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宛儿,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重读《废都》

2016-07-12冉恬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名作欣赏 2016年35期
关键词:孩子

⊙ 冉恬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唐宛儿,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重读《废都》

⊙ 冉恬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废都》作为出版后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其女性形象却极少有人专门论之。小说中最主要的女性人物便是唐宛儿,本文试通过作者理念的践行者、庄之蝶之镜像和小说之结构关节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唐宛儿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

《废都》 唐宛儿 人物形象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出版以来,历经坎坷,赞骂者皆有,庄之蝶是其中的主心骨,通过男性主人公庄之蝶来论说其中的主题思想的更是不计其数,但在文本中和庄之蝶同样重要的女性形象——唐宛儿,却极少有人专门论之。她不仅是作者理念在文中的践行者,更是男主人公庄之蝶的一个女性镜像,有了她的参与才有了完整的“废都”,同时她作为废都的一个外来者,竟是结构废都的作用人,所以我们从来都不该忽略唐宛儿这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一、作者的理念践行者

读过《废都》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这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都市文本,不但不是,其中还带有许多古典因素。在古代社会中,男子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何况,贾平凹在创作《废都》时原本就有把古典和现代结合的意愿:“为什么这两部文学作品(《红楼梦》《金瓶梅》)读起来那么有味,而现在就缺少这些味道呢?怎样才能使作品既能表达时代气息又能传达中国古典文学的味道呢?”而贾平凹又是如何来传达这种“古典文学的味道”的呢?在文本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庄之蝶:他是大作家,受人吹捧的对象,几乎没有女人不喜欢他;但他似乎更喜欢在埙声和城墙砖瓦中流连,他还喜欢各种各样的古玩字画,沉迷于哀乐……他是一心向古的,没有人能说庄之蝶不是一个“才子”。而唐宛儿,美丽多情,痴迷于庄之蝶,文化水平不高,但有灵气,虽不完全等同于“佳人”,但作者有意这样建构。所以,在作品中出现像庄、唐一样的人物关系也不足为奇,才子佳人的爱情小说模式自古有之。

用索隐派的方法来看唐宛儿的名字,本身就具有古典寓意,而作者更是有意把她创作成一位这样的女子。且不说庄之蝶第一次正式送给唐宛儿的礼物是一枚铜镜,单就唐宛儿在思念庄之蝶时并未看大作家庄之蝶的作品而是看《古典美文丛书》,里面恰巧又是《浮生六记》《翠潇庵记》《闲情偶寄》等文,活脱脱一个古代闺房秀女。《玉娇梨》中的苏友白说:“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既有才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①唐宛儿对庄之蝶的感情更是“佳人佳情”,她在思念庄之蝶时,竟把梨树当作了庄之蝶,并与之紧紧地拥抱,甚至有一次把天上的月亮当作庄之蝶的脸,每每作者在描写这样的场景时,总是那么凄凉、哀婉,但富有诗意:“唐宛儿突然悸了一下,感觉庄之蝶就在门外徘徊。她穿了拖鞋便往外跑,下台阶时头上的发卡掉了,头发如瀑一样洒下,她一边走一边弯腰捡发卡,捡了几次未能捡到,还是过去开了院门,院门外却空寂无人。”②读到这些描写,都不免让人想到“日晚倦梳头”“人比黄花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类古典诗词,作者或许是要有意营造这样的氛围,让唐宛儿在古典氛围的浸润中更显示出她独特的美来。

除了“才子佳人”的模式,唐宛儿的身上还有另一种女性叙事模式,那便是“红颜祸水式”,这种模式有两种主要的叙述方式:一是诱惑;二是倾国。③这两种叙述方式在《废都》中都可见出,“诱惑”在庄、唐第一次见面时便有了发芽的迹象,最明显的是庄唐第一次发生性关系时是唐宛儿主动为之。而唐宛儿虽非“倾国”,但庄之蝶见了她之后便发出感慨:“果然是个尤物”,其后在多次聚会中也反复描写唐宛儿的美。

正是在这样的古典氛围和现代气息的交融中,让我们感到了一种腐朽的气息,而这种气息就是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废”,在所有的女性人物中,把古典氛围和现代特色结合得最好的就是唐宛儿了,因此她是《废都》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二、庄之蝶的女性镜像

在很多批评者的眼中,《废都》都只是一个男性的文本,其中的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其实不然,小说虽然以庄之蝶为主人公叙述了“废都之废”——庄之蝶的堕落之路,但有一个地方我们应该看到,这条路是一个女性——

