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的向度看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论迟子建《晚安玫瑰》中女性的内在性
2016-07-12翟介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翟介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从女性主义的向度看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论迟子建《晚安玫瑰》中女性的内在性
⊙翟介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迟子建无疑是当代文坛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作家,她的一系列创作关注女性的心理和命运,彰显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最新中篇小说《晚安玫瑰》是迟子建“表现女性的生活和命运的作品”,具有女性意识。在《晚安玫瑰》中,包括犹太后裔的吉莲娜、平凡普通的校对编辑赵小娥等在内的女性,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中上演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小说更从多维视角展示了当代女性的遭遇。本论文将从女性主义的向度去探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呈现作为社会职场和婚姻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女性的生存艰难以及她们反抗强大男权社会的努力,其中萦绕的宗教情怀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渲染非常新颖。
关键词:女性主义反抗男权社会宗教情怀
一、女性主义在《晚安玫瑰》中的展现
女性主义是从西方流入中国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众多的女性文学可以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进行分析。迟子建的写作着眼于女性题材,“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的探索以及语言和叙述风格,表现了某种独立的‘女性意识’”。由于男性、女性在社会各个维度的差异中包孕着巨大的张力,本文进行的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将立场和角度安置在建构女性的独立意识、特殊身份和美学的文化传统上。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既有塑造女性形象的使命,也承担着女性对文学的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和细节等特有的表达方式。迟子建作为女性文学的中坚分子,以自己独特的女性经验和女性陈说笔调,讲述了关于赵小娥、吉莲娜等既是受害者也是伤害者的女性遭际,展现了历史沧桑,表现了时代沉浮,萦绕着宗教情怀,传达着女性的时代精神。
二、不同时代女性内在性的相似表达
(一)赵小娥和吉莲娜相似的人生遭际
《晚安玫瑰》共十四章,迟子建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主人公赵小娥和吉莲娜的相识、相遇和命运重叠为线索,讲述了两个来自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宗教信仰,却有相同弑父行为的女性的故事。《晚安玫瑰》是“一种对写作行为和文本的女性特征的寻找和发现”。赵小娥和吉莲娜因为共同的罪恶成为互相慰藉取暖的人,吉莲娜在一生的忏悔中离世,赵小娥在精神的折磨中失心发疯,女性的悲剧命运在字里行间穿行。
迟子建用心设置了赵小娥和吉莲娜两个女性,讲述的是一个集千千万万女性悲剧的故事,这个女性的故事包括女性不幸的出身、坎坷的生活经历、爱情的纠缠、心灵的煎熬和对救赎的渴望。文本中心怀忏悔的吉莲娜与最后发疯的赵小娥更是对女性悲惨生存状态的直接表现。
(二)赵小娥对吉莲娜潜在的认同感
赵小娥在与吉莲娜第一次见面握手的一瞬间,想起了母亲。迟子建挖掘出赵小娥内心最隐秘的情感,这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认同,更是隐伏着两个女性命运、经历相似的伤痛。面对赵小娥的泪水,吉莲娜如母亲般劝慰她:“好姑娘是不当着别人流泪的”,还认为是神安排她们相遇的,所以让赵小娥做了她的房客,迟子建用简短的言语行动表现了吉莲娜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这也是后文自我救赎的铺垫。
在小说中,迟子建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两人的相处,借此在文本层次上展现两个人的相同之处。她们有着共同喜爱的水果,有着为彼此考虑的品格。后来她们之间也发生了冲突,赵小娥道出在陌生城市打拼的辛苦:“在这座城市,我没有亲人,没有相爱的人,没有自己的一间屋子,我就是一只流浪的猫”。猫这个意象在后文中也出现过,在与男朋友吵架后,无处可去的赵小娥遇到了流浪的猫,这显然隐喻赵小娥也是流浪的猫。这并不是赵小娥一个人的生存体验,而是在城市中辛苦打拼、艰难生活的女性群体性的感触,将女性的内在性完全地表达出来。
