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016-07-12潘燕明河北省群众艺术馆0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画孔子思想

潘燕明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050000)

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潘燕明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050000)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定的承载形式,无论思想理论、审美模式、艺术风格、形式技法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艺术体系。它就象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仰视,并对它佩服得五体投地。中国特有的哲学思辨方式使其理论独特而深奥。“六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确立了中国画的艺术标准,中国文化的特殊气质决定了中国画的审美意向、形式语言、表现方式。在两千多年的帝国发展过程中成为文化向外辐射的重要媒介。

但是,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画必然面临诸多的文化关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想要原封不动的保持民族传统已没有任何可能,所有排斥外来文明的社会必将陷入历史的死胡同。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接受了“师夷长技”“西体中用”“洋为中用”, 这在中国的近代、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过程中已经表现得十分充分。但是,如果没有思想文化上的转型,社会的现代化必然是不彻底的,在文化上、观念上拒绝现代文明的整合,以历史情绪、保守文化和狭隘思想主导社会的主流意识,将严重地阻碍现代化的进程。而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病源,主要来自于儒、道思想。

孔子的思想产生于春秋与战国的过度时期,封建秩序解体,封建道德崩溃,群雄并起,战争频发,各种思想竞相产生。在思想的交锋和实践当中,孔子的“复辟周礼”“君子仁政”等理想,完全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他对旧时代强烈的依恋情怀,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危机的反映,成为儒家思想产生的本源。其思想孕育出的中国文人,不可避免的带有这种思想烙印。这种怀旧的思想形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回归与复古情结,使整体文化趋于保守,从而失去了进取开拓的精神张力,导致文化激情和社会创造力的萎靡。两千多年的中华帝国史,始终在一个超稳定结构中周而复始。从思想文化看,自汉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统治帝国的工具,孔子被奉为“圣人”,成为整个民族膜拜和不可逾越的精神偶像。从社会伦理看,在儒家思想统御下的宗法制度,成为社会的道德规范。“君臣”、“父子”“夫妻”“嫡庶”“长幼”等关系,构成帝国的人伦法理。已经溶化在整个民族的血液之中。其结果是,孔子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思想的高峰。

中国艺术以文人画为主导,更多的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儒道两家,虽然皆有怀旧与复古情怀,但老庄的出世思想,较之于孔子,更具有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儒家强调入世的社会和生活规范,使它难以成为艺术精神的指向。表现在审美上,追求格调高古。或闲云野鹤,或世外桃源。纵观中国画史,与社会史的特点极为相似,表现出超稳定的特点,讲求传承,沿袭古法。是典型的承接性、叠加式发展,经过上千年的积淀,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在艺术思想方面则几无建树。

儒家的道统地位不仅得益于皇权,反过来也促进了皇权的格外强硬。统治者一方面推行儒家思想,另一面打击和摧残知识分子,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令人发指。例如:明代的科举考试,举子必须依照“圣人”的言论答卷,自己是没有资格发表言论的,这叫“代圣人言”,你只能模仿“圣人”的言论说话。这种对人的思想的禁锢,对人性的摧残,我们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再看清代,君臣关系,已经变成主子与奴才的关系。为打击汉族知识分子,统治者大造文字狱,仅乾隆一朝有记载的文字狱案达一百二十余件,涉及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数万人。这种对文化的摧残,彻底禁锢和摧毁了知识阶层的思想和性格。

毫无疑问,传统中国画作为文化认同、民族身份、审美惯性,在中国具有普遍的认同和广大的市场,作为艺术历史的延续其意义不可否定。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文化的碰撞,艺术的交融,呈现出多源的文化艺术生态,为中国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参照性、整合性的文化和艺术资源。在这种文化语境中,中国画不应当只是满足民族的认同,而应当具有艺术的文化全息功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中国画”这个名称首先标明了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局限性。在学术层面,从理论到实践基本没有脱离这个局限。仍然陶醉在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的状态之中。以民族自身的能力,以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抗拒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不可能走出这种局限的。就象中国的历史,改朝换代不过是旧有秩序和就有文化的循环,直到近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其内在的危机才全面的暴露出来。今天,在国际化的平台,“三流国家出原料,二流国家出技术,一流国家出文化”,这一认识已被世界主流文化所认同。要发展民族的文化,建立现代化的文化理论体系,使中华文化成为影响世界乃至引领世界文化的主流,必须放下那些盲目的自大,先学会与其他文化的对话。而艺术毫无疑问地应当是这一实践的先锋。

猜你喜欢

中国画孔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画
孔子的一生
思想与“剑”
孔子的一生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