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联网金融现状和对策分析
2016-07-11熊文静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求也日趋增长,而传统金融机构存在放贷难和资金缺口巨大的问题。在全民创新、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旨在通过便捷的小金融服务实现惠普金融,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文章将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惠普金融;信用风险;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通过技术、數据、服务平台等工具创造的金融业态,使得传统金融协作性更好、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操作更便捷。但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思想文化等主观或客观问题的制约,使得农村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将对农村和原有金融模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互联网金融。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一)农村互联网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IC)2015年所发布的《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1.78亿,农村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24.1小时,比2013年增加了2.5小时。并且农村网民中网上支付使用率为35.2%,高于上年近10个百分点。可见,农村用户将是未来互联网的主导力量。从整个农村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80后和90后日益成为消费和使用的主力军,为日后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了较早进入农村电商市场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和京东以外,农业高科技企业大北农集团、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以及P2P巨头宜信也在逐步进军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并且,历年来受全国两会对农业板块的重视和聚焦,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惠普金融”的方向,惠普金融有效并全方位地为这些最容易被忽视的农村地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5年8月,商务部等19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在一定成度上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助力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据了解过去几年中农村居民对互联网购物模式接受程度不断提升,各大电商巨头也纷纷涉足农村市场,有些地方甚至在打造互联网小镇。“互联网+”对我国金融政策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早就深入到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农业经济正在走向一条“信息化”、“商业化”的道路,农村金融在金融市场的崛起,正在快速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农村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一方面互联网之风已渐渐吹向农村,拓展农村的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便捷、更完善、更安全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服务覆盖率和渗透率也有了有效提升,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相关微型金融企业正在共同形成覆盖广、层次多、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也能够相互协作、功能互补,增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性。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其金融创新之举也促进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惠普金融。目前,传统的金融机构门槛高,要求农民有抵押物,审批时间长,还款日期固定。而农业种植和养殖灵活,贷款资金很难及时到位。在今年,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电商纷纷在农村互联网金融方面开展了消费、众筹、支付、保险等业务。不久前,京东推出的无抵押农产品信贷——“京农贷”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而在推出“京农贷”之前,已经在四川和山东推出两款信贷产品——“仁寿京农贷”和“先锋京农贷”作为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不断满足了农户在农业发展时的信贷需求,极大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在农村所存在的缺陷。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人态势良好,各大电商平台也卯足干劲,力争在农村开拓出一片互联网金融的新天地。但在这个过程并不是顺风顺水,也会充满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找出难点并使之成为亮点。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互联网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偏远,没有网络接入条件致使无法上网。由于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电脑使用率仍较低,农村宽带和电脑的普及率均不足30%,基础设施薄弱,这种情况将导致农村整体信息闭塞。由于互联网并未普及,农村很多重要信息,比如养殖户的饲料购买数据,种植户的相关种植数据,农户交易数据等都需要通过纸笔来进行记录,这样既加大了工作量也不利于计算。缺乏大数据的支撑,互联网金融后续很多风险控制、信用控制等工作难以进行下去。
在金融建设方面,阿里之前启动了一项名为“牵线万村”的计划,计划在未来五年之内,在全国一千个县和一万个村投资100亿人民币,以发展农村电商和一些金融配套设施。在2003年启动第二轮的农村金融改革之后,成绩是有但问题依然十分显著。中国有超过60万个行政村,而在农村已设网点只有80000多个,也就是还有50多万个行政村没有网点。深入到乡甚至到村,可能有少量的助农取款机、ATM机,但这些大多情况下是将以前的农村卫生所、便利店改造而成可以提取现金或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简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农村居民密度低,金融业务量不够,有些金融机构因为在农村开设网点的高额成本而放弃。并且回收期较长这显然是一个新命题、新挑战。很多金融机构如“希望金融”都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没多久,放贷流程、内部人员结构、调查宣传等方面还不完善。
(二)农村用户对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高
首先,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谨防上当受骗的保守思想在普遍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对于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兴事物很难教授。他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或代价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借贷,也不愿选择一种新型的方式,以减少风险成本。再有农村使用互联网群体整体偏于年轻化,农村中老年人口居多,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金融机构没有加大宣传力度,并不重视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项目推动范围狭窄,甚至不会选择在农村进行宣传。一系列原因使得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高。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
