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素质教育观
2016-07-12赵爱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
赵爱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
我的素质教育观
赵爱华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
中学教材名篇《我的老师》和《再塑生命》,一篇出于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魏巍之手,另一位作者是美国教育家.作家海伦·凯勒。教授了这两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魏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和教导下茁壮成长,长大成才,并在与蔡老师分别近30年后写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表达对蔡老师的无限感激与热爱,而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了。生命开端,就是多灾多难的,但幸运的是这个病弱的生命受到一个优秀教师-莎利文的关爱和栽培,使她顽强地成长起来,使她生命之火燃烧并焕发出无比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这两篇文章都反映了教师运用素质教育作用之大,给人的启示很深:施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而把素质教育真正贯彻推行又必须考虑的种种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首先、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扩大知识面,丰富所学知识。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点,老师本人要明确道理、懂专业、释疑难,而要达到这种水平,老师平常要多读书,勤思考,虚心请教,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知识背景丰富,文化底蕴扎实,教起来才能开合自如,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至于执著一念,捉襟见肘。
其次、教师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学语文,就是感受生活,学语文就在享受生活,学语文,就在装扮生活。我们语文老师,更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语文融入生活。在语文与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的实际中体验语文学习语文。
再次、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教师,不光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给学生爱和温情,让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健康成长。这在《我的老师》两篇文章中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当时魏巍的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回来,他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而在这时,在孩子群中他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却常常在他耳朵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孩子听了这样的话是多么伤心,这时蔡老师援助了他,批评了他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他。魏巍在这篇文章中深情地写道:“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蔡老师喜欢文学,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学生们都能同她畅所欲言,她也不断地为学生排除忧苦,像课文叙述的教学生读书、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给学生解除忧患等,这些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
海伦·凯勒也感受到莎莉文老师阳光般的温情,因此几十年后一想到莎莉文老师,她也难抑笔端的深情,直接写道:“我只是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到我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
可见,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除了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知识外,还应有一颗真诚热爱学生的心。
二、客观因素
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就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经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如果不了解学生、不分析学生的客观条件、不注意学生的成长背景与学生的个性,只用同一个方式,一厢情愿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来教导,对很多学生的培养往往不能有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在现代多元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几乎每一个学生的背景都不一样,我们的教育如果做不到“因才施教”是不可能到预期效果的。海伦·凯勒当时是一个失去视力、听力和语言能力的孩子,可以想象她在学习中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然而她终于成为一位作家、教育家,这得益于莎莉文老师因人而异的指导教育,这给了我们“因材施教”的典例。
老师除了要了解学生,学校还必须控制班级人数,减少老师工作量,这样老师才有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好好培养,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于挖掘和表现出来。
语文教学限于课本与教参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要学好语文,就的多读好作品,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杜甫吟到读书对写作的巨大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耳尔基认为读书对人的精神影响很大,“读书越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海伦·凯勒则形象地说道:“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阅读的作用这么大,而我们的教学设备就是如此陈旧,还是一本课本一本教参进行语文教学;电脑网络和维修管理跟不上,也是聋子的耳朵,很少发挥用途;图书馆形同虚设,学生无法自由借阅,纯粹的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萎缩,更可怕的是低级庸俗的读物充次着学生生活环境,这无疑使本已处于夹缝中的课外阅读雪上加霜。
所以,学生如果能在良好的阅读条件下,进行大量的课内、课外阅读,又有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开拓知识视野、思维的方式,进而提高了分析、归纳、鉴赏、评论的能力,也就是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
作者简介:赵爱华(1974-),女,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现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