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穆儒丐小说内容的“兼爱主义”

2016-07-12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名作欣赏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主义小说思想

⊙陈 霞[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论穆儒丐小说内容的“兼爱主义”

⊙陈霞[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提起伪满洲国文学,穆儒丐是不能不被提及的作家。他是中国最早用白话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驱者”,同时他也是伪满洲国文坛建设的关键人物。穆儒丐出身旗人家庭,青年时期公费留学日本学习,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使他的作品没有盲目跟从时代潮流,对自由恋爱、婚姻、民主、旧道德等时代风尚问题,持辩证的态度进行客观批评。他主张以“兼爱主义”的态度解决各种思潮冲击下的社会现实矛盾。“兼爱主义”不但是穆儒丐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伪满洲国文学穆儒丐“兼爱主义”

穆儒丐是伪满洲国时期的著名作家,并对伪满洲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代作家金小天,在《从今天向回追想》(1936)中写道:“这二十年间他(指穆儒丐)连一年、一月、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不停的执笔创作,对于读者来说当然是捡了便宜。同时他在发展和开拓满洲文坛和读者园地方面功不可没。”①另外,1944年翠羽(伪满作家,具体信息不详,有小说、散文见于当时杂志)在《穆儒丐先生》一文中写道:“二十年前,在满洲的各种报纸杂志上,少见有人创作过小说,尤其是少见有人翻译过外国名著,只有穆先生能创作,能翻译,更能在彼时纯文言势力之下,率直的以白话文来写作,而开语体文的风气之先。”②而且,穆儒丐还是最早进行白话小说创作的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香粉夜叉》1919年11月18日至1920年4月21日便连载于沈阳《盛京时报》,它比公认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开端——张资平《冲积期化石》和王统照《一叶》出版时间大概早了两年。③“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香粉夜叉》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④。毫不夸张地说,有相当部分的伪满作家是在穆儒丐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穆儒丐1884年生于北京,满族正蓝旗,原名穆都哩,后更名穆笃哩,字辰公,号六田。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历史地理专业学习,学满三年之后,又学习政治和财政。1911年上半年毕业回国——此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他目睹了辛亥革命后北京城的没落。穆儒丐留学日本六年,受到日本新文化思想的熏陶,他对现实和政治,逐渐有了新的独特的认识。政治上他主张走改良道路,对暴力变革持否定态度,这一思想一直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说:“我直到今天,我不敢反对新文艺,而且很喜欢它;我也不敢辱骂旧文艺,因为我的洋楼还没盖成,旧房是我所住的,我们依旧保护、爱惜,而且也觉得它很有趣味。”⑤他将“五四”新思想和传统旧道德杂糅写入小说,或者说是用“五四”新思想写旧道德更为贴切,因为,他既肯定旧道德的合理性,同时对“五四”新思想、新观念也给予一定的肯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对于中西学问、新旧知识,从来持一种兼爱主义……我所以主张兼爱,也就因为我们有短处,我们不能不兼收西学;也皆因西学不尽是完美的,我们东洋的产物,也要实地研究。”穆儒丐这种一以贯之的“兼爱主义”思想在他的很多小说中都有所体现,但他所谓的“兼爱主义”是具有一定批评性的。

穆儒丐最早在《盛京时报·神皋杂俎》连载的白话小说《香粉夜叉》中描写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佩文和静文,二人感情甚笃且从小就有婚约,两个家庭还是世交,静文父母对佩文一家有救命之恩,然而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静文被有权有势的官僚武大人看重,并对其大献殷勤。静文最终未能抵挡住金钱、权势的诱惑,主动放弃了跟佩文的爱情,小说结尾佩文被武大人杀害,静文因内疚等原因精神崩溃。这是一篇典型的用新思想写旧道德的小说,婚恋自由与攀龙附凤交织在一起,所谓的新思想、新道德不过是个骗人的幌子,新思想没有对社会变革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反而助长了背信弃义、巧取豪夺等不良的社会风气。《香粉夜叉》对新思想提倡的婚恋自由提出质疑,这些被新思想推崇备至的理念并没能使美好的感情继续下去,相反美好的感情快速地向权势、金钱、欲望妥协,而坚持美好的一方却粉身碎骨,但背信弃义的一方也并未得到善终,这个别有用心的结尾是穆儒丐对新思想和旧道德的深刻反思。社会上一些浑水摸鱼的人,对新思想进行片面的误读,以便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此一来,新思想不但没有推动社会变革,反而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所以,旧道德是不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旧道德中的合理部分应与新思想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对社会变革的真正目的。

