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舞蹈的效用与开展策略研究
2016-07-12盘锦市群众艺术馆124000
吴 威 (盘锦市群众艺术馆 124000)
群众舞蹈的效用与开展策略研究
吴 威 (盘锦市群众艺术馆 124000)
从实践角度来看,群众性舞蹈乃是社会公众文化生活的关键组成要素,同时也是社会物质文化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其表现为彰显时代文化特质的价值内涵,借助多样化的文艺形式,从而成为受众较广、凝聚力较强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并且将时代性、艺术表现力融于一处。从群众性舞蹈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乃是对人类文化的高度浓缩,是时代特质的鲜明具象。
群众舞蹈;效用;分类;开展
对于群众性舞蹈的界定应首先从对“舞蹈”一词的内涵阐释着手,所谓的“舞蹈”,乃是指藉由主体以自身作为表现工具,借助韵律性、节拍性以及实现进行编排的协调动作实现情意的无声表达。作为群众性舞蹈而言,其主旨在于借助公众的充分参与而实现的舞蹈表现形式。因参与人数众多,因而其受众具有广泛性。通常群众性舞蹈的参与主体涵盖了各年龄段人群,其中又以青年群体、儿童群体以及老年群体最为常见。群众性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层次的人们,他们似乎寻找到一种艺术形式来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他们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观赏者,而且是群众性舞蹈的参与者、表演和创造者。
一、群众性舞蹈的效用
第一,强身健体的效用。
公众之所以对群众性舞蹈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其原因在于通过参与此种文艺活动,能够提升身体机能、身心舒畅,使工作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得以舒缓,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二,舒缓情绪的效用。
舞蹈者在翩然起舞时,其注意力均集中于对舞蹈背景音乐的聆听,以便迎合音乐的节拍,在这个过程当中,其身体的多个部位得到放松,紧张的情绪也随之得以舒缓,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舞蹈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舞姿,其在此种全身心投入于舞蹈的情境下,体悟着舞蹈给其带来的愉悦之情,进而使得心理状况得到调适。
第三,锻炼大脑的效用。
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必须完成下述步骤,即对舞蹈动作进行识记、保持对识记的动作的记忆、对识记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再现以及回忆。因此,舞蹈者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同时,其大脑也处于高速运行状态,故而可以说,舞蹈不仅使参与者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也强化了其大脑机能。
此外,舞蹈不仅使舞蹈者自身实现艺术浸染,同时也能够实现观众与舞蹈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公众通过对群众性舞蹈的参与,提升了自身的审美旨趣,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当今,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深受大众欢迎的同时,群众舞蹈也得到了发展。纵观现今的群众舞蹈,在国家的重视下,群众舞蹈呈现出内容形式越发丰富、参与性越发广泛等特点。
二、群众性舞蹈分类
第一,自娱性舞蹈。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实际上是文明的发展史。远古时期各氏族、部落的民间舞、至现今的国标舞、交谊舞、拉丁舞等,均承载着特定时期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状况。以集体舞与交谊舞为例,建国初期,公众对这两个舞种极其推崇,而其中又尤以青年群体为甚,可以说,这些舞蹈种类不但为公众的业余生活添加了色彩,同时也使公众增进了解与信任。
第二,民间舞蹈。
此种舞蹈形式多为公众在长期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由日常劳作、祭祀等活动演变发展而来,其历史传承较为悠久,表现形式各异,尤其将日常生产工具巧妙的融入于舞蹈之中。诸如花鼓灯、秧歌等。此种舞蹈源自社会实践,多以舞蹈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展现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爱情等的向往之情。从表现力方面来看,民间舞蹈多情感炽烈、生活气息浓郁、情感质朴外显。可以说,民间舞蹈因其源自现实生活的特性,因而极具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
第三,校园舞蹈。
随着改革开发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始,以集体舞与交谊舞为主的校园舞蹈在国内一些高校再次吐露春蕾。诸多高校纷纷创设了舞蹈社团,组织学生排演其所钟爱的舞蹈。
青年学生在自娱性的舞蹈过程中,得到多种精神需要,如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在悠扬的舞曲中舒展舞姿,满足审美的需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感情得到满足。任何人对美是无法抗拒的,可以说,对美的追求是人的社会本能,每个人都钟情于美给自身带来的灵魂洗礼,因而公众表现出对舞蹈的强烈审美旨趣与艺术诉求。
三、群众性舞蹈的开展
第一,注重舞蹈作品创新。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使国内社会的整体审美观得以同步提升。对主体的审美意向成为现时代审美的鲜明特质。基于此种情形,群众性舞蹈毫无争议的成为公众进行压力排遣、表达审美诉求的主要方式。有鉴于此,应依托对现有群众性舞蹈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保证公众不断提升的审美旨趣,从而使公众获得更为高级的审美享受。同时,在引导群众性舞蹈创新时,不应将思维局限于环境的限制,而应秉承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以最为“接地气”的方式推进群众性舞蹈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进而使公众藉由对群众性舞蹈的参与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第二,重视对群众性舞蹈活动的师资建设工作。
现今,一部分舞蹈从业者对于群众性舞蹈的艺术价值存在偏颇认识,因而不愿参与其中,造成群众性舞蹈的理论缺失,具体表现为少有文献对群众性舞蹈的内涵与特质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论证。基于此种情形,应重视对群众性舞蹈活动的师资建设,以便藉由专业舞蹈从业者的参与介入,实现对群众性舞蹈的创新。现今的实际情况是,多数群众性舞蹈的师资主要由专业从业者与业务参与者构成。专业从业者多来自基层的政府文化机构,是群众性舞蹈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而群众性舞蹈的业余骨干队伍是群众舞蹈师资队伍的另一组成部分,它是由民间艺人和业余文艺积极分子中优秀舞蹈人员组成。两支队伍各有其特点,它们相辅相成。群众舞蹈活动是一项大的事业,有着庞大的活动主体,在这个大的社会需求面前,单靠专业队伍或者是单靠业余骨干队伍,都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必须要两支队伍共同参与,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推出卓越的舞蹈人才,使群众性舞蹈登上新的台阶,此外也能够为群众性舞蹈活动的开展创设优良的软环境。
四、结语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使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全新的诉求,具体表现为公众由先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变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而对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保障,关系到公众福祉的提升,同时,落实好公众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提升公众文化素养,进而为整个社会创设安定繁荣的大环境。作为群众性舞蹈而言,因其广泛的群体受众性特质,能够有效的实现和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因而具有较为宽广的发展前景。
[1]游洁.论拓展我国群众舞蹈文化普及活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张配英,白杰.浅议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J].神州,2012(09).
[3]高洁.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3).
[4]颜晓双.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论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5]吕新江,王文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建设品位[J].理论界,2007(01).
[6]吴春晖.广场舞蹈时下兴旺之探析[J].大众文艺,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