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词音韵的研究及学习

2016-07-12陈李茂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名作欣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韵平仄语言学

⊙陈李茂[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论诗词音韵的研究及学习

⊙陈李茂[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本文区分诗词音韵与诗词格律的不同,角度新颖。笔者以“诗词音韵”为篇名或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均显示无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以诗词音韵研究及学习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还不是太多。本文从诗词与音韵的关系、现状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论述,提出个人的见解,观点新。

关键词:诗词音韵研究学习思考

笔者认为,诗词音韵与诗词格律有所不同。诗词格律包括押韵、平仄、对仗、语法等,而诗词音韵主要为押韵和平仄等。诗词音韵介于文学与音韵学之间,属于交叉领域。在中文专业本科生当中,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或进一步深造考研的方向多为文学类(非语言学类),其中又常常以古代文学为多。而在这些选择古代文学的同学当中,对古典诗词感兴趣的相当多。诗词作品与音韵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古代诗词最初创作时,尤其是近体诗,多用于吟诵,自然与口音、音韵息息相关。在历史上流传不少即席对诗的美谈,除了其在内容和情感方面取胜外,诗人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内容与诗词音韵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亦为诗作水平高超的重要体现。本文所指的学习,主要指本科阶段。

一、诗词与音韵密切关系

由于对仗主要涉及词性等问题,本文不列入诗词音韵当中。

(一)押韵

近体诗、词等是韵文,韵文要求要押韵,而这无疑就涉及到音韵。正如王力指出:(近体诗用韵)各韵所包括的字数很不相称,有些韵很宽,有些韵很窄。宽韵可以很自由,窄韵就会令人受窘;但是,有文采的人有时候却故意用窄韵来显本领……

科场中,诗出了韵(又称“落韵”),无论诗意怎样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

上述内容指明,古人在作近体诗时,有时,为人们所称颂的好诗,一方面是诗的内容及意境很好,另一个方面可能是诗的用韵等方面用得妙。如果不懂诗词音韵,就无法领略到这一点。而如果诗词发生了出韵,在近体诗盛行的时代,是不能犯的禁忌,可见诗词押韵相当重要。

(二)平仄

1.平仄格式。近体诗、词之所以琅琅上口,符合平仄格式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这亦为诗词与音韵密切关系的方面。平仄是诗词音韵的重点和难点。光是诗律,就有多种句式的平仄格式。平与仄是相对而言的,不少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会碰到问题,比如:他们往往只知道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或者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了解在诗词音韵里所用到的是古代的声调调类,即平、上、去、入。确切地说这是中古以及近代以前的调类。

2.如何识别入声字。在给诗词标出平仄时,会碰到如何识别入声字问题。入声字是相当特殊的一种仄声字。对于粤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入声字的判断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入声字的读法相当完整地保留在广州话里,多数母语方言为粤方言的学生都能根据广州话读音迅速判定出该字是否为入声字。其他有入声的方言,例如:闽方言、晋方言、客家方言等方言里也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入声,也可在相当程度上判定入声字,但是一些母语方言为不保留入声的官话方言的同学已难以做到这一些,例如来自黑龙江的同学就会碰到这个问题。

二、诗词音韵研究及学习面临的现状

(一)音韵学与诗词音韵的重点并不一致

1.音韵学研究重在研究历史语音系统的结构、演变等规律。而现代创作的古体诗词音韵重在平水韵等诗韵的运用。2.音韵学重视切韵音系,重视切韵系韵书,例如《广韵》等韵书,现代古代诗词创作重在平水韵系韵书。3.即使音韵学重视地方韵书,例如一些新发现的近代闽方言韵书。然而其研究亦为汉语方言语音史的研究,很少涉及诗词音韵的研究。4.即使在音韵学上亦会研究古代一些诗人的用韵,但亦是为了考证当时的韵部特点等,为汉语语音史研究服务。

