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2016-07-11彭茂思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探讨

【摘要】发展经济学理论提出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可以概括总结为经济增长优先、出口鼓励战略、投资驱动经济、沿海开放先行四种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经济己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弊端,因此必须在新形势下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加以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文章从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近30年都保持着9.9%的增长速度,可谓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伟大的奇迹。我国政府一直在通过增量改革和渐进调整的方式寻求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深入推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传统高度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实行对外开放,这种经济发展战略也使得我国经济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实际上,改革开放并不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本因素就是我国充分发挥了资本、劳动、技术、制度以及结构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以改革开放的形式实现出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由其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并且以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作为基础。发展战略是国家对经济发展做出的整体规划以及为实现这些规划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将这些规划和政策做总结和概括就成为我们常说的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经济发展模式都是时代的产物,在上一时代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很有可能对下一时代是无效或者有害的。所以说,并不存在会恒古不变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1979年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将1979年到2009年这三十年称为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通过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总结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经验,可以清晰地将中国经济发展概括为经济增长优先、出口鼓励战略、投资驱动经济、沿海开放先行四种经济发展模式。

(一)高速增长阶段的经济增长优先发展模式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在早期发展经济学中是同一个概念,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合理成分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观点,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做了概念上的区分,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完成经济增长,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连年的政治斗争和计划经济体制,致使大多数人处于温饱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自此我国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要求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一切工作都围绕经济发展而展开,这里的发展就是指的是经济增长。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的第一要義、第一要务,在实现经济增长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再考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经济增长优先发展模式从制度上保证了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开放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高速增长阶段的出口鼓励战略发展模式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经济学家在讨论内外向型发展战略时更为倾向的理论,因此,在那个时代很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用高关税和进口配额等形式来限制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但是这一发展模式并没有使发展中国家没有达到预期发展目标。随着新古典主义学说的复活,市场经济体制在国际上受到热烈欢迎,出口鼓励战略开始受到大众的任何,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将进口替代转换为出口鼓励,并且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下放外贸经营权,大力扶持出口和外资,实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到2006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升为世界第三位,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之一。出口鼓励战略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还进一步促进了技术进步、就业增加以及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高速增长阶段的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模式

投资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但是缺乏资本,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就是提高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落后,是因为他们缺乏资本积累,只有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才能将增加经济增长率,打破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加快国家的工业化步伐。除此之外,发展经济学家们还从实证分析中证明了发达国家主要依赖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发展。因此,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经济学家应该将如何筹措发展资金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对内利用传统产业抽取剩余资本支持工业发展,对外通过借款和引进外资筹措资本。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政府采用的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关联,这也充分证明了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准确性。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地方等进行投资,比如维持低息贷款、降低人民币汇率、以GDP增长为核心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等。另外,政府本身也是投资的主要角色,通过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在制造业、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大型基础设施上进行投资,这也是维持中国高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四)高速增长阶段的沿海开放先行发展模式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米尔达尔在1957年就不平衡发展战略提出了“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的观点。他认为,当一个国家在发展初期都处于静止的落后状态时,如果其中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因地理条件、政策支持等支持实现了经济的增长,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出现不平衡发展的状况。优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会因工资、利润吸引大量的人才和投资,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对而言,落后地区却因人才和资本的流失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就出现了“回波效应”。当优先发展起来的发达地区实现了工业化,土地租金、工资等成本都会逐步增加,企业相对的投资回报率也会下降,所以大量的企业、资金和人才都会向成本较低的落后地区转移,带动着后发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均衡,这也是“扩散效应”的具体体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放弃了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实行沿海开放先行发展模式,通过给沿海省份和若干城市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让这些地区实现优先发展起来。优越的区位优势让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成为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窗口,在东部沿海省份和经济特区成为增长极后,通过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着内陆地区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采取的沿海开放先行发展模式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珠江三角洲增长极与长江三角洲增长极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带动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规划

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因不适应时代发展出现明显的问题。比如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资源消耗问题突出、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等。因此,我国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现状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解决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人民福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一)经济增长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增长与公平并重发展战略

在我国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经济增长优先的发展模式是符合社会现实的,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比收入分配公平和保护生态环境更为重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但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还大幅提升了人民生活的水平。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却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增长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战略,既要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也要重视社会收入的公平性。中国实行集体经济时,由于过于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压抑,致使经济增长缓慢。所以说,增长与公平之间有着一定的矛盾性,如果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就很有很能要牺牲一部分增长。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在拉大,致使了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政府必须要将注意力转移到收入分配公平上,使低收入阶层的家庭也能够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绩,更加注重人民福祉,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当然,我们在强调收入公平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将增长与公平齐头并进。

(二)出口鼓励战略发展战略转变为出口中性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国策,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我国从一种封闭型经济迅速转变为一种开放型经济。出口鼓励战略发展模式虽然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导致了我国经济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在很多方面都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整。当国际爆发金融危机时,中国的出口贸易会受到巨大影响,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并且长期以来我国进行的出口贸易大多是依靠以资源为基础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这些产业过分消耗了我国资源,致使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所以,在新形势下我国出口鼓励战略必须进行适时调整,在出口贸易上既不鼓励也不加以限制,实行贸易自由化。出口中性发展战略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同时,这一战略的实施还可以减轻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摆脱国际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投资与消费双驱发展战略

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带来了高资本积累,帮助我国跳出了“贫困陷阱”。但是当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消费需求萎缩、工业结构偏重、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从需求结构的角度来讲,扩大消费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拉动社会总需求,让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助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为加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新形势下提高消费倾向和消费比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仅仅以增加消费的形式来扩大内需和维持较高经济增长率,是很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目标的。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将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投资与消费双驱发展战略,两者并重的发展战略可以维持一个适度高的投资率和资本积累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出口及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沿海开放先行发展战略转变为战略区域平衡发展战略

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十分有必要,美国的经济发展也是由东部扩散到西部的。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时,根据区位优势确立了沿海开放先行发展模式,大幅提高了珠海、汕头、厦门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随着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开始极度不平衡,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将沿海開放先行发展战略调整为战略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已先后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措施,这也是将沿海优先发展战略调整为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具体政策转变,并且在我国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目前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已超过沿海地区,追赶东部的势头十分良好,战略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结语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对于处在工业化中后期而又没有进入发达状态这一阶段的国家来说,发展经济学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不能在新形势下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有价值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我国必须自己探索、创新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以中国经验为基础丰富发展经济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玉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4).

[2]黄如金.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3,(13).

[3]郭熙保,马媛媛.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经济,2014,(12).

[4]孔翔,杨宏玲.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J].经济问题探索,2011,(7).

[5]刘兴云,杜众.大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和影响因素——2013年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发展模式论坛综述[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4,(21).

作者简介:彭茂思(1994-),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探讨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三元悖论”的中国抉择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