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途径研究

2016-07-11郝惠若

成才之路 2016年16期
关键词:途径互联网大学生

郝惠若

摘 要: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搞好校园网络建设,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研究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互联网;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23-01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触网”的比例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其海量的信息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负面的影响也接踵而来。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首先,网络使用的知识技能及运用能力不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学生机不离手,使用率非常高,但这并不代表其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聊天和购物等,对于利用网络学习及制作媒体作品的能力还较差,甚至有的大学生连基本的office软件都不能很好地使用。其次,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思维能力不足。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大学生处在心智并不成熟的时期,有时不能很好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评价,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曾有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遇事更信微博,信任度高于新闻联播。再次,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的缺失。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内容较少受到约束,容易陷入“反正没人认识我”的无主体虚拟状态,造成传统道德观念与修养的缺失。微博、微信的出现,使得一些重大事件得以快速传播。大学生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敢于质疑、表达,但因阅历较浅,法律意识淡,有时可能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提高网络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使得网络素养成为当今社会评价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知识和运用能力,是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网络素养是必修之课。其次,提高网络素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必然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网络社会的发展,不仅只是需要人们利用网络改变自己的生活,如网购、娱乐、通讯,同时还需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终身学习。同时,具备各类信息的辨别和分析能力,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分清事实,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在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迷失自己。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对策

21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是人与网络共生共存的时代,网络素养是这个时代的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首先,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搞好校园网络建设。一是网络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作为高校,要重视网络素质教育,将网络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中的网络素质和安全教育融为一体,构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技术运用和单纯的思想教育层面,而要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状况及随时出现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调整,合理增减,有重点地围绕网络素养教育目标进行教学。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利用竞技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不仅是学校网上办公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的基地。校园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满足大学生交流的心理需求。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些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不同板块的版主,这样教师既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导向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也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思想认识,不至于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三是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一般都住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化,为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舞台,如可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网络设计大赛甚至竞技游戏大赛,将沉迷于网吧网游的学生拉回到校园。其次,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多彩的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甚至出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在看手机”的怪象。一些学生在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甚至对现实中交往产生恐惧,对网络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产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使用网络习惯,对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信息批判能力和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自觉抵制外来低俗、不良文化影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其网络素养的养成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面对新的形势,高校要因势利导,以正能量驱散网络负能量,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修敏.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栾晓军.互联网与电视媒介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3]董烈波.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猜你喜欢

途径互联网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