《财色婚姻》也是一篇新思想与旧道德相互交织的小说,他在穆儒丐小说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小说主人公金珠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男子,才貌双全,学业、仕途一帆风顺。金珠青梅竹马的恋人淑良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但又没有抛弃传统女性的美德,她聪慧、贤良——从她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她的品行是受到作者肯定的,而且她深受金珠母亲的青睐。然而金珠大学毕业后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暗地里背着母亲、淑良偷偷地娶了名声不好、善于交际享乐、贪图金珠美貌的七小姐为妻,这段看似新潮的佳偶并不被人们看好,金珠的亲人、朋友对此错愕、不解,甚至与之绝交。这个自由恋爱组成的家庭看似幸福美满,实则危机四伏。因为,金珠和七小姐的婚姻是“财”和“色”的自由组合,而非真正的爱情结合。在金珠病重住院后,七小姐的家人以七小姐怀有身孕为借口,不让二人见面,并将金珠一个人丢在医院,照顾金珠的是昔日的好友、亲戚,直到这时候金珠才顿悟自己的一时冲动错过了太多可贵的东西,特别是没有跟家人商量,就私自放弃淑良娶了七小姐为妻这件事,他觉得对不起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的母亲、对不起善解人意的淑良,如果自己当初娶了淑良,那么淑良一定不会将自己丢下不管的。金珠死后,七小姐觉得他们的爱情也结束了,并主动到医院进行堕胎手术。七小姐是婚恋自由的代表人物,她实践着自由赋予自己的权利,因此,对于她而言,她完全没有责任对金珠的家庭尽任何义务,她侵吞了金珠的大部分抚恤金,过着“自由”的生活。小说结尾处对新思想推崇的自由给予了一定的批评,自由也是需要担负责任和义务的,如果一味地推崇绝对的自由,那自由终将成为自私的借口,七小姐就是过度自由的代表人物。而金珠最后的结局,是穆儒丐对他违背承诺、不孝顺母亲的道德审判。新式的自由爱情,可以被社会接受,但不能完全脱离道德的评判标准,这也是穆儒丐对新思想和旧道德之间“兼爱主义”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财色婚姻》中出现了一类新的女性人物形象,即以淑良为代表的受过新式教育同时又兼具旧道德的新女性。这类女性人物形象是穆儒丐非常喜欢的,当然她们也是穆儒丐“兼爱主义”的理想产物。从小说《财色婚姻》中,不难看出穆儒丐对自由婚姻的态度依然是“兼爱主义”,男女双方可以相互接触、了解,但一定还是要与父母沟通、商定的。穆儒丐通过“兼爱主义”表达出一种理想的变革思想,自由、平等的思想固然是好的,但不能极端、简单地认为是绝对的自由、平等。自由、平等是相对中国传统而言的,在不破坏家庭成员间和谐的情况下给予青年更多的选择空间,特别是婚恋问题上,青年与父母之间达成协议,这样既能选择青年自己心仪的对象,又能传承中国传统的婚恋观。穆儒丐在《关于〈古城情魔记〉(四)》中写道:“不循父母意见,多无好果。此不但现在之东方为然,西方亦正复如是。诚以父母为过来人,经验与知识,当然较比乍出茅庐之子女为优。如不容纳其意见,只凭一时爱情冲动,难免不受欺骗。拙译《古城情魔记》,虽小说,已于此点揭示一般青年男女矣。”