三、女性意识在多样爱情婚姻中的展现
(一)赵小娥被强大男权社会谋杀的爱情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爱情是女性主义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通过爱情中的经历和感受,传达出独特的经验体会,更是对强大父权制的有力反抗。“女性的天空是狭窄的”,但是她们通过抗争,拥有了独立的话语权,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经验和时代风貌。《晚安玫瑰》通过赵小娥、吉莲娜的不同遭遇,体现了女性生存的多维性。
赵小娥的第一次爱情发生在校园里,男朋友陈二蛋来自社会底层。陈二蛋的家人以赵小娥身体单薄不好生育为由抵制这份感情以及有可能开始的婚姻。在这里,强大的男权思想只是把女性作为生育的机器,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赵小娥选择分手,并把陈二蛋一分分积攒给她做处女膜修复手术的钱还给他。表层意义上是赵小娥对陈二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情,深层意蕴则是赵小娥以拒绝处女膜修复手术来表达对强大男权的反击和抗争。在第一段感情里,赵小娥的自我认知建立起来,作为独立的女性,她清楚意识到自己不是强大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标志着赵小娥自我意识的觉醒。
宋相奎是赵小娥的第二个男朋友,是一个公务员。宋相奎是典型的中国官僚形象,自私怯懦,而面对自己的下级时又趾高气扬。宋相奎本身就是男权文化的象征,他有强烈的处女情结,后来爱上了赵小娥的房东,一个聋哑却有房子的女人。在这段感情里,强大的现实谋杀了爱情。当今社会里物质支配着爱情,没有坚实物质基础的赵小娥被抛弃,女性生存的艰难展露无遗,透过伤痛,赵小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
圆融世俗的齐德铭是赵小娥的第三任男朋友。在这份感情中赵小娥的女性意识深度觉醒,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两人都是“看不到另一个世界曙光的人”,两个不安定的灵魂在炽热的情欲面前相互取暖,依偎前行。赵小娥与齐德铭的相识又是与生父相识的前奏,齐德铭的死亡为这段关系画上句号。赵小娥对强大男权社会进行强烈的反抗,反抗的结果是爱人的离开,亲人的散佚,爱情和亲情的创伤让她失心发疯。迟子建安排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结局表明女性对现实不满的反抗会加剧这一行为带给自身的更大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迟子建在这里探讨的是女性反抗的意义以及女性反抗之后的出路问题,这与鲁迅的“娜拉出走之后”的考量不谋而合。中国的女性一直在为争取独立自由等权利而奔走,这个抗争延续到当代,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女性的抗争在社会、婚姻、家庭中节节败退。
(二)吉莲娜在错失的爱情中形成救赎的人生观
吉莲娜是赵小娥的第三个房东,也是其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这个已过耄耋之年的犹太老妇人与艺术为伴,终身未嫁。她承受着世俗的压力,构建了一个面向自我的强大世界,以爱和救赎走完了自己凄美的一生。吉莲娜信仰神,信仰带给她心灵的宁静和安然。吉莲娜的爱情甚是波折,在继父的设计之下,她被日本军官强暴,而为了躲避与日本军官结婚她开始装疯卖傻。迟子建用这一无奈之笔表达出女性在争取爱情婚姻自由时的艰难,将女性生存的复杂状态呈现出来,将强大男权社会的丑恶揭发控诉出来,发人深省。后来吉莲娜爱上了一个苏联的外交官,爱到无法自拔,但后来苏联外交官返回苏联,她并没有再联系,而是将爱意深埋心底。难熬的时候,她跑到杭州香雪海看梅花,感受曾经美好绽放又消失的爱情。迟子建用这一形象传达出了传统温和的爱情观念,爱过就是永远,爱情不是占有,而是心底的一份眷念。所以,吉莲娜会梳着辫子,别着爱人送的胸针来庆祝新年。在爱里,吉莲娜得到重生,这个女人的宗教是爱,为了自己,做了爱的奴隶。
四、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弑父情结
《晚安玫瑰》中,赵小娥和吉莲娜有着共同的出身伤痛。吉莲娜的继父是一个想要借助日本人势力恢复犹太国的商人,通过对吉莲娜身世的描写,追溯了日本侵华(东北)与犹太人合作实行“河豚计划”的那段历史。吉莲娜的悲剧是个人的,继父想要以她来取悦日本军官;吉莲娜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战争阴霾下的人都在苟延残喘;吉莲娜的悲剧是更伦理的,她毒害了自己的继父。最后吉莲娜没有了爱情、婚姻和家人,继父死后,她内心倍受折磨,选择了皈依宗教,虔诚向神,在自我救赎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如果不是遇到同病相怜的赵小娥,吉莲娜或许会带着这份忏悔和讳莫如深的秘密走向死亡,走向重生。赵小娥和吉莲娜都是可怜又可悲的人,是在男权社会反抗中伤痕累累的女人。
