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6-07-11杨国辉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抓住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着力点,探索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C961;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04-0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有组织、有目的地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它是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强化,其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 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因此,创新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化阶段,又是教育效果的检验过程。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确立良好的政治方向。我们要有效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使人们将聪明才智用到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创造中去,不做对人类、对社会没有意义的事。“科学创新,不仅要追求客观真理,而且要追求崇高道德,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这里,真和善必须是统一的,对科学的追求 和对社会的责任,在创新人才身上,在创新活动中,应是高度的统一。”
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群众、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交往、合作的精神,可以培养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能力会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同时又能使人的素质得到改造和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强,各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社会性与时代性比较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断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现实。社会实践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根据客观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体系。社会实践中大量事例成为生动、直观的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当前大学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拓展学生的专业面,加强概括性强、适应性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造兴趣和激发创新欲望
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辐射的范围广,涉及的学科知识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与地方党政机关和相关单位合作,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尤其是暑假,围绕相关专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调查研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通过社会实践,应首先着力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进一步完善。传统教育强调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教师作为科学和真理的代言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且几乎占据了学校全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课程是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完全被动的,长期处于应付的状态。他们从小就受应试教育模式的约束,生活在以书本为中心的家庭和学校。“他们参与社会调查不多,生产劳动甚少,社会经验缺乏,他们的自我设计完美化,社会关系理想化,个人生活浪漫化”。通过研究性社会实践,推动了学生思想上的成熟。一是提高了认识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能辨别主流和支流、是与非的界限。二是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通过现实的鲜活教材了解社会的真实状况,了解当前国家面临的困难,更加关注社会,产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前进。比如,通过学生在政法委、信访局和乡镇机关的实践,可以加深他们对群体性事件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提高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三是提升了学生发展自我的紧迫感。通过研究性社会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社会缺少的是什么、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深刻理解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真正的人才绝不能只具备一定的书本知识、死记一些条文,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智力、发展特长、提高技能,从而使潜在能力和专长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开拓创新型的人才,提高基本素质。夯实文字基本功。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教师在阅卷中更多采取踩点计分,学校对学生行文中的文字要求相对宽松。尤其在目前的大学阶段,虽然有大学语文课,但很多文科专业并没有严格的中文考核。在机关中,公文是一种规范性很高的文体,在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流畅性方面都对学生提出很高要求。转变学生文体风格。学生的作文、政府公文和学术文体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性的散文为主,语言优美而模糊,长于抒情,在表述的清晰度、层次性和条理方面,与政府公文和学术文体有一定差距。通过研究性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对政府公文和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形成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的文风,掌握好学术研究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研究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求参与单位的日常工作,也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学生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处理日常工作和调研课题的关系。调研课题的资料往往需要获得单位指导教师和同事的支持,如何通过他们获取调研的材料,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自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兴趣和激发创新欲望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不断磨砺创新精神,培养和激发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形成推动学生创造、创新的强劲动力。当前,高校教育要着重培养创新人才,而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是需要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不可能在有限的一两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带着调研课题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自身独立的思考和教师的指导, 解除对社会问题存在的困惑,从而锻炼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般由 3名~5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调研的选题、分工,以及核心观点的讨论,都要求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相互协作。任何调研成果的取得,是调研团队相互争论、统一意见的过程,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通过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社会调查,能有效培养团队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信息化时代,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是创新人才的一种重要能力。当代大学生应以积极乐观的姿态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知识,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展露。
三、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综合性教学活动,需要各个单位和指导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1)建立双指导教师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既要进行社会调查,又要参加社会实践,是一项有深度的教学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社会体验。虽然整个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会使活动缺乏方向和技术上的支持。根据研究性社会实践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需要配备两名以上的指导教师。其中一名指导教师为学校教师,主要负责调查报告的指导工作。学校指导老师的配备,必须坚持经验与能力相互搭配。开展实践教学需要走出课堂,工作强度较大,任务复杂,需侧重于选择年轻教师,但为了应付复杂局面,要配备一名人生经验丰富的教师。社会实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适当配备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专长的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另一名指导教师由机关工作人员担任,主要负责指导政府公文起草和机关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协助指导学生的社会调查。机关兼职指导教师,必须是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知识水平。
(2)做好专题调研准备。在开展社会实践之前,要扎实做好准备工作。组建调研小组,根据指导教师的研究专长和学生兴趣,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按照男女搭配、专业互补的原则,组建专题调研小组。确定调研专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综合社会调查的前沿,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共同确定出热点的社会问题。收集专题资料,指导教师在讲解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术期刊网等网络资源,了解调研专题的学术研究情况,筹划调查问卷和调研程序。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前,要求各个专题调研小组进行调研论证,确定调研专题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
(3)组织科学的实践。社会实践涉及的内容多,面临的环境具有多变性,需要精心组织,如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工作暂行规定》,包括实践队员管理条例、学生实践工作守则、安全条例等内容,使实践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活动结束后,将学生的调研成果装订成册进行展览,并将实习日记、实习鉴定进行归档。学校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践教学之前专门召开学生会议,讲授实践教学的任务目的、注意事项、社交礼仪和调研项目等。由教师指导,建立学生实践工作委员会。分别选举队长、副队长,设立秘书组、宣传组、安全组、生活组和外联组,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按照调研专题的需要,指导教师将专题调研组安排到相关的实践岗位。专题调研组要安排在同一个机关单位或同一个院子,既方便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在单位相互讨论,又方便单位统一安排社会调查。学生在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公文处理和日常机关工作,并开展专题资料的收集。每日下班后,专题调研组要进行小结,向指导教师汇报资料收集情况和专题调查的进展情况。每个学生都要撰写日记,记录当天的工作情况和调研进度及计划。
(4)建立齐备的保障设施。为了配合研究性社会实践开展,在学生的驻地建立办公室和娱乐室,同时配备办公用的摄像机和录音笔。每天晚上,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办公室交流调研报告的进展情况,整理调查数据和收集到的素材。对于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指导教师也利用办公室进行及时疏导。组织学生在娱乐室观看新闻联播,开展政治学习。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将获得的一手音像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直接运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接触和所见所闻等直接体验,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展开自觉思考和研究,使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和提高,使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汪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2]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杨国辉.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实践教学基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