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维“出入说”的诗学意义

2016-07-12王慧丽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4450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词话朱光潜文论

王慧丽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445000)

王国维“出入说”的诗学意义

王慧丽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445000)

“出入说”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他的“出入说”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审美态度。何谓“出”,何谓“入”,如何“出”,如何“入”,这四个问题是理解“出入说”的关键。此外,“出入说”的理论内涵对中国近现代的诗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王国维;出入说;诗学意义

“出入说”虽然在现当代的研究中是划入了文学或美学的研究范畴,但是我国最早的“出入说”不是用于审美的,而是用来探讨如何做人,“能出能入”是成功人士的生活态度。在汉朝,《韩诗外传》卷五中提到了“入亦能出”,原文这是通过对《诗》的理解来讲封建知识分子对政治生活的态度。1随后,后来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也谈到“出入法”。他谈到的“出入法”是谈读书之法。到了清代,龚自珍也有论述“善出”“善入”。他在《尊史》一书中谈作家的生活态度时提到要“尊史”,论述中说“尊史”就得“善入”。全文中关于“善出”和“善入”论述的最经典的一句便是“不善入者,非实录……不善出者,必无高情至论……”

而最先将“出入”用于审美的是清代著名词学批评家周济。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有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他指出“出”和“入”是学词的两个阶段,即要先进入作者的境界来读词,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作词。周济的“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比兴说。寄托是指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一事一物”表现出来,情感与事物完美合一。“非寄托”与“专寄托”关系着“出”与“入”的辩证,不专意于寄托,寄托出之浑然无迹;专意于寄托,寄托却受到了阻碍。

对“出入说”论述最透彻、最有影响并且也是从审美角度来谈的是王国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2要理解这段话,可以结合第六十一则:“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3

何谓“入”?体验丰富,能敏锐地捕捉一闪而没的灵感,进而将其转化为文字激发他人的共鸣,是为“能入”。惟有“重视外物”的态度,才能与一切所写对象取得生命的共感。“与花鸟共忧乐”,才能有“入乎其内”的感受。因此才能产生后来“出乎其外”的客观参照,才能写出生动的文字。所以,“入”指的是作者有一颗体验丰富的心,对于要写的内容了然于心。或者说作者正经受、承受生活带来的全部,不管悲喜,都能置身其中,只有当感觉比任何人都强烈的时候,才有表达的资格。

如何“入”呢?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回答怎么做到“重视外物”的态度。重视是指以外物为主,将自身的存在忽略。外物是指的除自身以外的所有事物。如果创作对象是情感,作家就要进入人事物所有的生活中去,感受每个事物所感受的情绪;如果创作对象是景色,创作者就要将自己置身与自然风景当中去,当自己是一片绿草中的一株,感受春风拂过的轻柔;如果创作对象是物体,创作者就要亲密接触这些物体,动员所有的感觉,视、听、触、嗅……这样与所写对象融为一体才能描写生动,有感情。

何谓“出”?深谙人性和世俗,洁身自好,处乱不惊,因为懂得,所以深刻,是为“能出”。惟有“轻视外物”的态度,才能驾驭外物,将自己的情感与食物完美结合。这样才能观察到高致的情感,作品才能有格调,有境界。所以,“出”指的是作者深谙人性,懂得里面的深浅,但是更要知道如何面对,达到“独上高楼”的境界。

如何“出”呢?即怎么做到“轻视外物”的态度,还要从“视”来分析。“视”就是“看”,谁“看”?“看”什么?怎么“看”?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就能够理解如何做到“出”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归之为一句话:作者要用超脱的态度来看待所描写的事物,“以奴仆命风月”。和“重视外物”是相辅相成的,在细细体会了客观对象的存在、感情、思想以后,要能够轻视这些存在,要能从外物中脱离出来。在有了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注入作者自己高致的境界,才能赋予作品格调。

“出入说”一经提出,在诗学领域引起了学者们得思考,也有学者对“出入说”有所发展。其代表人物就是朱光潜,他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提到的“感受情绪”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能入”。至于“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观照”,则正是“能出”。值得注意的是,朱光潜的这种说法就是西方美学中的移情和距离,也要求创作者既须能“入”,又须能“出”的态度。这也引起了中西诗学比较中对中国“出入说”和西方的“移情”“距离”的比较。王国维自幼接触中国古典文论,对中国的文论思想吸收颇深,少年求学时又接触到了西方思想,在两种思想交汇时得出他自己的见解,也是得益与他学识渊博。

“出入说”的诗学意义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拓展和丰富,在指导创作实践和鉴赏实践中也意义深远。首先,创作实践中,指导着作家们,为了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要先与花鸟共忧乐,再以奴仆命风月。其次,在作品鉴赏中,将作者的人生经验融入到对作品的欣赏中去,将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与作品内容相结合,与孔子的“知人论世”有异曲同工之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文论观点和西方的美学思想而著,既继承了中国文论观点中的精粹,又吸取了西方美学中的进步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文论著作中的点睛之笔。其中“出入说”这一阐发式的理论不仅发展了中西方的文学理论的交流,而且开启了我国从作品中阐释普遍人生意义的文学研究和批评的先河。

综上所述,我认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出入说”的诗学意义在于:第一,将中国的文论观点推向了新的高潮,引发了艺术创作者的新思考;第二,对文艺批评领域也有烛照的作用,对艺术的欣赏不再局限于艺术本身,站到了思考普遍人生意义的高度;第三,将西方的新思想传入了中国,中西理论有了新的碰撞,开启了中西诗学比较的新课题。

注释:

1.《韩诗外传》:“朝廷之士为禄,故入而不出;山林之士为名,故往而不返。入亦能出,往而亦能返,通移有常,圣也。《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言得其中也。”

2.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六十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六十一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燕玲.《审美观照之“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何华.《朱光潜的美感经验——之“心理距离说”》.安徽文学,2010(8).

[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王慧丽,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艺学,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词话朱光潜文论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清代词话全编》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怕站而不怕慢
新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