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文献中新发现的丘逢甲佚诗佚文

2016-07-12孔令彬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韩山521041

名作欣赏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诗话台海文献

⊙孔令彬[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 韩山 521041]



台湾文献中新发现的丘逢甲佚诗佚文

⊙孔令彬[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韩山521041]

摘要:台湾早期文献《瑞桃斋诗话》《寄鹤斋诗话》《台海击钵吟集》各有一首《丘逢甲集》所没有收录的诗歌,这些作品也从未见他人介绍,应该是2001年岳麓书社版《丘逢甲集》所遗漏之作。难得的是三种文献的作者和编撰者皆是丘逢甲同时人,且均与其熟稔,因此,这三首作品是可靠的研究丘逢甲的新材料。另外,我们还在盛清沂主编的《国学文献馆现藏中国族谱序例选刊初辑》中发现丘逢甲佚文一篇。

关键词:丘逢甲佚诗佚文台湾文献

一、《瑞桃斋诗话》

《瑞桃斋诗话》的作者吴德功(1850—1924),台湾彰化人,字汝能,号立轩,贡生出身。1894年前后参加编写《台湾通志稿》,能诗善文,凡所经历都有笔录,其作史料价值颇高。著有《戴案纪略》《施案纪略》《让台记》《瑞桃斋诗话》和《瑞桃斋文稿》等。《瑞桃斋诗话》的卷三专以记录台湾本土诗人为主,其中与丘逢甲相关者有四条:“丘逢甲《台湾竹枝词》”“唐景崧赠邱逢甲诗”“唐景崧、邱逢甲、施士洁分韵作诗”“下第别妓”,查对其所称引丘逢甲诸作品,其中三条皆与《丘逢甲集》一致,唯第一条“丘逢甲《台湾竹枝词》”不仅信息丰富,且发现丘逢甲佚诗一首,兹录全文如下:

邱工部逢甲少即能文,工诗赋,与吕孝廉年友,皆与余交密。未通籍以前,每秋间作会文送余,评阅数年,多是二人首选。至其试帖,前茅十首,则七八是邱君所作矣。唐抚帅考观风,取列第一。卷中《台湾竹枝词》一百首,自序云:“一夜作成,最为唐公所击节。”记其尤者云:“自设屏藩黑海滨,荒陬从此沐皇仁。如此江山偏舍去,年年芳草怨王孙”。“馆娃遗址许禅栖,云水僧归月已西。话别兴亡同坠泪,可能诸佛尽眉低。”“唱罢迎神又送神,港南港北草如茵。谁家马上佳公子,不看神来只看人。”“大东门接小东遥,衾艳衣香羡此曹。闻说花田近增税,花排花串价增高。”“为怜归燕一开门,斜日杠棉易断魂。燕子自双人自独,此情消得几黄昏。”“牛车辘走如雷,日日城东去复回。红豆满车都载过,相思载不出城来。”“相约明朝好进香,翻新花样到衣裳。低梳两鬓花双插,要斗时新上海妆。”“有地都栽竹万竿,潇潇足使夏生寒。此君若果能医俗,何惜披襟日倚栏。”①

丘逢甲《台湾竹枝词》一百首久已失传,今只存四十首,就是当年连横编辑《台湾诗乘》时也已称丘逢甲“台湾竹枝词四十首,久播骚坛”。但在此条信息中,我们发现最后一首:“有地都栽竹万竿,潇潇足使夏生寒。此君若果能医俗,何惜披襟日倚栏”却为当今各本所无,实为当时一百首内之一者,是新发现的丘逢甲佚诗无疑。按文中所叙,作者与丘逢甲之关系为亦师亦友,交往密切,丘逢甲作《台湾竹枝词》一百首,吴德功必定十分熟悉,因此才有了诗话中的这段宝贵信息。又《瑞桃斋诗话》中所载竹枝词与今本尚有稍异者,比对如下:

“自设屏藩黑海滨,荒陬从此沐皇仁。如此江山偏舍去,年年芳草怨王孙”。(《瑞桃斋诗话》)

“自设屏藩障海滨,荒陬从此沐皇恩。将军不死降王去,无复田横五百人”。(《丘逢甲集》)

“大东门接小东遥,衾艳衣香羡此曹。闻说花田近增税,花排花串价增高。”(《瑞桃斋诗话》)

“大东门接小东过,衾艳衣香羡此多。闻说花田重征税,花排花串价增高。”(《丘逢甲集》)

二、《寄鹤斋诗话》

《寄鹤斋诗话》的作者洪弃生(1867—1929),“原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台湾省彰化县鹿港人。自幼好学,苦读经史,1891年考入县学,1895年任抗日团体中路局筹饷委员。日本侵占台湾后,激于民族义愤,隐归故乡,闭门不出,取《汉书·终军传》‘弃生’三字的意思,改名为,字弃生。”②著作有《寄鹤斋诗集》《寄鹤斋文集》《寄鹤斋诗话》及《台湾战纪》(原名《瀛海偕亡纪》)、《中东战纪》等。《寄鹤斋诗话》卷四有两处论述到丘逢甲的文字,节录如下:

