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歌的现状、传承及保护措施
2016-07-12叶丹丹梅慧鸿景宁县民族青少年宫323000
叶丹丹 梅慧鸿 (景宁县民族青少年宫 323000)
畲族民歌的现状、传承及保护措施
叶丹丹 梅慧鸿 (景宁县民族青少年宫 323000)
畲族,是一个刀耕火种的民族,其独特的生活区域与生活方式让人觉得古老而又神秘。它位于中国的东南部,传说畲族是发源自广东潮州凤凰山脉。现他们除了居住在台湾省以外,大陆浙、闽、粤、赣均有分布,但集中在闽东和浙南山区。
畲族民歌不仅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是畲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出的是畲族人民最为朴实的心声。畲族民歌与其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生活背景及其民俗习惯息息相关,畲族人民用歌声来赞颂祖宗的丰功伟绩;用歌声来消除在田间劳作时的困苦与烦闷;用歌声来表达爱恋,传达彼此那真挚的爱意……
一、畲族民歌的概况
1.畲族民歌的起源
畲族经历了狩猎时代和农耕时代,原始的民族音乐是歌、舞、诗的结合。畲族音乐与其历史发展一样,源远流长。由于历史上畲族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但却拥有自己的语言,因而其民族文化集中反映在口传心授上。畲族是一个以歌代言、以歌叙事的民族,唱山歌是畲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传统形式,孕育了风格特异的民族音乐文化。畲族人民认为创造了歌唱的人一为盘古,二为本民族的祖公婆高辛帝的三公主,然而畲族民歌的歌唱可能是对于“黄蜂”和“蜂鸟”之声的模仿。当然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畲族民歌的因素还有很多,与畲族的历史、生活背景、民俗习惯等息息相关。祖先把民间的对歌形式传授给后代,代代相传,延续不断;畲族过去劳动生产方式原始,生活贫困,为减轻劳动和生活的困苦烦闷,就用歌来消愁;是社交和表达自身情感的需要,因畲族出于高山密林里,没有书读,没有戏看,就只好拿山歌来消遣无聊的时间,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来消除苦闷,山歌唱的就是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是他们表达自身感情的主要形式。
2.畲族民歌的分类与调式
不同的笔者按不同的方式对畲族民歌进行分类: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按不同时期可分为传统民歌(土地革命以前所唱的畲族山歌)、革命山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编唱和流传的山歌)、新民歌(1949年10月1日解放新歌)等;笔者认为,按其原生方式分为嬲歌音乐、婚嫁音乐、丧葬音乐和醮仪音乐4大类是最概括的。
畲族民歌还根据不同地区划分不同的曲调,就浙江省而言就可以分五大类曲调为宫商角徵羽:瑞安调为宫调式,期核心音调是6 5 3 2 1,仅流行与瑞安县部分地区;丽水调为商调式,核心音调是1 6 5 3 2,因为几乎整个浙江畲族地区都为之流传,所以丽水调被认为是浙江畲族民歌的基本调式;景宁调为角调式,其核心音调是1 6 5 3,缺少商音,调式中“游移的不稳定因素”,是最具特色的调式,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唯一的调式;文成调为徵调式,流行与温州文成、瑞安两县,其核心音调是3 2 1 6 5,主要流行区域是温州文成、瑞安两县;龙泉调为羽调式,仅流行与龙泉县,且只有1 3 6三个音,但是歌手在演唱的时候,曲调音准的不稳定性影响很大,还存在着音律上的问题。
二、畲族民歌的现状与传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个自然规律体现出了不可抗衡的力量。畲族民歌如果能适应现在这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就能不断的传承下去,如果不能适应那么就将消逝而去,这就与此很是相似了。
1.畲族民歌的现状
本文开头就有提到畲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许多民歌都没有很好的传承下去。而畲族文化受到周边汉族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歌渐渐的汉化,基本运用汉族地方语言来代替畲家话,使得畲族民歌失去了原本的民族色彩,畲族语言正在逐渐的消逝当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现畲族民歌的原滋原味的独具特色,保护畲族语言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事。
演唱畲族民歌时几乎没有任何伴奏乐器,显得畲歌的旋律比较单调,不断重复同一旋律,会让听者感到枯燥乏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发出响声的“龙角”却只能发出单音,不能吹奏音阶或节奏的声响,所以,不能作为乐器。响铃与灵刀则为节奏,不能演奏出歌曲的旋律,这就给畲族民歌的演绎与发展、传承带来一定的局限。
而据有关方面的资料调查显示,景宁第一、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有的甚至在70岁以上。畲族民歌的传承人不断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本人觉得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三点:一是大多数青年人外出务工;二是时代的快速发展;三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因此畲族民歌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当然,这些影响因素不止于此,稍稍几点却足够让大家知道畲族民歌的传承已迫在眉睫。
2.畲族民歌的传承
畲族民歌中的“双音”就是应时而被发现和挖掘出来的具有一定艺术魅力和影响的原生态民间艺术。那么,应该如何让畲族文化更好的发展,畲族民歌更好的传承呢?