赵小娥是强奸犯的女儿,她承受着法律意义上的父亲的耻笑,也遭受着外人的白眼。而母亲和哥哥的爱让她艰难地生存下来,她怨恨自己的出身,认为都是那个强奸犯的父亲带给她这无尽的痛苦。强大的社会和对自身的自卑让她内心涌动着复仇的血液,她的仇恨支撑着她的反抗,弑父情结在她的内心根深蒂固,因此她间接促成了生父的自杀。复仇成功的赵小娥饱受良心的折磨。吉莲娜说赵小娥不懂忏悔,赵小娥却觉得复仇是正确的。吉莲娜教育赵小娥要懂得慈悲,因为“慈悲会给人带来安宁和喜悦”。生父的死亡和爱人的猝死彻底让赵小娥崩溃,让她觉得时间已是干涸的河流,失去了意义。面对迫害自己的社会,觉醒的女性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反抗的结果却是女性自身又一次遭遇更深的伤害。女性以怎样的方式去反抗才会不受伤害,以怎样的方式去反抗才能将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这是迟子建探讨的一个主题,也是困扰女性的时代难题。女性如何在反抗中协调爱情、婚姻、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时代课题,迟子建也一直在宏大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寻找解决的方法。
迟子建通过女性的命运进行着这样的思考:女性的反抗意义何在?因为不反抗成就了宽容,反抗却带来了痛苦。那么女性反抗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也是迟子建困惑的问题。
五、地理环境和宗教情怀对女性意识的烘托
(一)地理环境和城市风物对女性意识的渲染
在《晚安玫瑰》中,迟子建将女性意识的表达融入了地理环境和宗教情怀,女性经验借助自然风情和宗教意识和谐真挚地呈现出来,更显示出女性主义作品的独特审美价值和人文思索。
迟子建把《晚安玫瑰》的背景设置在哈尔滨,所有女性的爱恨情仇都和哈尔滨这个城市息息相关。哈尔滨的城市标签贴在吉莲娜这个女性的经历上,将女性曲折经验书写扩大。赵小娥喜欢雪花,因为雪花没有敌意、嘲笑和陷害。春天的哈尔滨丁香花开,欣欣向荣,也昭示女性生活又焕发活力。紫色和白色的丁香花相映成趣,与赵小娥得知生父消息的纠结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试图借此指出,女性的生存状态让人难以满意,她们在表面的繁花似锦中品尝着生活的痛楚。女性难以安然地享受春风拂面的闲适,现实的种种仇恨和不堪的往事更会激起复仇的强大意愿。浓重历史底蕴的哈尔滨为各种传奇女性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声色犬马之后,女性的悲剧命运接连上演,女性在历史的角隅里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体味了五味杂陈的生活滋味。
(二)宗教情怀和爱对女性意识的烘托
浓厚的宗教情怀是迟子建《晚安玫瑰》表达女性经验的另一个媒介。迟子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宗教意识与女性情感、女性命运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既展现了女性生存状态的艰难,又表达了女性在艰难反抗之后的自我救赎心理。迟子建如是说道:“做物质的奴隶是为了别人,做精神的奴隶是为了自己。”反抗之后的女性在伦理、社会的支配之下,在宗教的爱的教义里进行自我的救赎。《晚安玫瑰》里收录了大量关于宗教节日和教堂描述的内容,迟子建从女性角度出发看待这一系列的细节,将宗教色彩与人性的美好结合,显示了别样的美感。
吉莲娜信仰宗教,“她早午晚祷告三次,低声诵读经书”,在祷告中忏悔自己弑父的罪恶。吉莲娜乐观地看待死亡,“死亡可不是灾难,是重生,是人生最大的喜悦”。在宗教宽厚仁爱的教义里,吉莲娜深笃不要歧视自己,劝慰赵小娥不要把世界上的男人都看成强奸犯。吉莲娜引导赵小娥去救赎自我,洗清自己弑父的罪恶,在其不知悔改的情况下,吉莲娜在自己的遗嘱中,把房子留给了赵小娥,体现了吉莲娜对赵小娥的不舍和关注。迟子建运用敏感的女性思维,细心捕捉到吉莲娜去世后,她养的花儿也随之枯萎的细节。迟子建的这一用心经营把宗教的爱和仁厚与女性天性善良有效融合,女性的生存尽管艰难,但是宗教和爱把艰难的生命装点,闪着人性温暖的光辉。通过爱和宗教,女性的内在性得到相应表达。
迟子建的创作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与成长,审视女性在时代背景之下的生存,对人性的描写倾注着一如既往的深情。《晚安玫瑰》是一个女人的自述,表达了当代女性生存的艰难以及反抗的意识。花儿是小说文本的重要意象,文中飘荡着大量的丁香花香。迟子建选择《晚安玫瑰》这个书名也别有深意,玫瑰即象征着女性。赵小娥和吉莲娜与柔软、芬芳、带刺的玫瑰特征相似,符合两个不同时代却有着类似遭遇的女孩子善良、美好、敢于反抗的气质。玫瑰花这个意象在文本中最重要的出现就是别着玫瑰花的赵小娥在犹太会堂接受了齐德铭求婚的这个情节。玫瑰花是一切美好的开始,寄予着美好闪光的希望。《晚安玫瑰》的女性在社会的歧视和误解里跌跌撞撞,但是她们被爱和宗教拯救,尽管生存艰难,她们依旧认真走在自己的路上。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晚安玫瑰》确实是一份上佳的文本。
参考文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刘凝.迟子建:做精神的奴隶是为自己做物质的奴隶是为别人[N].东方早报,2013-6-05.
[5]迟子建.晚安玫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6]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翟介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