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的疗效分析
2016-07-11孔萍冯依娜
孔萍 冯依娜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产科住院要求引产的健康女性278例,妊娠16~27周,其中168例给以口服米非司酮200mg后行羊膜腔内利凡诺注药引产做为观察组,另外110例单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药引产做为对照组。对其引产时间、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产后阴道出血及产道裂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胎盘胎膜残留和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药物,与利凡诺配伍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明显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功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33-02
我院产科将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应用于中孕引产,对其引产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自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要求引产的健康女性278例(妊娠16-27周),年龄18-40岁,身体健康无药物禁忌者,其中168例给米非司酮口服及利凡诺羊膜腔内注药联合应用做为观察组,另外110例单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药做为对照组。两组年龄,职业,孕产次,孕周次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孕妇入院后常规查体,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羊膜腔内注射前B超检查宫内胎儿及附属物,选择最佳穿刺点,穿刺不得超过2次,必要时可在B超监视下操作。观察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 mg,12h后重复给药,总量200 mg:第2次服药12h后行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mg。对照组:直接进行羊膜腔内利凡诺100mg注入。
1.3观察指标:①注药后分娩时间;②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情况;③产后出血量;④软产道有无损伤。两组中如有注药72h无宫缩切无异常情况者,行第2次羊膜腔穿刺给药,如48h不能完成分娩者可考虑静脉滴注催产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均一次穿刺注药引产成功。观察组中有3例,对照组8例出现宫缩乏力,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引产成功。
2.2 两组宫腔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t1),由宫缩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t2),胎盘排出时间(t3),总引产时间(t总)见表1。
2.3 两组孕妇胎盘胎膜残留,阴道出血量(产后2h内)以及软产道裂伤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 论
妊娠13-27周称为中期妊娠,这一期间终止妊娠的方法即为中孕引产[1]。利凡诺是吖啶类药物,以注射用水稀释后羊膜腔内注射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根据分娩动力学原理,在最佳子宫收缩状态下,宫颈成熟及扩张程度决定了产程长短[2]。但利凡诺中期引产其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宫缩,而中期妊娠也不具备良好的宫颈成熟度,这就导致持续强烈的宫缩作用于未成熟的宫颈,一方面,造成引产时间长,胎盘、胎膜残留,以及阴道出血量多等;另一方面,由于宫口未充分扩张,胎儿及附属物强行娩出造成宫颈的裂伤。本文资料显示,对照组产妇与观察组比较,产程时间明显延长,胎盘、胎膜残留率较高,阴道出血量较多,软产道裂伤发生率高,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发生软产道裂伤3例均发生在初产妇,宫颈成熟度差,其中1例宫颈环状裂伤为产后检查产道时发现。另2例由于宫颈口未充分扩张,胎儿经后穹隆娩出,在产程中已发现宫颈扩张异常,虽经缓解宫缩、促宫颈软化处理,最终亦未能避免产道裂伤。由以上临床表现可以看出,引产成功与否和宫颈成熟度密切相关,若宫颈不成熟或成熟不全则引产效果差,发动宫缩后产程较长,并发症较多[3]。相反宫颈已成熟则引产易获得成功,且产程较短,并发症少。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类药,口服后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组织水肿出血剥脱,与绒毛膜分离,胚胎游离排出,能够抑制滋养细胞增生,促进滋养细胞凋亡而终止妊娠;米非司酮又通过影响妊娠蜕膜组织中前列腺素的代谢,促使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使宫颈的胶原纤维降解而发生溶解,使宫颈软化、扩张(即宫颈成熟),类似于自然分娩生理过程的宫颈形态变化[4]。有了宫颈的成熟就有了分娩的启动,再行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引发宫缩,从而有了宫颈成熟与有效宫缩的协调,使引产时间明显缩短于单用利凡诺(p<0.05),引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对于瘢痕子宫的中期引产,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更是最佳的选择。
总之,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药物,与利凡诺配伍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引产时间短、出血少、组织残留率降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伟兰.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在中孕引产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16):32-34.
[2] 齐国华,鲍英丽.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0,30(1):105-106.
[3] 周润英.人工破膜配合催产素在产科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9):1000-1001.
[4] 滕微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例醇在引产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09,32(10):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