吾郡邱进士仙根诗才出群,骈体亦工丽。在诸生时,受知唐臬使,有“才子”之目。昨年时事破碎,闻唐抚弃台西遁,己遂弃义军仓皇渡海,军饷不发,家屋尽为部下所焚;徒向外间报纸张皇民主国虚情,以此为人口实。临行赋诗,有“宰相有权能割地,书生无力可回天”!句亦可哀也。尝有小诗云:“细雨如丝长绿苔,碧荷池馆又闻雷。湘帘不卷房栊静,孤负双双燕子来!”《宿新竹》云:“长安消息当轮蹄,柳未成阴绿未齐;风雨南来人北上,诗情留住竹城西。”洵才人吐嘱也。

仙根早时见余七古,许为查初白;遂出示所作《大甲溪诗》,瑰玮奇特,学韩公和卢仝“咏月”诗而能绘切眼前景,殊佳……③

从第二节文字不难看出洪弃生与丘逢甲之间是有一定交往的,且在抗日护台这一民族立场上也是一致的。诗话所录丘逢甲诗三首,《大甲溪诗》见《柏庄诗草》,洪弃生评价颇高;《宿新竹》诗《丘逢甲集》题名为《竹垣雅集》(或《牛车北上》),笔者以为洪弃生的记载应该更准确些;另外一首无题诗:“细雨如丝长绿苔,碧荷池馆又闻雷;湘帘不卷房栊静,孤负双双燕子来!”笔者翻检《丘逢甲集》未见,可以确定这是一首丘逢甲的佚诗。从诗的内容看,也确如洪弃生所言为“才人吐属”,其当为年少时丘逢甲的一首作品。

三、《台海击钵吟集》

《台海击钵吟集》的编辑者为蔡启运、蔡汝修。蔡启运(1862—1911),“台湾新竹人,字振丰,见先,号应时,曾任浙江的巡查官。1895年,在台湾民主国参赞戎机帮助谢颂臣募集义勇,保卫家园。他还与许剑渔、林薇臣、林痴仙等分别创立了鹿苑吟社、竹梅吟社、栎社。著有《养余斋诗抄》等。”④蔡汝修为蔡启运之子,《台海击钵吟集》实为父子二人所辑。据汪毅夫的考证:“《台海击钵吟集》的编辑、出版过程大致如是:1908年,蔡启运将1886~1889年间竹梅吟社的击钵吟存稿400余首交由其子蔡汝修编辑,并撰写了序文;蔡汝修于编辑过程中扩大收诗范围,《台海击钵吟集》遂成为一部收诗500余首的台湾旧诗总集(所收诗除附录《挽栎社社长新竹蔡启运先生》外,均为七言绝句),书于1911年4月22日蔡启运逝世以后始交付出版。”⑤

《台海击钵吟集》中共收录丘逢甲的作品四首:《竹垣雅集》《意溪访陆处士故居》《遗事感赋》《索画梅花》。最早的《竹垣雅集》是其少年之作,而《意溪访陆处士故居》《遗事感赋》均作于1898年。这三首诗《丘逢甲集》均有收,唯《索画梅花》一诗不见,当是丘逢甲的一首佚诗。《索画梅花》诗云:“江山跌宕卧中游,向暖南枝忆故邱。凭仗春风一枝笔,扶持乡梦到罗浮。”⑥诗的内容姑且不论,然则丘逢甲是向谁索要梅花图呢?查其好友许南英《窥园留草》收有《邱仙根工部以诗索画梅,用其原韵应之。时仙根掌教崇文书院,而余辞蓬壶书院之聘》二首:“讲学输君据上游,偷闲让我占林邱。一枝圜点淋漓笔,写作梅花澹墨浮。”“索梅想欲梦同游,不怕林逋错老邱。一首新诗名士聘,分来半树暗香浮。”⑦如此,则二人的此次唱和活动就十分明晰了。考许南英此诗收于“辛卯至癸巳”之开头,大体可以断出丘逢甲之诗当作于1891年其在崇文书院掌教任上。

四、《宣统二年灵水吴氏家谱序》

笔者在翻阅台湾文献时,还无意中发现了一篇《丘逢甲集》中所未曾收录的佚文——《宣统二年灵水吴氏家谱序》。此文虽是一篇家谱序,没有太大文献和文学价值,但题材独特,亦承载了逢甲公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固不揣考证粗疏谫陋,匆忙公诸于世,以飨同好。

