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精神语境下曾梵志“假面具”的解读

2016-07-12钱亚兰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11105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都市人冷漠面具

钱亚兰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411105)

都市精神语境下曾梵志“假面具”的解读

钱亚兰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411105)

表面的自由却是内在的束缚,地域界限的缩减,心理距离的增长,经济的利己主义,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每个人都包裹着厚厚的盔甲去防躲着别人,冷漠、矜持与无情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的面具。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将目光转向当下都市人的精神状态,创作了“面具”系列作品。画家曾梵志给笔下的都市人都戴上了一层面具,以沉溺与逃离现实生活的面具。

都市精神;艺术语言;图式符号;面具

一、曾梵志的“假面具”

曾梵志虽不能成为当代艺术最主要的领军人物,但也是当代艺术炙手可热的灵魂人物。根据当代艺术家累计出售的价格来计算,他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六。谈及曾梵志都不免会谈及他的巅峰之作“面具”系列。曾梵志的创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协和”医院系列;“面具”系列;肖像系列以及乱笔系列阶段。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面具象征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曾梵志以其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当代都市人特有的精神状态。

面具,从字面理解是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而曾梵志创作“面具”系列的灵感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及人际关系的疏离。“面具”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初移居北京之后别人给他的疏离感而造成了他创作此类作品,与之前协和医院系列所不同的是他抛弃了血腥与狂躁,色彩也从近乎单一的红色变成明亮多彩的颜色。符号性的面具则反映了当时的曾梵志初来北京以及在北京生活后所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大城市并没有给他带来归属感,即使他努力去融入,但也很难去适应。

“面具”系列所表现的是商品经济浪潮下人们学会了用虚伪的表情作为生存的手段,面具所呈现的是一种象征主义,都市的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了一种虚伪的模式化的交往方式,他们缺乏心的交流,用一种程式化的套路去交往。曾梵志敢于直面这个社会的冷漠以及那些可悲的社会人的生存本相,而不选择用乌托邦式的情景来粉饰这个丑陋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人都存在一种公共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分裂,杰姆逊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甚至经济生活中突然出现了这样一种分裂:以日常工作为象征的公共生活与表现个人真实感情的个人生活之间发生了分裂,即办公室与家庭的分裂,每一个人都同时过两种生活,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1在面对工作伙伴与对待家人朋友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是机械式的冷漠与阳光般的温暖之差。杜尔卡姆也以“迷惘”(anomie)的概念描写的就是那些在城市中生活,不属于任何集体的人的精神状态,一种很强的离异感、孤独感,相互之间谁也不认识,陷于不断的焦虑和不安。2面具作为一种符号表征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虚伪的表情。

二、曾梵志“面具”系列艺术语言特征

曾梵志的作品形式简单、构图简洁、主题突出、故事情节饱满,画面整体形式及颜色单纯,但却不免被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感所替代。曾梵志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画风,典型性的艺术特征成就了曾梵志的艺术地位。曾梵志的绘画作品中有几个典型性的特征:艺术形象的过分夸张,夸张的人物造型以及线条的运用;颜色的纯度使用,平静的颜色之下隐藏的却是波动的内心感受。

曾梵志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是凸出的眼珠、嶙峋的大手、鲜艳的红唇,这种模式化的夸张变形隐喻了现代社会中没有个性和真我的躯壳,去除了面容的标识,减灭了个性的标签。凸出的眼珠、嶙峋的大手、鲜艳的红唇冒犯了观者的视觉,给人一种恐怖紧张之感,而且所有的画中都是宁静背景衬托出前景人物的不安与焦躁。当观者凝视“面具”系列作品时,能够深切感受到从被凝视对象凸出的眼珠里传达出来的空洞、无聊、默然的注视,一种没有语言却直击对方心灵的交流,这种无言的对视比语言的交流更能打动人心。画面中红白两色的强烈对比严重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传达给我们的是某种猖狂的越轨反应。红色象征着血腥、暴力,白色象征着平静、神圣,红色与白色的强烈对比,躁动的与平静的对比。戴上白色面具的画上人物,自然是“脸谱化”的,即便衣着与身份各异,仍表情“一致”:要么是模式化的咧嘴大笑,要么是一幅漠然模样,衬托出的却是人物内心的惶恐、紧张、孤独、空虚。3画面中的轮廓线条清晰明显,线条粗犷僵硬,仿佛隔离了自己与世界的空间,拒绝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把别人拒之门外,这是精神感缺乏依靠,不得不依靠伪装自己故作坚强。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反复出现了红领巾、面具这一指向性的图式符号,他的红领巾来自于他童年的生活经历,亦是对“中国式教育”的一种无情批判。曾梵志因为童年没有加入自己所期待的少先队员而倍感遗憾,所以每幅画中都加入红领巾这个元素,是为了满足自己童年所未完成的梦想。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对自己童年遗憾的弥补,也是对当下这种教育模式的斥责,“中国式教育”是一种机械的、上行下效的“应试教育”模式,我们只有机械的接受,接受教师所强加给我们的意识。曾梵志所创作《最后的晚餐》中,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学生则是没心没肺、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中国教育”的产物,象征着转型之前的中国。

面具不仅仅是一层保护罩,更是当下都市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个冷漠的经济社会,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即使面对最亲近的人,或许我们也没有卸下这层伪装,这不仅仅是人性的悲凉,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凉。人物造型虽然被一张“假面具”所掩盖,但是凸出的眼珠中又体现出了空洞与悲凉,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这就是渺小人类的无奈。曾梵志的作品艺术语言更符号化,识别度更高,能够以嘲讽的语调质疑现实的生存,以荒诞的形式凸显存在的本质。

三、曾梵志“面具”系列的反思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是对当下都市精神的冷酷揭示,是对人性冷漠的无情批判,是对生存态度的积极救赎。他以独特的个人风格重复表达着自己的内在感受,他笔下看似恐怖、血腥、夸张的人物形象无非是向我们展示这个真实的世界。

曾梵志所创作的面具系列是个人生活经历的一种折射,优秀的作品不仅仅体现在精湛的技法上,更多的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他凭借《最后的晚餐》名利双收,这不仅仅是艺术商业运作的结果,也与其创作的内涵及形式不可分割。他的“面具”系列,让人深切感受到了他内心所散发的对艺术与现实社会问题之间的深刻思考,剖析了市场经济下人性的冷漠,引发人们的深思,给现实社会中的都市人一记耳光,让我们深深反省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

曾梵志从绘画的本质出发,敏锐的察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执着地探索新的艺术图式,不断创新与突破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

注释:

1.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93.

2.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52.

3.韩振华.After“国族寓言”——从曾梵志《最后的晚餐》说起[J].艺术设计研究.2014.

猜你喜欢

都市人冷漠面具
突然之间
东霞
Kiss and Ride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爱自己 你做到了吗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向北方》中的压抑空间及都市人困境表征探析
回答
面具给我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