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琵琶失落声音的几个方向
2016-07-11张璐
摘要:琵琶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拥有浓重的一笔。历经千年的发展,琵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产物,其中包括各种的史书记载、乐谱、乐器等。诸多遗留下来的产物都是前者留给后学者珍贵的遗产,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琵琶曲目、乐谱都因各种原因永远地消失了,所以在当前琵琶艺术的发展中,不但要重视现代的发展还要注重对传统遗产的保护。本文针对寻找琵琶失落声音的几个方向进行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琵琶 乐谱 乐器 保护
文化的传承在于传导和继承。但在传导与继承的过程中,载体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琵琶文化的传承同样存在载体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交流,琵琶一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式微,在此情况之下对于其艺术的传承以及保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寻找琵琶失落的声音,发扬民族文化,成为每一个研究人员和学者不断追逐的理想。本文对于寻找琵琶失落声音的几个方向,提出若干意见以盼能为其传承和保存提供参考。
一、民间传承方向
传统文化的传承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普通学校教导的文化知识,另一类则为散落民间的文化传承。对于琵琶文化的传承也是这样,对于高校以及一些指导机构来讲不存在乐谱或者乐器的消失,这类组织一般都具有传承性,对于其文化和遗产的保存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所以,关键的保护对象不在于高校和指导机构,而在于民间的传统文化艺人。
(一)音频视频保存
民间传统文化的流传以及交流,绝大部分存在口口相传手手相授的方式。因为受个人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民间琵琶艺术的传承很难有乐谱之类的东西。对于其文化的保存应在征询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音频或者视频的拍摄,以音像的方式进行保存。最后由专业人员再进行曲谱的翻译工作,最终完成曲目的保存。
(二)古乐器仿制
一些古乐器传承至今,其本身价值已经超越了其艺术上的价值。受社会环境影响和市场化的炒作,一些古乐器的古谱被人为地炒作到天价,这不得不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蔑视。市场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利益的获取,至于文化方面则不属于其关心的范围。在此背景之下,对于古乐器的仿制也是一种保存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对古乐器进行扫描研究之后,进行乐器的仿制,最终完成乐器的传承。
(三)海外移民探寻
受战争和人类迁徙的影响,一些人离开原住地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人类的迁徙,一些文化也随即被带离,对海外侨胞的采访和询问,也是寻找琵琶失落声音的一个方向,最佳的保存方式也为音像保存。
(四)古谱今绎
战乱和社会变迁带走了一些传统文化,但也留下了一部分。这部分的遗产包括文字、乐谱、乐器和部分的影像资料。针对古乐谱的保存,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演绎出来。古谱今绎,利用知识传承完成对古谱的演绎,最终完成曲目的保存和传承,使得古谱的价值不止存在于博物馆或者收藏室,以最佳的方式进行传承和保护,完成古谱存在的意义。
(五)顺应时代发展借助媒体
时代在发展,各类的艺术文化也在发展,但是传统艺术类的发展在大众面前显现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概存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艺术类的学习难度大,学习时间长;其二,因其传承方面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存在学习项目少,学习费用高等情况。在此背景下,主动学习传统艺术的人较少,所以,在大范围内也造成了传统艺术式微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琵琶艺术可以借助现代媒体,利用媒体的传播进行传统琵琶艺术的保存和保护。在如今综艺节目多如牛毛的情况下,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却很少,是造成此类情况的两个原因。所以借助媒体宣传,一方面可以提高琵琶艺术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一些民间的艺术家参加此类活动,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最终达到完成琵琶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二、结语
琵琶艺术传承千年,具有悠远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古谱的保存、乐器的保存、艺术传承的问题越来越严峻。针对琵琶失落声音的寻找方向,研究者可以从民间艺人采访、海外侨胞采访、古谱今绎、媒体借力,并借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面展开活动,以完成其艺术的传承和文化保护任务。
参考文献:
[1]乔建中.论林石城译、编《鞠士林琵琶谱》与《养正轩琵琶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01).
[2]廖莎.少数民族琵琶乐曲创作的分析及比较研究——以傣族、维吾尔族、苗族三首作品为例[J].音乐创作,2015(08).
[3]房晓敏.21世纪我国琵琶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第二届辽源杯琵琶演奏大赛琵琶创作与发展论坛”发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04).
[4]师存勋.千年琵琶等一回——《琵琶行(并序)》与《崇祯宫人屈氏琵琶歌(并序)》同异试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5]顾瑞雪.是“极情尽致”还是“情有可据”?——论《琵琶记》针线关目的“秕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02).
(作者简介:张璐,女,硕士研究生,河南新乡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