唐宛儿给他铺就的。小说以叙述唐宛儿的到来为开始,唐宛儿被抓走、庄之蝶离开未遂为终局,唐宛儿就是疏通整部小说的关节。在正式描写主人公庄之蝶之前,作者用不少篇幅来叙述唐宛儿和周敏来到西京谋生的事,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唐宛儿是一个不安分的女子,她不安于做一个村妇,想进城生活,她似乎明白自己的追求,但又在自己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在第一任丈夫那里她只是想听听歌、跳跳舞,但就是这一点要求也不能被满足,于是她遇到了文化青年周敏,并和他私奔到了西京,在这里他们日夜笙歌,之前的愿望都满足了,但是她又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能和庄之蝶这样的大人物在一起多好”,于是便有了她和庄之蝶的堕落。庄之蝶在与她见过第一面之后便对她念念不忘,送她鞋与镜,所以有论者说:“如果说‘鞋’意味着一系列狎玩的程式的话,那么‘双鹤衔绶鸳鸯铭带纹铜镜’近乎一面引导着女性文化想象的魔镜,唐宛儿等女性迷失在重重镜像当中。”④是的,虽然有了三个男人,但我们不能完全说唐宛儿是一个荡妇,因为在和庄之蝶有了关系之后,唐宛儿便一心只爱庄之蝶,甚至主动为庄之蝶守贞,似乎为庄之蝶而活就是她这辈子活着的目的了,在这时唐宛儿不仅没有找到自我,反而迷失了自我。

所以我们可以把唐宛儿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遇到庄之蝶前——和庄之蝶在一起时——离开庄之蝶后,是一个寻找——附庸——消亡的过程。庄之蝶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在遇到庄之蝶之前虽有不满但生活按部就班,也能度日,但遇到庄之蝶后一切以庄的需要为转移,本来想来城市塑造新我的可能完全破灭了。巧合的是,她和庄之蝶是同乡,他们都是潼关人,作为一个文化之乡,童年的经历使唐宛儿身上多少带有一些文化气息,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对于文学艺术还是很热爱的,庄之蝶是一个大文化人,唐宛儿其实就是一个小文化人。所以庄之蝶会对她沉溺,不仅是因为她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因此说唐宛儿是庄之蝶的镜像,因为他们有很多地方是非常相似的,都是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而且相互在铸就对方的堕落之路,明知不可能而为之,最后一起毁灭。

同时,从唐宛儿的心理分析也可以发现她找不到自我的迷茫。她笃定庄之蝶是有性压抑的,而她能让庄之蝶的性压抑得到释放,由此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她看来庄之蝶的喜新厌旧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正常表现,这是一种创作欲的体现,她感觉到她理解了庄之蝶,而正是这样的理解,使她有自信可以一直吸引庄之蝶。在以后与庄之蝶的相处中,唐宛儿也确实做到了这些,她不停地变着肉体上的花样去吸引庄之蝶,她把自己装扮得更有吸引力,在肉体接触上,她更是不顾一切地满足庄之蝶的欲望,只是为了能取代牛月清成为庄之蝶的妻子。但矛盾也由此产生,在小说中,除了与庄之蝶一次又一次的性关系,唐宛儿并没有拿出其他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庄之蝶妻子的任何行动。反而是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之后急盼庄之蝶能为她拿个主意,但是苦于久久不能联系上庄之蝶并且自己又不敢贸然去庄之蝶家走动,虽感到有些心寒,但她还是自己拿主意决定去医院堕胎。一般情况下,唐宛儿怀上了庄之蝶的孩子之后便有了威胁庄之蝶、对抗牛月清的筹码(更因为庄之蝶没有孩子),可以借此来赢得她最终想要的婚姻。但是在文本中,唐宛儿犹豫的时间似乎很短,她仿佛就是一下子就决定要去拿掉她和庄之蝶的孩子。原因却是:“能怀了庄之蝶的孩子就可以为庄之蝶证明他是行的,又不娇滴滴地给他添麻烦,庄之蝶就会越发拿她和牛月清相比,更喜欢她了的。”⑤在此,成为庄之蝶的妻子这个功利性的目的已经不占上风了,所以人物的单向度目的性减弱,人情人性的力量便显露了出来。不过,还是有矛盾,这个矛盾在于唐宛儿对庄之蝶有了情,但她竟然半推半就让柳月和庄之蝶发生关系,而且是当着她的面,所以潜意识中,她还愿意做妾。这样的唐宛儿就不得不令我们掩卷深思了,非妻非妾,也不再是真正的唐宛儿,庄之蝶沉溺于古物中找不到自我,她沉溺于虚幻的男性中找不到自我。