中原衣冠之族自东晋五胡之乱,多避地入闽,晋江所由名也。然闽中著姓之谱能上溯及晋者不多见,盖唐末之乱中更五代诸胡迭主,天下瓦裂,谱牒荡然。入宋而欧苏复倡其学,至今言谱者宗之。然已如史之断代,为书不能远引。欧苏皆以道德文学高视中原,其谱且如此,而僻在闽中可知已(矣)。予所见闽中著谱其能原原本本多托始于宋,若推而上之则往往不无依附,或残驳不详,则胡元之乱为之也。晋江灵水之吴,自前明即以文学仕宦显而至于今,闽著姓也。其家谱亦以始祖懒翁以下为详。懒翁者,宋遗民也。谱盖屡修,今吴理卿京卿纂修,乃益详体例,亦益谨。夫分之为众家族,合之为一民族,而成为国。国者,族之积也。人未有不自爱其家族而能爱及民族者,亦未有不能爱族而能爱国者。方今列强环伺,识者不独为国忧,且为民族忧。使人人能爱其家族推其心而民族,以众致之于国,则天下事固可为也。中国宗法自秦亡至今,其犹足以敬宗收族者曰祠曰谱,修祠修谱之心,皆爱其族之心也。故吾于今日吴氏之谱之修也,不能无厚望焉!盖所望不独为吴氏也。《宣统二年庚戌秋岭东丘逢甲拜序》

此序文见台湾盛清沂主编的《国学文献馆现藏中国族谱序例选刊初辑》(吴姓之部)第311—312页,由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1983年出版。福建晋江灵水吴氏是闽南一大姓氏,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科举中人和经商成功人士,其族裔遍及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丘逢甲之所以为之写序显然是源于此次修谱的倡举襄助之人——吴理卿。

吴理卿,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亦大部分不可考,只知其为晚清民国间香港知名华商,1913年曾捐资五万元为香港大学建解剖学馆。而其最著名的一桩活动就是参与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潮汕铁路的主要股东为张煜南、谢荣光、吴理卿、林丽生等,第一次股东会议推举张煜南为公司董事长、倡建首总理,谢、吴、林为倡建总理,林丽生兼总司理(林系日籍台湾人)。潮汕铁路于1903年年底筹备,1906年通车。据大陆陈海忠和台湾蔡龙保等人考证⑧,这条中国民间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后来基本掌控在日本人之手,其主要股东林丽生为日籍台湾人,活动于幕前。但其中吴理卿也是阴谋的参与者之一,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以鸦片生意起家的商人,虽然顶着清朝候补道、京卿的官衔,却干着为自己捞好处出卖民族利益的事情。当然,这些阴谋都是后来人们考证出来的,否则,以丘逢甲对日本人的痛恨,是无论如何不会替吴理卿写这篇家谱序的。笔者猜想或许就是在修筑潮汕铁路期间,吴理卿认识了大名鼎鼎的丘逢甲,并在1910年重修家谱时邀请时在广州的丘逢甲为之写了这篇序文。

让人颇感反讽的是,不知道当年吴理卿读到这篇序言中“人未有不自爱其家族而能爱及民族者,亦未有不能爱族而能爱国者”,“中国宗法自秦亡至今,其犹足以敬宗收族者曰祠曰谱,修祠修谱之心,皆爱其族之心也。故吾于今日吴氏之谱之修也,不能无厚望焉!盖所望不独为吴氏也”这些句子是否有愧于心者哉?

五、结语

在早期的台湾文献中新发现的丘逢甲三首佚诗,均创作于其抗日失败内渡之前,为其好友的诗话及选集所保存。后一篇佚文也是从台湾所保存的大陆老旧档案文献中获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当今咨询的发达和文献的不断整理出版,有关丘逢甲早年遗失的作品还可有更大的收获。此篇小文,抛砖引玉,是所望于诸公!

①吴德功著,江宝钗校注:《瑞桃斋诗话校注》,台湾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②黄钧达,任经文,莫曾萌主编:《简明台湾人物辞典》,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页。

③洪弃生:《寄鹤斋诗话》,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版,第93页。

④李盛平:《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第716页。

⑤汪毅夫:《〈台海击钵吟集〉史实丛谈——兼谈台湾文学古籍研究的学术分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⑥蔡汝修撰:《台海击钵吟集》,《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5辑,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165页。

⑦许南英:《窥园留草》,《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八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⑧陈海忠:《从民利到国权:论1904-1909年的潮汕铁路风波》,《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10期;蔡龙保:《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铁道部的南进支援——以潮汕铁路的兴筑为例》,《辅仁历史学报》2012年3月。

作者:孔令彬,文学博士,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明清小说及俗文化研究。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基金项目:本文为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一般项目《清代韩山书院山长研究》(2015-C-07)、韩山书院首批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清代韩山书院山长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诗话台海文献
本期导读
新冠疫情下2021-2022年台海政经形势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诗话
衔月楼诗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