小说《离婚》讨论了有关法理与人情究竟哪个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新思想与旧道德的正面交锋。《离婚》写一个叫素贞的旧式女子贤良淑德,她的婆家是所谓的新式家庭,公公黄老革是个革命派,凡事都讲究新派,儿子黄小革在大学读书,风流成性,将身体弄虚亏后在家久治不愈,黄老革不允许请中医给黄小革看病,他只认可西医,而西医对黄小革的病情束手无策。黄太太找到一个治病偏方,但需要三钱人肉做药引,黄老革和黄太太为了给儿子看病,就循循善诱儿媳妇素贞为儿子黄小革割肉。善良的素贞割肉后还要操持家务,由于伤口处理不当而导致感染病变,婆家拒绝为她请医生治疗,素贞的病情不断恶化。最后,素贞被迫搬回娘家治病两年多,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而黄小革吃了用素贞肉做药引的偏方后,竟然奇迹般的病愈了。他在父母的怂恿下决定和素贞离婚,并希望通过这个举动获得新派女性的关注,而黄老革则希望儿子离婚后找个新派女性为妻,最好是官宦人家的女儿,这样黄小革飞黄腾达就指日可待了。黄小革一家,以素贞顽疾久治不愈为理由向法院诉讼离婚,这令素贞羞愧难当。素贞在法庭上将自己得病的事实经过如实陈述,她并不是希望继续这段婚姻,她只是不能接受这个被抛弃的理由。显然,素贞在道义上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可是现代法律更注重事实的证据性,有关人情、人性方面的考虑非常有限。尽管小说结尾并未公布案件的结果,但结局已经是一目了然的。新思想与旧道德在现实碰撞过程中,旧道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有些受到冲击的旧道德在穆儒丐看来都是些非常珍贵的东西,比如人伦、道德、贞烈观等。新思想中的自由、平等等思想固然可贵,但新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肆意杜撰曲解新思想的内涵,以此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离婚》中的黄老革、黄小革就是这类人物形象的典型,他们自私、自利,对革命究竟为何物其实根本连皮毛上的了解都谈不上,他们之所以支持革命是因为革命给他们带来了好处。所以他们打着革命的幌子处处以新思想自居,而更讽刺的是,正是封建迷信的偏方救了黄小革的命。这类打着新思想旗号,浑水摸鱼、谋取私利的人物形象在穆儒丐早期小说创作中已经出现。《北京》中的报馆主人歆人,便是打着变革思想谋得参议院员身份的政治投机者,他当了参议员并没有为人民大众谋求任何的福利,而是参与到当时流行的“窑变”行列中——娶妓女桂花为妾。这些打着变革、革命口号的新派人物,他们的无所作为受到穆儒丐的诟病。这也就不难理解穆儒丐“贵族政治”的政治理想了。当然这种新思想旧道德的小说模式不是穆儒丐一个人的专利,同时期作家哀雁创作的《泣残红》也有类似的情节。女主人公陈英莺是留学归来的女青年,在爱人失踪后未能抵挡住诱惑而陷入堕落不能自拔,当爱人再次出现时,她试图追回爱人,重修旧好,但未能得到爱人的原谅,后被人拐卖到妓院,最终成为姨太太。小说依然采用章回体模式,但主要内容却是新潮地追求自由恋爱的故事。小说结尾处依然是采用旧道德的评判标准对陈英莺等人做了相应的审判,正所谓善恶有报,因果不空。在穆儒丐等社会小说家看来,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新思想的传播与实践是在所难免的,但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找到融合新思想和旧道德的契入点,这样既能达到新思想对社会变革起到的正面作用,又能保留传统道德中的精髓部分,这种“兼爱主义”也是穆儒丐政治理想的体现。

①金小天:《从今天向回追想》,《盛京时报》1936年10月18日。

②翠羽:《穆儒丐先生》,《艺文志》1944年4月1日第一卷六号。

③④张毓茂主编:《东北现代文学史论》,沈阳出版社1996 年8月第1版,第132页,第132页。

⑤张菊玲:《风云变化时代的旗籍作家穆儒丐》,《梅兰芳》,台北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184页。

作者:陈霞,文学博士,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后(进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小说。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伯纳德·马拉默德研究(一)

铁凝研究(一)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C75 100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主义小说思想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