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2016-07-11国建文禚爱芳
国建文 禚爱芳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骨膜移位治疗,对照组采取短肌腱移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给予对比。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取骨膜移位治疗,可以使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80-01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合并症,其中下胫腓联合分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解剖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一旦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非常容易导致关节炎,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现如今,对这种合并症主要采取临床手术治疗,并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1]。本文笔者选取在我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一共有8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当中,观察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在18-72岁,平均为45.8±4.2岁;对照组男30例,女11例。年龄在20-74岁,平均为46.2±5.1岁。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实施骨膜移位治疗,切开其伸肌支持带,同时将其适当向外进行牵拉,确定外踝前动脉主干的初始部位和肺部动脉穿支的降支,之后通过条形状骨膜瓣通过下翻转方式给予处理,保证其与下胫腓韧带重合,之后给予缝合处理。另外,对于伴有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修复,之后采取止血以及关闭切口。
1.2.2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实施短肌腱移位治疗,从其短肌腱近端给予充分游离外侧半肌腱,游离一直到踝关节上方5mm部位,之后从腓骨前缘和后缘之间钻出骨髓道,通过丝线引导编织对游离部位组织给予处理,之后将肌腱末端与踝关节前侧的关节囊给予缝合处理,同时应该与附近如组织紧密缝合,之后重新建立下胫腓韧带。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给予记录和对比。
1.4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按照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给予全面评估[2],优:96-100分;良:91-95分;可:81-90分;差:80分以下。
1.5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情况对比
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踝关节骨折属于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同时下胫腓骨联合为纤维连接,其在维持踝关节负重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踝关节骨折当中,经常会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证实,占总体踝部损伤患者的十分之一,其不但会造成踝穴宽度明显增加,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骨关节炎。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对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包括有骨膜移位和短肌腱移位,其中骨膜移位方式治疗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给予有效复位,使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并发症相对较低,目前在各大基层医院当中广泛应用,与本文试验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取骨膜移位治疗,可以使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当中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海涛,陈伟,孙涛,等.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距骨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2):1089一1093.
[2]马志坚,陈仲,廖鹏,等.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三角韧带损伤是否需要早期手术修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2):1075一1080.
[3]李凡,方煌,勘武生.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3(7):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