农业生产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和较高的不可预见性,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对农村用户的信誉和融资的可靠性进行保障,很多时候,可能面临投资者投资额难以回笼的风险,债务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最后转嫁到互联网金融平台,造成信用风险。农村诚信宣传教育滞后,农户和企业的守信意识淡薄,相应的征信体系没有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也未有所发展,相关的失信惩戒机制更不全面。没有对违约行为进行惩罚措施,导致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赖账躲债的现象。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村信贷的风险,使很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更何况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发展非常不完善,历史积累少,主要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没有一个全面和完善的信用体系做支撑,互联网金融就很难发挥出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工具的优势。虽然可以就快速刺激农村市场,但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发展农村互联网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速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信息基础建设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完善信息流动、保存与处理,帮助经济向信息经济模式转变。再就是“网”,包括互联网等的建设,实现实物与互联网的信息流,使之连接交互。最后就是“端”,像手机APP、智能终端等实现人与互联网的连接。在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整个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得以循环。以信息化助推农村农业发展,以“基础先行”,借助“宽带中国”专项行动等举措,加快促进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宽带村村通。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更需要政企合力、共同作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以保障可在农村建设更多的互联网基站,实现网络普及。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只依靠企业而发生的企业收益与成本不对称的现象。
(二)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推广农村市场
一方面由于农村用户信息闭塞,接受新生事物慢,可组建志愿服务队大力推广普及互联网和相关金融知识,只有不断普及金融互联网知识,才能更好的与当地人建立连接,产生信任感。并且可以提高农民的认知度,鼓励农民用此进行农业生产的扩大以及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农村普遍人群的文化知识水平决定,在支付体系上可尽量简单化和易操作化。开发支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类专业市场的移动支付业务,全方位满足农户的其他一系列增值金融服务需求。
在功能上,也要坚持农业特色化发展,设立农村农牧发展专项。由于我国各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同,农业生产地也是各不相同,即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开展西南地区的现代化草食畜牧业,东北地区商品粮食基地,使当地农户能充分利用金融优势,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农村市场的推广,“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并且为广大农户带来了便捷,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互联网金融革命。
(三)加快建设农户信用体系,做好金融监管
信用是所有金融服务有效进行的保障,在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征信基础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会带动征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在此基础上发展,显而易见会面临不小的风险。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针对建立覆盖农村的征信系统变得更加容易。健康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为经济主体之间更好做出交易提供了前提,也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对此一是加快建立农村信用体系相关制度,对农户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评级工作进行规范,记录、公布、使用、规范农户信息,使得构建农户征信体系有法可循。二是加快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与传统银行合作,发挥其原有信用中介的作用。三是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金融信用教育,可举办征信知识讲座、信用座谈,并充分借助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减少农民违约情况,提高农户信用和征信意识。四是加快建立监督管理和信用保险机制,加强信用监管,实现风险转嫁,建立完善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在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贷款和还款信息,而目前这类信息大多掌握在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所以需要有将这些信息共享的动力,减轻数据严重碎片化的问题。
(四)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随着创新的不断,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目前,互联网最典型的两种融资模式就是P2P和众筹,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程序简化、效率较高、民间小额贷款等。农村金融机构也可借鉴其相关的做法,与移动运营商及增新机构合作,开展农村专业市场的移动金融产品创新研发,构建以电子金融服务为渠道的多层次的农村支付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有效的金融支付服务。比如掌上银行等移动支付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研发金融产品的能力,开发支持农业生产、农产品资料等各类专业市场的移动支付业务,满足农户对移动终端各种全方位的农业金融服务需求。探索“三农”大数据模型,通过智慧“三农”的服务试点,依托手机、移动客户端,打造农村地区的指尖银行、空中支付平台、口袋银行、金融微生活手机支付等“三农”信息化平台,形成具有城镇化和“三农”特色创新产品。
四、结语
从总体发展态势来看,传统的金融模式对强大的农村金融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便利性覆盖渗透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趋势已经不可抵挡。经济落后的农村给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更大的空间,更能体现其带来的“后发优势”,甚至可以超越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推动发展农村金融,仍然面临着地区偏远、人口分散不集中、前期成本费用高、征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和挑战。需要政府和金融企业共同努力,加快惠普金融的步伐,落实对农村互联网的风险监管,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和防范非法集资。宽容地接受新型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使之逐渐成为依托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15,(3).
[2]邓舒仁.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文献研究[J].金融縱横,2014,(11).
[3]刘慧.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8).
[4]李建军,赵冰洁.互联网借贷债权转让的合法性、风险与监管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4,(8).
[5]杨万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以浙江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6]肖四如.互联网金融:农村机构不可或缺的创新取向[N].金融时报,2015,(6).
作者简介:熊文静(1995-),女,重庆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