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6-07-11徐兰君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营业税实证分析增值税

摘 要:税收制度的改革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营业税收制度对于企业发展上的限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营改增”在企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了“营改增”目前在企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并联系上海市房地产企业的“营改增”实行效果,进一步说明了“营改增”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企业行为;实证分析

“营改增”是指营业税向增值税改变,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增值税不仅可以避免现代化企业存在的重复征税的问题,还可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保证税收公平。因此,在2013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改增”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1.“营改增”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我国在2013年对“营改增”减税政策实行了试点工作,在企业内部实行以后,最为明显的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营改增”减税政策实行之前,企业缴纳营业税的流程相对较为简单,只是按照企业确定的营业收入以及相应的税率计算办理相关税收手续以及缴纳税款,而随着“营改增”减税政策的不断推行,企业缴纳税款的流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企业必须首先确定销项税金,以及进项税金,同时还要根据增值税使用正确的发票等等。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更为复杂,这就要求了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同时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制定更加符合“营改增”减税政策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适应当前的税收模式,才能发挥“营改增”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营改增”对企业的产业分工产生影响

由于传统的营业税在企业的流转税上容易产生重复征税的情况,企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采用与企业自身配套的服务公司如企业技术的研发部门等的形式,这种形式要求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企业为了保证服务公司的生存必然会加大投资力度,加大生产成本,使得企业的自身发展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营改增”减税政策的不断推行,在企业的产业分工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增值税要求了企业的服务增值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使得从前的服务流转税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转向了专业的劳务公司,“营改增”减税政策的施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产业分工,进行了我国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营改增”对企业的税负率产生影响

“营改增”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将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企业的税负率不降反升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增值税高于原营业税造成税负加大,以年收入为五千万人民币的企业来说,“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改革,实际上税率的提高幅度过大,但是根据增值税税收的制度的内容,纳税企业如果不能获得相应的进项税抵扣,就会导致税负的增加。二是对于企业成本主要依靠劳动力企业及知识密集型行业来说,可抵扣的企业成本项目占比过低,导致税基过高,企业的税负率较高。从表面上看,企业缴纳的税款不减而增,但是从实质上分析来看,“营改增”对于企业的税负率影响,要根据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数据进行测算,要根据投入产出系数来推算出“营改增”减税政策后的企业税负,同时概要根据逻辑及数量推理,才能具体的推算出“营改增”减税政策在企业税负率的影响作用。

4.“营改增”对企业的产业升级产生影响

企业规模的扩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规模越大的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对于成本的投入也较多,但是由于“营改增”税收模式中对于企业购进新设备的生产成本可以在企业进项税额中予以抵扣,这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企业设备更新,只有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愈演愈烈的当下保持一定的优势,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才能使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建成为可能。另外“营改增”税收模式的推行给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良机,使得中小企业开始重视生产技术上的创新,在生产、运输及销售环节上都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制度的要求,促进了企业的产业升级,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营改增”在企业行为影响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营改增”在行业实施存在差异性

目前的“营改增”试点工作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营改增”减税政策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政策效应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企业及行业。而在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率的计算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营改增”在经济建设中的推行。针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营改增”税收制度内容上的进行补充及调整,可以对依靠劳动力为主的服务行业及知识密集型行业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减少“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税收负担,减少行业的整体波动。

2.“营改增”使企业税负差距拉大

“营改增”税收制度中规定了对于引进设备及生产资料的费用可以在企业的进项税中予以抵扣,但是很多非生产性的服务行业在企业进项税中的抵扣项目过少,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另外针对于不同行业的税率的随着经济额不断发展也随之不断提高,如果一般纳税企业在企业的进项税中无法进行抵扣,就会使得该企业的税负增大,由于不少企业在试点工作进行前对于固定资产及时做到了更新,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在资产更新上面没有需求,导致没有大规模的进项税予以抵扣,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税负差距。针对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必须要实行过渡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主要依靠固定资产以及劳动力为主的非生产性服务行业可以采用新老政策结合的方式,改善“营改增”在试点过程中对于不同企业及不同行业的差异,实现税收政策的平稳过渡,进一步缩小企业的税负差距。

三、上海市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实证分析

从上海市房地产业的结构上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总资产占有比例过高,在2015年的上海房地产企业的调查中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4000多家,资产合计约4千亿元人民币,在资产总量的占有比例高达90%以上;随着房地产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房地产服务类企业如物业管理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等的规模及数量都较之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投入产出上来看,房地产企业表现出中间投入低、附加值高的特点,这充分说明了:在实行“营改增”减税政策后,上海市的房地产企业获得的增值税可抵扣比例相较于全国同行业的平均增值税抵扣率偏低,由于上海市的房地产企业附加值较高,使之面临较高的税率。但从产业链上看,上海房地产企业产业链密度过大,产业类型种类丰富,在实行“营改增”减税政策后,不仅房地产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也会使产业链其他行业受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产业分化,降低企业的税负率,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的产业升级,不断的促进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光,欧阳玲,段中元.“营改增”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试点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4,01(02):81-86.

[2]刘爱明,俞秀英.“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税负及盈利水平的影响--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5,11(01):15-18.

[3]李嘉明,彭瑾,刘溢,张金若.中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实施效果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02):24-31.

[4]喻凯,胡俊彦.“营改增”与公司税收遵从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沪深A股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数据[J].会计之友,2015,11(14):71-74.

[5]郭均英,刘慕岚.“营改增”对企业经济后果影响研究--以上海市首批实行“营改增”上市公司为例[J].财政研究,2015,02(04):92-95.

[6]胡国强,黄钰,丁冬.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影响--来自7家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J].会计之友,2013,03(36):86-90.

作者简介:徐兰君(1984.09- ),女,汉族,湖北咸宁人,管理学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营业税实证分析增值税
增值税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营改增”后契税等四项计税依据明确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