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风度在文人画中的审美研究

2016-07-12贾国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100191

大众文艺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度文人画魏晋

贾国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100191)

魏晋风度在文人画中的审美研究

贾国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100191)

摘要:魏晋时期是继先秦之后的第二次社会变异,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都经历了转折,后人称这一历史时期为“魏晋风度”。本文将文人画追溯到具有中国特色艺术奠基意义的魏晋时期,着重于探究魏晋风度在文人画中的审美研究。

关键词:魏晋风度;文人画

一、何为“魏晋风度”

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写到魏晋名士之人生观,就是得意忘形、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不拘于礼法、不泥于形迹的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就是所谓“魏晋风度”。

宗白华以浪漫主义来解释魏晋风度,是极具代表性的言论。他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智慧,最具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在这样一个旧礼教崩溃,却思想和信仰自由,艺术创造精神勃发的混乱时代,清醒而敏感的文人们,开始寻找自我人格的重新建构。以或放逸,或狂诞,或超脱的行为来解脱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达到既不为外物所累,也不为自身所累的精神境界。注重体现其人格魅力和生命意识,这是魏晋时期文人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

“魏晋风度”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美学内涵,即它是魏晋文人内在品格的美学显现。二是它的社会内涵,即它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产物,是那个特殊时代社会的产物。但从根本上来看它是一个美学概念,它是指魏晋文人在追求人格美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作风态度和精神风貌。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性质的文化现象,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由于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个性解放、个体精神自由和用艺术表达,自我情感便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创作风格和文化思潮。这种巨大的文化潮流既影响了文人的行为意识,使“魏晋风度”成为当时文人的特有的行为举止风范,也影响了文人的艺术创作方向,使艺术成为表达自我情感的主要工具。

二、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解读

1.魏晋风度开创文人画之路

走中国绘画特殊路线的文人画在品味、风格和主题上所呈现的特征,都与魏晋风度有着深厚的渊源,魏晋风度的流风余韵为文人画的诞生开辟了道路。在魏晋文人的示范下,绘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功能上、审美上实现了决定性的突破,在其渗入易、玄、道、释等哲理境界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主体价值的渗入,从而使中国绘画走向了一条与西方传统绘画截然不同的道路,可以说没有魏晋风度就没有文人画。

魏晋时期人的觉醒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文人们开始重新思索人性、人生,追求个体的价值和人格的独立,这种生命状态的觉醒促使文人画进一步抛弃了绘画中的功利因素,因而更能体现画家的情思和作为艺术主体的作用,是更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具有更深层次的思想上的自觉。

文人画是中国画史上一次深刻的自觉,艺术的自觉首先取决于艺术家的觉悟,人的觉醒促使了艺术的觉醒,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像顾恺之、王羲之等为代表的艺术家,这是中国画史上一次深刻的觉悟,中国人性和中国艺术最初的觉悟都始于魏晋时代,可以说中国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自觉就是在魏晋时期。

2.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魏晋风度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它幻化成为血液,渗透入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内。魏晋风度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顺应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大胆冲破封建礼法束搏,蔑视功名利禄,其率坦荡,任诞放达,回归自然,体现出人格精神上的独立自由和对世俗人生的审美超越。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更影响了他们所创造出的艺术形式,进而影响了中国文人画的创作发展。

中国古代画家亦多为文人,他们多数受到政治压迫、命运坎坷,与魏晋文人有着共同的命运。这使得他们与魏晋文人在诸多问题上的探讨产生了共鸣,当他们失意时,必然会选择回望前人,以期望找到精神的力量与心灵的慰藉。即使是得意的文人,也期望向前人学得一些生存之道,好在险象环生的宦海中浮沉中掌握命运。他们在文化传统与精神追求上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超越历史时空,是中国传统文人共同拥有的一种内在人文精神。

魏晋风度本身就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具有过渡意义,独具鲜明的时代意义。它所蕴藉的文化内涵上承先秦两汉,下开盛唐气象,且其时代意义能够跨越时空引起广泛的共鸣。虽然这是一个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代,这样的历史也永不重现,但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孕育出来的“魏晋风度”却成为永恒的精神象征,为后世的文人所仰慕和追崇。

三、文人画是魏晋风度在艺术作品中的延续

中国文人画自然、天真、简率的风格是画家情感和个性的流露,譬如魏晋时期刘伶裸形待客,嵇康对钟会无遮掩的蔑视,阮籍的途穷恸哭而返等无不是他们真我的展现,他们注重对生命本原状态的追求,讲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文人画艺术中其宁静、淡泊的境界与魏晋文人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从这个角度来说,文人画是魏晋风度在艺术作品中的延续和凝固。

正如后世文人作画时的那种情态及作品的风格都伴有魏晋风度的影子,像世称“张颠”的唐朝大书法家张旭嗜酒大醉后头溽墨而书;宋末元初钱选“惟将醉,醺醺然,心手调和之态时,成其画趣”;以“热烈、豪放、沉雄带霸悍的大写意风格”著称的明代画家徐渭;作品中展现孤傲和睥睨一切的清代大画家八大山人……这都是魏晋风度在后世文人艺术中的延续。

魏晋风度是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魏晋文人表现出来的处世方式、人生态度和由此而凝铸的人格精神的集中体现。后世文人作画时豪放不羁的情态以及画作所产生的意境都能依稀看到魏晋风度的影子,由此可见,魏晋风度对中国文人及文人画的影响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虽不能为之而心向往之的人格范式,为文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自我期许的精神家园。

总而言之,魏晋时期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存世资料的多少,而在于这个时期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孕育出了“魏晋风度”这朵奇葩。在对于“魏晋风度”这一人文历史上的独特风景,其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受到广泛重视,有关的评价见仁见智,甚至针锋相对。但不论如何看待和评价魏晋文人表现出来的魏晋风度,皆不可否认其对中国文人及中国文人画的深刻影响,是它直接导致了文人画的基本性格的形成,尤其奠定了中国文人画艺术的思维模式,使中国绘画走上了独具特色、富含底蕴的文人画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版.

[2]陈丽金.魏晋风度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D].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 年2月版.

[3]任华南.魏晋风度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

[4]宁稼雨.魏晋文人风流[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贾国利,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从事当代综合绘画及其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风度文人画魏晋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风度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当代画家 胡石
风度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