在现今社会,有一种看法普遍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天能否与民族艺术共同生存?传统的畲族民歌不被大多数人接受,那么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使畲族民歌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挖掘与利用传统畲族民歌好的方面,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要保持畲族民歌的传统特色,又要融入现代化的新元素,就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才能让畲族民歌传承至今,源远流长。近年来,我省、市、县举行了多次大中小型规模不等的畲族新歌创作演唱大赛,畲族文化研讨会,畲乡文化节,畲乡风情节等,为畲族民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平台,展现畲歌的独特魅力。对待畲族民歌要推陈出新,创作出时代的新民歌,谱写出具有景宁民族特色的优美动听的新曲调,使畲族民歌随着时代的步伐,发挥它的独特生命力,放射出新时代鲜艳的色彩。
三、畲族民歌的保护措施
1.畲族音乐进校园
畲族民歌的发展离不开畲语,而畲语的使用正在逐渐的消失。为了让原滋原味的畲族民歌更好的传承。在浙江丽水景宁开展了畲语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编制了畲语教材,并把畲语教学在试点学校由畲族专业畲语教师进行教授。通过初步的畲语学习,大半部分学生已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流,同时少部分学生还能够通过畲语学习畲歌,增加了学生学习畲语的兴趣。选取优美动听、通俗易懂,且具有特点的畲族民歌让学生们进行欣赏,或进行简单的教唱。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还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教学,例如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或请民间的畲族歌手进行表演唱,亦或者在课余时间增加畲族体育活动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畲族音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对学习畲歌的兴趣大增。
不仅如此,在2012年,景宁职业高级中学率先开设了畲族艺术班,首批选拔出来近30个学生,现在已经是艺术团的候补队员,这样畲族音乐在校园中就能够较好的发展与传承。
2.其他措施
当然,除了以上的几种比较有利的措施以外还是有很多别的方案的。例如,蓝大娘她这几年为了畲族民歌更好的传承,她从畲族青年歌手中选出优秀的人选作为关门弟子,传授自身唱畲歌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参加各种歌唱大赛等活动,把畲族民歌传扬出去;现在的浙江丽水景宁就开发了许多旅游胜地,都是以有畲族特色的与畲族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地方作为景点,开展传统畲族婚嫁表演,设置游客现学现唱畲歌、情侣游客畲族情歌对唱和民间畲族歌手的原生态表演等文化旅游小品,亲身体验畲家人各种宴会上的盘歌会等,这些景点活动中会将畲族音乐文化融入到生活中,让游客与千年畲歌实现亲密接触;还有就是将畲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每年三月三举行的“三月三篝火晚会”搬上舞台,开展大型文艺汇演,为了让更多的人记得畲族、知道畲族、了解畲族,多以畲族民歌的演唱、畲族舞蹈的表演等形式来推广畲族音乐文化。
希望通过拙文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起更多学者对畲族文化、畲族民歌的兴趣,推动畲族音乐的发展,促进畲族民歌的不断发展,为畲族民歌的发展、传承及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
[1]徐颖.浙江畲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
[2]蓝爱君.浅谈畲族民歌的内容[J].丽水学院学报,2005(6):62-66.
[3]傅丽.畲族民歌的人文背景及其形式特点[J].艺海,2007(4):52-53.
[4]蓝雪霏.畲族音乐的形式[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1):83-92.
[5]丁献芝.畲族音乐及其传统分类[J].音乐研究,1990(3):87-91.
[6]张新伟.浙江畲族山歌[J].音乐艺术,1987(3):35-49.
[7]樊祖荫.浙江畲族民歌的音乐特点[J].中国音乐,1984(2):76-78.
[8]叶长有.畲族山歌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0(6):10-11.
[9]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10]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下册)[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