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刻瓷的艺术浅析
2016-07-12徐州工程学院221008
盛 磊 (徐州工程学院 221008)
传统工艺刻瓷的艺术浅析
盛 磊 (徐州工程学院 221008)
在烧制成的瓷器或瓷面上,雕刻出惟妙惟肖的山水、人物、花鸟、书法。这便是非常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刻瓷。刻瓷是中国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一件普通的陶瓷胚胎可以刻画出精致入微的线条,反复雕琢,能使得一件刻瓷作品活灵活现,巧夺天工。本文对刻瓷这一传统工艺进行粗浅论述,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刻瓷工艺、传承刻瓷工艺。
传统工艺;刻瓷;艺术;价值;传承
“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说的就是刻瓷。刻瓷是集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用特制刀具在各种瓷质的瓷面上,雕刻出所塑造的形象,仿若自然天成,栩栩如生。经过刀雕,无光的画面与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衬,形成强烈对比,犹似锦上添花,它既有观赏、收藏价值,又有纪念意义,是我国民间手工艺品中的杰作。
刻瓷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在瓷器上进行的刺绣,高贵而典雅。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刻瓷。刻瓷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源自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逐渐走入兴盛。鼎盛阶段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了,清初的刻瓷艺术已十分兴盛,尤以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和著名刻瓷艺术家华法为代表的刻瓷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刻瓷艺术发展到了新阶段,刻瓷艺人带徒传艺,专业人员对刻瓷进行研究创新,改进刻瓷工具,使刻瓷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刻瓷的题材广泛,在不同的瓷盘上可以刻人物、刻花鸟、刻各种动物、刻山水等不同题材。两百年以来,刻瓷工艺吸收了西洋素描画和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又借鉴了中国传统的雕刻刀法,将中国画、篆刻、西洋油画等手法灵活运用其中,实现了大胆突破。如刻瓷大师刘永强的《霜落云端万壑幽》瓷板刻瓷画,因构图独特、造型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整个画面以大山、瀑布和松树为主题,只见无数条苍劲的线,拙巧的点和面在画面上交错着、汇合着、迸裂着、流淌着。深秋远山如黛、隐约可现,近处的大山宏伟雄壮,线行的瀑布更衬托山之宏大,为了突出松树的主色调,作者把周围的小树都淡化颜色虚掉了,给人一种层次清晰、变化灵活的感觉,祖国的秀丽山河跃然瓷板上。在虚实、松紧、清浑、轻重、深浅、远近、明暗的空间与时间中,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自然美,也展现了在体验自然、感悟自然的过程中自然契合的灵性与心境,使人感到宁静、超脱和淡泊。
刻瓷根据瓷器釉色又分阴刻和阳刻,阴刻是在白色瓷器釉面上把主题雕刻出来,再借助颜料上色显像;而阳刻则是用刀具将有色瓷釉分出层次来表现形象的立体感。艺人以刀为笔,以纤细的笔触,运用点刻、线刻、面刻等几十种刀法,深入细致的刻划,能刻出浓、淡、强、弱不同的线条,刻出丰富的明暗层次和空间深度。刻瓷不像绘画一样可以修改,讲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精妙配合。瓷器脆弱易碎,一不小心,便会崩瓷,长达几个月功夫的作品就报废了。很多老艺人每天都要在瓷盘上“创作”几个小时,用小锤和刻刀在瓷盘上不断敲打,小锤打在细细的刻刀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刻瓷作品。
刻瓷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整个过程需要四步:精选优质瓷板,在瓷板上作画,上矿物质燃料的色彩,最后还需要封瓷。一件作品在创作之初,先要仔细打量,根据瓷釉的特质,为其量身定制出创作方案,要先用与釉面色差较大的垫纸在瓷面上用笔打好底稿,然后再进行雕凿,雕凿出大致轮廓后可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进行精刻。进行到这一阶段,也就进入了刻瓷最难的环节。对于雕凿深浅的把握,将直接决定作品的纹理和错落感。刻和绘是刻瓷艺术的两大艺术手法,灵透的悟性、精湛的刻瓷技艺、坚实的书法功底,在刻瓷艺术中缺一不可。刻瓷既有陶瓷的基础也有雕塑的技术,无论是陶瓷还是雕刻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所有前期的工作大概都是一致的,但是陶瓷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瓷质、材料等要更复杂、苛刻,更要经得起考验,要经过水和火的历练。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刻瓷并不是一件易事,可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超越。
刻瓷作品中有错落的山水、恬适的静物,也有生动传神的人物。这些作品或细致、或粗犷,或工笔、或写意,既有精湛的技法体现,又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件刻瓷都是一笔一画刻上去的,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细微处就越见真功夫。其中人物肖像是刻瓷中最顶级的一种。刻花鸟虫鱼允许稍微的变形走样,但人物的五官,一点都不能错。在直径几十公分的瓷盘上刻眼睛、刻头发、刻皱纹、刻衣服的纹理,的确需要创作者极其的细致认真。那么什么样的工具才能流畅地勾勒出人物的神态和细微处的线条?怎样的技法才能将作品的内涵如实表现?这都需要反复琢磨。比如,《泳坛之花》是刘金铎的得意之作,远看像照片,近看则比照片更真实。他先是仔细研究女运动员的面部特征和细节,再用“游丝点刀法”进行细微的雕刻,女运动员脸上那一颗颗饱满的水珠被强化得立体而有质感,达到了超写实的效果。
瓷刻作品不仅巧夺天工,美轮美奂,还具有耐保存的优点,既可收藏还可作为礼品。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刻瓷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少年轻人见过刻瓷作品之后都惊叹不已,都怀着极大的求学热情。但刻瓷是集金石、绘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创作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精力。除了专业素质过硬外,年轻一代能否有足够的耐心,能否一直坚持下去,是老一辈刻瓷艺术家都在担心的问题,但坚持就会有收获。今天,我们需要用一种新时代的角度与观念来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让这种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形式传承给下一代。
[1]宋润民.淄博肖像刻瓷艺术的表现技法探析[J].装饰,2012(11).
[2]周文姬.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陶瓷艺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黄玉双.刻瓷艺术使用的工具和材料[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3).
[4]陶义.瓷器上的刺绣——中国刻瓷艺术探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1(6).
[5]丁海邦.刻瓷艺术线刻工艺技法浅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43).
[6]石春贵.刻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
[7]董善习.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4).
[8]黄玉双. 如何赏析刻瓷艺术作品[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