(二)诗词音韵介于文学与语言学之间,少有研究者问津

正由于其处于交叉部分,所以不为人重视。原因主要有:1.诗词音韵涉及音韵学知识,而音韵学被人们普遍认为晦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2.语言学研究存在偏向理工科的倾向。语言学的研究旨在于像生物学那样坚实,探讨语言文字内部共时、历时以及发展的可能方向等,尽可能还原科学的真相,像理工科一样追求严密。尤其是当前语言学研究前沿的形式语言学、生成语言学更是如此。这样的研究追求,客观上造成在语言学研究内部,文化色彩浓厚的诗词音韵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少之又少。诗词音韵的研究很难引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3.已有诗词音韵的成果,难以逾越。已有成果如王力先生等的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现代诗、诗经、楚辞韵读等著作,都是巨著,几乎为定论,后来者难以超越,可供研究空间不大,难出成果等。事实上,除了王力先生等前辈学者的著作和音韵学上出于语音史研究需要而进行的特定时期诗人用韵研究外,与文学结合的诗词音韵论著相当少。4.古典文学对诗词的研究,即使不涉及诗词音韵,也能做好研究。因为文学研究重在作家作品思想内容、风格等相关方面,往往只需对诗词音韵略提及即可,不作展开在客观上也对研究影响不大。再加上诗词音韵难理解,难以切入研究,故在文学研究界少人问津。

(三)音韵学课难以覆盖诗词音韵的内容

很多同学希望能在音韵学选修课上学到很多诗词音韵知识。事实上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是无法做到的。音韵学课难以承载相当多的诗词音韵知识,一方面音韵学一度被人们称为是“绝学”,知识专业性强,理解起来难度大;另一方面音韵学学科内涵非常丰富,其内部至少可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或划分为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诗词音韵只是音韵学的一部分知识。在语言学上,音韵学知识是方言学语音、文字、古汉语语音、词汇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础。此外,音韵学往往只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往往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长,无法承载很多诗词音韵的内容。

(四)个别学生吃不饱与啃不下现象并存

正因为音韵学与诗词音韵客观上不对称,导致个别同学想在音韵学课堂上学到相当多的诗词音韵知识的念头难以实现,导致个别同学“吃不饱”。同时,由于音韵学的专业术语及规律等如同数学一般——不容易理解掌握,又会导致个别同学对音韵学知识“啃不下”。

三、解决办法

(一)另设立音韵与诗词课程

在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开设专门的音韵与诗词选修课,供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因为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由于课时的客观限制,往往只能简要介绍诗律,然而词律和曲律难以涉及,而不排除有同学需要学习这方面知识,这需要有专门的音韵与诗词选修课。

(二)在原有课程中增加内容

在无法开设专门的音韵与诗词的选修课的时候,可在音韵学课程里适当补充与诗词有关的知识。

(三)纠正一些同学的不正确想法

不少同学对诗词音韵的学习抱有过高想法,就是想随意面对一首陌生的诗词作品,能迅速准确判断出该作品的平仄格式,同时知道诗中哪些位置出现了拗救。因为诗词音韵知识本来就不好理解,要想掌握尚且不容易,例如:“一三五不论”与拗救类型就有交叉之处,同学们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疑惑。这在本科阶段学习,是难以达到的。诗词格律中平仄等音韵,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涉及的类型不少,要想弄明白就相当不容易,更何况是相当熟练地运用。

(四)鼓励同学自学、调动同学自学的积极性

除了课堂的学习,同学们还要靠课外主动自学。因为即使开设专门的诗词与音韵的课程,当然可在相当大上程度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然而诗词音韵知识相当丰富,短短的选修课还是难以全面覆盖,故在课堂学习之余,鼓励学生自学相当有必要,而且,相关著作亦为此提供了可能。

(五)在开展诗词、音韵研究时,可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

尽管从目前来看此领域值得研究的空间有限,属于边缘地带,然而反过来看,正因为研究的不多,也许可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选题,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诗词音韵介于文学与语言学之间。相对于其他蓬勃发展的领域,无论是相关研究还是学习传授均有待进一步加强。事实上,不少青年学子希望能了解和掌握诗词音韵方面的知识,故诗词音韵在应用方面,亦具有较大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宗慧.试论入声的运用及其在诗词格律中的定位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1).

[2]潘海东.论诗词格律的自然属性[J].深圳大学学报,2008(5).

[3]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王力.汉语诗律学[J].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王力.诗经韵读、楚辞韵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陈李茂,暨南大学博士生,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南海丝绸之路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方言学、音韵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学林漫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3AYY001)、广东省高校社科重点基地项目(项目号:14FZ18);湛江市社科课题(批准号:ZJ15QN05);岭南师范学院校级项目(编号:QW1402)

猜你喜欢

音韵平仄语言学
孙 宝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春天的马蹄声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