正是有了唐宛儿这个人物,使“废都之废”不仅仅靠着男性来完成,同时也有女性的参与,这才是一座完整的“废都”,因此她是《废都》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三、小说的结构关节

《废都》经常使评论者诟病的一个地方就是它仅仅用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司促成了整个故事情节,无论这样的写法是否合理,但这个官司的由来我们却不得不弄清楚!在这其中唐宛儿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周敏得到工作正愁不知道写什么文章时,唐宛儿出于对庄之蝶的崇拜,对周敏说:“你要真能写,何不就写写庄之蝶?”⑥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促成周敏写了文章,而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把周敏、唐宛儿、庄之蝶、孟云房、景雪荫等重要人物连缀在了一起,结构了整篇小说。文本中对庄之蝶和唐宛儿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描写意味深长:“庄之蝶才一扶了她要倒下的身子,那身子却下边安了轴儿似的倒在了庄之蝶的怀里。”“安了轴儿”这个词非常形象化,不仅把唐宛儿倒向庄之蝶的神情写出来了,谁更主动也一目了然。而庄之蝶的一步步堕落的关节点也是和唐宛儿在一起时发生的,先是人大会时和唐发生性关系从而引发了的一系列肺腑之言,接着在唐宛儿来月事时又和她发生关系,然后唐宛儿怀孕,再是和唐宛儿一起鱼水之欢时被柳月发现,

进而和柳月发生关系,这一切都逃不开唐宛儿这个女人。

通读整本小说,我们发现除了现代的歌舞厅、商店这些表象化的东西,人的精神似乎是处在一种“古”的状态,关于这些在许多的评论者那里已经有大量的论说,正因为这种不“古”不“现”的状态,所以像一座将死的“废都”。正如王尧先生说:“如果说《秦腔》表现了农民的失根状态,那么《废都》则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无根状态。”⑦《废都》不仅仅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无根”状态,而且还表现了都之无后、无望的状态,我们看其中几个人物就可知: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庄之蝶和牛月清没有孩子;其次是孟云房和夏捷也没有孩子,孟云房和他前妻生的孩子,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一个无望的出路;龚靖元的儿子龚小乙吸食鸦片,除此之外作者似乎没有为我们提到关于庄之蝶们的下一辈人的故事了,但作者有一个很令人思索的设置,就是在这将死的“废都”中,让一个女子有一个新生儿,那就是唐宛儿的儿子。照一般的逻辑,唐宛儿才二十五六岁,是否写她有孩子都无关紧要,但作者写了,而且在唐宛儿很思念庄之蝶的一个夜晚仍然没有忘记孩子的生日,并且冒着被丈夫找回的危险给孩子发了一封祝贺生日的电报,这样的描写其实是让唐宛儿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不至于变成一个“爱”和“牺牲”的符号,她是有母性存在的。不过,作者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为写出唐宛儿的母性,也是写出这个不被我们所注意到的孩子,使唐宛儿有出逃废都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孩子是一个未知,孩子会长成什么样没有人能知道,孩子属于未来,唐宛儿既被设定为离家出走的妻子,被找回也无可厚非,但是她是怎样被找回的呢,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作者所写到的电报。当唐宛儿在回去之后,发现周敏救她无果即刻返回西京,而庄之蝶甚至连面也没有见到,她会怎么想,以后她又会怎么样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我们不能妄加揣测,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很清楚的,这一年多的深刻记忆,她的破碎的美梦一定会深深烙在她以后的心路历程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但,毕竟孩子还是有希望的,这也是整个《废都》我们能唯一看见的一点光亮。所以,庄之蝶和唐宛儿一定不能有孩子,因为这是一个废都,但唐宛儿自己有孩子,作者在这一点上做得虽然隐蔽,但读出之后越发理解了其中的深意。

所以,我们自始至终都不应该忽略唐宛儿这个女性,在“废都”这座城当中不能少了她,她是“废都”的作用人之一,也是“废都”的参与者,女性中最后只有她逃出了“废都”。她是最具有“废都精神”的女性,所以我们绝不应该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遗忘在我们当代文学艺术的长廊中。

①(清)天花藏主人:《玉娇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页。

②⑤⑥贾平凹:《废都》,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第392页,第20页。

③详见屈雅君等著:《中国文学:关于女性的叙事·第四章》,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④黄平:《“人”与“鬼”的纠葛》,《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2期。

⑦王尧:《重评〈废都〉兼论90年代知识分子》,《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3期。

作者:冉恬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孩子
你们这群寂寞如雪的女(男)孩子!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
孩子的画
Hey Blue!蓝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