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导入语设计策略探研

2016-07-11倪雪明

成才之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导入教学效率兴趣

倪雪明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好的导入语可以像磁力一样把学生分散的思维立刻聚拢起来。导入语设计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实际,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等特点,从而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关键词:语文;导入;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86-01

万事开头难,如何使学生立刻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是每位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一节课的开场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过,每个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很重视新课导入的精心设计和构思,争取一上讲台便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住。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段好的导入语呢?

一、导入语要具有针对性

导入语是课堂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的教学目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例如,在教学《小池塘》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什么是小池塘?(池塘是蓄水的坑,一般都比较小)谁能把《雨点》的第一句背出来?(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板书:小池塘)齐读课题后,问学生们看到这个题目想提什么问题?(小池塘美不美?美在哪里?)同学们读过《小池塘》后就会知道了。“疑者,觉悟之机也。”这样开门见山、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通过对《雨点》的复习让学生对池塘有一定了解,从而产生比较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小池塘》的强烈欲望。

二、导入语要具有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以,启发性导入语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可这样导入:先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大家听到了什么?(毛主席是一名好主席;毛主席是我们劳动人民最亲的人,太阳最红,春风最暖……)接着出示毛主席画像,介绍给同学们:他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赞歌更是不绝于耳。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这样,先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情绪,再通过对毛主席的介绍增强讲课的感染力,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起到恰到好处点拨文章主题的效果。

三、导入语要具有新颖性

教师如果每堂课都重复着单调乏味的“今天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就会听而不闻,顿觉扫兴,所谓“课似看山不喜平”,导入语一定要讲究变式,尽可能让学生有新鲜感。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可这样导入:秋天到了,枫树上的枫叶红了,你们认为美吗?(出示挂满枫叶的枫树图)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出示没有枫叶的枫树图)现在再睁开眼睛,你们发现了什么?(树上的叶子没了)是呀,树上的枫叶到哪儿去了?通过两张不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制造一种悬念,使学生在新颖独特的导言中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文。

四、导入语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可以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学生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因此,要以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要我知”转化为“我要知”。例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可以这样导入:先演示妈妈出门采蘑菇的画面,教师再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导入故事: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时间过得真快,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她会把蘑菇奖给谁呢? 通过故事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导入语要具有简洁性

导入语作为开场白,必须简单明了,力争做到“片言可明旨意”“丰而不余一言”,如衣提其领,网携其纲,切忌拖泥带水、迂回拖沓。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京剧)。学生听完后,于老师问道:“好听吗?”学生都说“好听,我们还想听。”“你们知道是谁唱的吗?”有学生答“梅兰芳。”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梅兰芳”三个字,并出示了梅兰芳的照片,介绍说“这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棒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他小时候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可梅兰芳并没有灰心,而是下决心练好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京剧大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学戏的呢?”“想!” 一段唱腔,一幅照片,几句导入语,既表达了课文丰富的内容,又自然巧妙地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六、结束语

当然,导入语并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才能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导入语,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参考文献:

[1]葛玉兰.高年级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和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2(20).

[2]农德海.浅谈小学语文课导入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2(22).

猜你喜欢

导入教学效率兴趣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