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毕淑敏散文研究
2016-07-12田永吉吉首大学416000
田永吉 (吉首大学 416000)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毕淑敏散文研究
田永吉 (吉首大学 416000)
毕淑敏拥有作家、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三重身份,她的作品也随其身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毕淑敏学习心理学之后,她的作品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她的散文作品,她的散文作品融入了大量心理学理论和概念,而这其中最为突显的就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
毕淑敏;积极心理学;心理散文
毕淑敏曾在作品《蓝色天堂》中说道:“我从1998年入北师大心理学院(那时还叫作北师大心理系)学习心理学硕士和博士方向课程至今,已经整整12年了。心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它如腌酱菜的水,这些年浸透我生活的每个缝隙,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染受到它无所不在的咸。这一次的环球旅行,或多或少带上了心理学家的眼光。”从毕淑敏的这番话不难看出,通过学习心理学,对毕淑敏日后的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体现了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她所创作的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中展现出来她心理学方面的视野。
一、毕淑敏散文创作中积极乐观的写作宗旨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授和他的同事彼得森教授认为,乐观是一个个体特征性的一种解释风格—一一个人怎样去理解坏事产生的原因。根据上述观点,乐观的人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或体验归咎于外部的、暂时的原因,比如遇到困难挫折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这种人不会那么容易的被击倒。在面对困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挑战,会更努力地去战胜它。悲观的人则把不好的事情或体验归咎于内部的、长久的因素,比如遇到同样的厄运,悲观的人相信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这件事会摧毁他的所有,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毕淑敏的心理散文是习得性乐观的解释风格,她提醒人们遇事不要总是往消极的方面去思考。习得性乐观的主要技巧是在失败的情境中改变具有破坏性的想法。在散文《柳枝骨折》中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友向她哭诉自己的不幸,女友说,家该祥和,可眼前的一切都濒临崩塌,她想快到斩乱麻,可孩子还小。”毕淑敏知道她对家庭并非如此绝情,就跟她讲了一个故事——柳枝骨折。植物尚且可以凭着生命的本能愈合骨折的伤口,我们也可以更坚强地去尝试修补一个看似残破的家。女友显得有些迟疑:“现在的东西,不坏都要扔,连筷子都变成一次性的。何况当初海誓山盟、如今千疮百孔的家!”从毕淑敏的这位好友的话,可以看出她遇到家里出现的问题时,她是用消极的思考方式去处理问题,她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再拥有祥和的家。毕淑敏在这个谈话中,就是要引导她的好友采取“非消极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改变她对婚姻问题的认知,所以她说了接下来的这些话,家是活的,会得病也会康复。既然高超的仪器会失灵,凌空的火箭会爆炸,精密的计算机会染病毒,蔚蓝的天空会发生厄尔尼诺,婚姻当然也会骨折。毕淑敏举例的情况,都是一些我们无法预测并且不受我们控制的事情,所以不必悲观的去看待婚姻中出现的问题。
乐观者的生活跟悲观者一样,也会有挫折、不如意的事发生,只是乐观者处理的比较好。因为乐观者在遭受打击后能很快复原,所以他们在事业上、学业上、运动场上能表现得更好。在毕淑敏的作品中很少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去乐观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她重视以别人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面对不利的局面我们应该这样做是最好并且最有效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毕淑敏所倡导的,这也常常体现在她的心理散文之中。因为它所带来的好处很多,但也提醒着人们不可盲目乐观。
二、毕淑敏散文创作中“幸福与爱”的核心思想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更接近幸福。积极心理学让你明白,真正的幸福是源于你对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美德的认知和提升,源于你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它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身的积极方面,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当我们掌握了自己的优势及美德时,我们会感觉不错,我们的生活会充满了幸福的因子。人格特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会反复出现。优势和美德是积极人格特质,它会带来积极的感受和满足感,这也成就了一个人的幸福感。
在毕淑敏《研究真诚》这篇散文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观点,这是毕淑敏的一堂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正值中秋节后,老师要大家谈谈节后的感受,随着气氛渐渐活跃,老师把主题带入对“真诚”的研究。可在当代大学生看来,真诚变成了一种更狡猾的虚伪。在当今社会上,大部分的人习惯用他们自己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认为真诚的人就无法幸福地生活,肯定会被世间的车轮碾的粉身碎骨,即使不粉碎也遍体凌伤,甚至顺水推舟,成你的事业和家庭完整的推手,又可以拥有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你必然虚伪。可是在毕淑敏看来,她爱真诚。在她眼里,真诚是一种勇敢坦诚的生活态度,它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诚从来不会虚张声势。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软弱无力,但它其实是强韧而富有弹性的。真诚是一门艺术,有一个执行的秩序,这就是真善美。
这种希望人们更好的生活的理念,也体现出他身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在她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日子里,她看见了很多在心理上遇到问题的人,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她自然全力以赴的帮助这些人脱离心理上的困境,让他们重新体会幸福与爱,使他们能健康向上的发展。
三、毕淑敏散文创作中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
无论是积极乐观的写作宗旨还是充满着“爱与幸福”的写作核心,它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在通往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我们应该明白自己什么是可以改变的,而什么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那一部分,这也是毕淑敏幸福法则所倡导的。积极心理学让我们从各方面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被改变的事物上,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可以更好地自我提升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毕淑敏《分泌幸福的“内啡肽”》一文中,我们可以看见毕淑敏秉持着和积极心理学一样的理念——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文章以幸福的人作为切入点,引申出幸福来自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大学的讲座,让毕淑敏发现,其实很多的大学生都会为自己的长相所自卑。毕淑敏后来悄悄问了一位看上去很漂亮的女生,为什么她会为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答案却只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一颗牙长得不好看。在毕淑敏看来,当一个人不能和自己友好相处时,他就不可能和他人友好相处。
人的心理,就像是一棵树。树是有根的,根是扎在土壤里的。如果没有根,这树就活不下去。就算有根的树,如果这棵树的根扎在得不够深,那么大风大雨袭来的时候,这棵树也许会轰然倒下。我们心里的根,扎在哪里呢?就扎在“认可自我”这片肥沃土壤中。
[1]马丁·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M].人民出版社,2013.
[2]马丁·塞利格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M].人民出版社,2013.
[3]毕淑敏.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M].文艺出版社,2014.
[4]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M].文艺出版社,2014.
田永吉,吉首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