媒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强科技意识。开展文艺演唱会、演讲会,提高农民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其内心形成一种教育意识,把党的要求、社会道德、真善美标准自觉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在不断学习、不断教育、不断反思中思想政治觉悟真正得到提高。

五、落脚于提高农民群众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提高农民群众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既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农民群众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和检查农村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充分运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殊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转变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掌握科技知识。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农村社会的进步,笔者认为有如下四个标志:一是经济繁荣昌盛,物质生活富裕;二是精神文化生活充实,道德高尚;三是生活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四是社会保障与治安状况良好。

经济繁荣昌盛,物质生活富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标志。精神文化生活充实,主要指让人民有时间、有空间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居住环境改善,提高健康水平,社会保障与治安状况良好是指人们生活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维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社会风气良好,无赌博、吸毒、卖淫嫖娼、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

如果我们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着眼于不断丰富活跃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认真宣传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对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落脚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就能够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巨大作用,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农民科技群众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