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数学特色活动课促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2016-08-31王德凤吉林省珲春市第六小学校
王德凤吉林省珲春市第六小学校
开数学特色活动课促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王德凤
吉林省珲春市第六小学校
根据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这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采措。
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对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满足和发展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开展数学活动课,现将我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首先,在数学活动课中注意创设情境,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心里品德的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新奇好学,最喜欢听故事,结合教材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上好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课,例如:通过教学“算盘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算盘是我国隋朝时期发明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后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家。在计算器普遍适用的今天,许多国家在中小学里仍开设珠算课,通过讲述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刻苦学习,认真钻研;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让同学们在故事中悟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的道理。用古代的数学史实:祖冲之与圆周率等,说明中华民族是人类数学的摇篮,激励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学低年级就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创设和谐气氛,激发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来获取知识,是快乐教学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也经常使用,如: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这种游戏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提高判断能力。
有趣的算式令学生兴奋不已,游戏开始时,要求同学们选好突破口,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得出正确结果。同时开展比赛,看谁最先填出来,趣味则更浓。
第三,在数学活动课中,注意参与实践,促进良好的劳动技能形成,鼓励使用学具,培养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意识。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规律是:具体——表象——概念,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有些数学知识比较难理解,如果通过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感性材料,就为理解知识架起了桥梁,例如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后,我设计组织了以“分一分,摆一摆”操作活动为主的数学活动课。
活动过程:
(一)把5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每堆最多分几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1、想一想:“平均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最多分几根?
2、分一分:经过思考,同学们分成了如下几种情况:
a.IIIIIb.IIIII
c.I I IIId.II II I
3、议一议
(1)a和b两种分法不是“平均分”,是错误的。
(2)c种分法注意了“平均分”中的“平均”二字,但每堆不是“最多的”,是错误的。
(3)d的分法,既注意了“平均”又注意了“最多”,是正确的。
(二)把5根小棒每两根(3根)分成一堆,可以分几堆,还剩几根?按照要求,同学们有以下分法:
a.II II Ib.III II
通过两种分、摆过程,同学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
1、5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最多分2根小棒,这样的分法,剩余的数比指定的每份数小;
2、5根小棒按2根(3根)一份,分成两堆(一堆),这样的分法,剩余的数比指定的每份数小。
这样的操作活动,内化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并且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作了铺垫。
以上几点是我在数学活动课中点滴体会,由于我缺少经验,这项试验,还在摸索之中,但我明确,数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全面提高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