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美术史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16-07-12西南大学美术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术史译者学者

陈 康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404100)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美术史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陈 康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404100)

西方美术史的翻译研究属于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其重要性不亚于西方美术技法的引进。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西方美术史的翻译研究从零散通识进入了系统深入的可喜状态。但由于观念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导致西方美术史的引进速度较慢、难度大。国内对于西方美术史的翻译研究,也多是译者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上进行讨论。美术史学科学习研究者对翻译之于美术史研究认识的深度还不足,很少有学习研究者能够系统全面地将对西方美术史相关文本专著的翻译与西方美术史文本的研究联系在一起,以对翻译文本的检视为出口诊断当下西方美术史相关文本的问题研究。在这样一个国内外研究状况之下,本课题从美术史学科角度出发,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西方美术史翻译进行系统地分析,努力找到美术史研究对外文翻译的要求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当下西方美术史的翻译研究提出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美术史;翻译理论与实践

在中国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实例都证明翻译对于中外交流的重要性。譬如,唐朝名僧玄奘对佛经的翻译,舍弃了深奥难懂的文言文,而用更加简洁的白话文,对唐之后文章的书写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晚清时期设立的翻译局,翻译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类文献,对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变革图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美术史学科而言,表面上看翻译与美术史学科并非明显的盟友,但美术史的研究始终依托着翻译。“英语世界中的艺术史始终依托翻译:翻译所依托的源语言在古代是希腊语和拉丁语,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拉丁语和意大利语,在启蒙时期是法语,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德语”。1因此,任何国家的学者在介入美术史学科之后,都不难发现对西方美术的研究存在着一个跨文化和跨语境的问题。从事他国美术史研究的先决条件,便是拿到一手的研究资料。然而囿于时空的交错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第一手资料往往很难拿到,即便占有一定数量的原文本,囿于语言的隔阂,大多数人也无法对之进行认知与接受。就国内而言,囿于美术史学习研究者自身外语水平的限制,使其对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与研究需要在阅读大量译本的情况下进行。由此可见,提高翻译质量对于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与研究至关重要。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中国再一次出现了翻译外国文献的大浪潮。“然而,与外国文学、西方哲学等成熟的学科相比,我国的外国美术史的翻译和研究是相当落后的。”2在此学习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按照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美术史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1986年至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1年至今为第三阶段。3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5年,学者们开始恢复因“文革”而断裂的西方美术史翻译研究。这一阶段有关的西方美术史译介文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当时中国油画界的实践状况相比附:80年代初期的油画界,普遍受到苏联写实性油画的影响,在绘画技法、表现内容上依然满是苏联模式的痕迹。国内的艺术家一方面受到意识形态的压制与影响不得不创作应时应景的绘画,一方面由于与外界阻断,对西方画坛几十年来的变化浑然不觉。因此,除了傅雷先生翻译的《艺术哲学》及其他个别书籍之外,改革开放之前对西方美术史的翻译研究几乎停滞。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想等的大量涌入,学者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学者们深入探讨了现当代西方美术史及美术理论,为当时中国前卫艺术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国内学者对西方美术史的翻译研究还是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制约,过于强调原著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譬如,在朱光潜先生编译的《西方美学史》一书中可以看到,书中多处从意识形态出发对不同时期的美学家进行批判。第二阶段:1986年至2000年,大批年轻学者紧跟范景中先生之后,有目的地挑选著作,进行系统地翻译研究。譬如,陈平主编了“美术史里程碑”译丛,其系统地翻译和介绍被纳为经典之作。此时学者们开始对西方美术史中的国别史和断代史进行研究,还深入加强了对西方美术史研究方法论的翻译研究。譬如,迟轲先生翻译了文杜里的《西方艺术批评史》。但此时的翻译受限于译者语言水平、知识背景、翻译技巧与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译本对于艺术术语的处理、句子与文章的把握存在着问题。譬如,就有人把Mencius(孟子)翻译成来了“门修斯”。4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在美术创作与理论、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状态下,国内学者在全面提升自身实力的前提下得以系统、优质地翻译西方美术史著作。近几年,常宁生教授以及沈语冰教授等学者都做了大量西方美术史翻译的工作。由于现有资料的局限、译者研究不够深入,导致选取大量不必要的二流书籍和一些导论。对一些简单的通识类读本重复翻译,便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随着学生外语水平的提升,学生们可以直接阅读原版。市场趋利导向的盲目性使得一些翻译机构和出版社译者水平低下、准备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一窝蜂地投入人力物力,慌忙拼凑出大量垃圾性文本,对高质量的读本产生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期的西方美术史翻译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在此我只是针对每个时期的突出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高校应重视美术学生的语言教育,培养提升美术史学科学习研究者的外语水平,积极主动得去阅读原著,直接汲取西方美术史原著的营养;第二,译者在翻译美术史类著作之前应该通读西方美术史,详细阅读与所译书本相关的书本,以储存背景知识为之后的翻译工作打下基础。在翻译美术史著作时,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画家、作品的名字。如果译者根据自己的拼读译出一个名字,就会导致一人多名的现象。这就会给阅读其作品的学者带来理解上的麻烦;第三,在翻译西方美术史著作时,应提倡创建跨越两学科的翻译小组。通过跨学科的沟通与交流,拟补译者对专业术语、背景知识把握不准和美术史学者语言水平低、翻译理论与欠缺的问题。第四,针对美术翻译研究著作重复出版、低质量出版的情况,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专门条例,为书籍出版把好关。

注释:

1.选自伊恩•博伊德•怀特.克莱迪娅•海德(著),贺慧玲(译).艺术史与翻译《第欧根尼》.2013(1).

2.沈语冰.《翻译与中国当代艺术:近30年外国美术史研究检视》.画刊,2011(11).

3.薛永年.《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自觉——回首30年美术史研究》.美术,2008(10).

4.王立刚,孙子文,苏格,沈莹,汪瑞.《美术翻译,缘何错误百出》.美术观察,2011(04).

陈康,硕士。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史译者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郭诗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