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背弃与回归
2016-07-11王晓琳
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誉为是一本“对人性及生活了解完整且深刻的书”,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了凯瑟琳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社会的刺激和诱惑下,凯瑟琳背叛了爱情,同时也背叛了自己的内心。背叛自我所导致的自我分裂成为了悲剧的直接原因,死亡成为了凯瑟琳回归自我的唯一出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探析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反思社会,反思自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 凯瑟琳 背弃 回归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是文化十分繁荣的时期,其中,被马克思称为“当代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的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在她有生之年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非常为后人所称道的。百余年来,这部拥有着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的伟大作品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对其评论不息,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评论这部神秘的作品,其内涵丰富别致,意蕴精深,人们通过不同的立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阐释。如今,它成为了英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有着独特的内涵和价值。
一次画眉山庄之旅使得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亲密无间的感情开始出现隔阂,也是凯瑟琳背离自我、迷失自我的转折点。凯瑟琳背叛了自己的爱人,同时也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从她背叛自己的时候开始,她便走上了在自我分裂中追寻自我的历程。她嫁给林惇后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当希斯克利夫回来后,她更加想要做回真正的自己,在自我分裂的痛苦中,她通过死亡回归了真正的自我。
凯瑟琳爱着希斯克利夫是由于她感到希斯克利夫比她更像她自己,她对希斯克利夫的背叛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与当时的很多女性一样,她拜倒在资产阶级的富足、优雅而文明的社会中,这种物质与名望的极大丰富是她在呼啸山庄和希斯克利夫身上找不到的。为此,她放弃了自己内心真正爱的人,也放弃了自己的本性,她觉得如果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自己的身份,甚至要去当乞丐,而嫁给林惇的话她则会成为这一带最富有的女人,她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她觉得嫁给希斯克利夫甚至就是要去做乞丐,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已经出现了物化的趋势,她甚至想利用婚姻去帮助希斯克利夫提升所谓的社会地位,她已经忘记了爱情的纯粹和单一,她的婚姻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工具,她只不过是要利用婚姻满足自己的欲望。她既想牢牢地抓住现实的物质,又不想放弃真实的内心,她想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某一个平衡点却找不到,她最终还是无法抵制社会的诱惑,背叛了自己的内心。
凯瑟琳的背叛具有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困惑的典型性。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女人没有工作,因此地位是很低的,需要依靠男人来决定自己生活的质量与社会地位。因此当时也会讲究门当户对,很多女人在残酷的社会生活中只能违背自己的本心,嫁给自己不爱的人,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因此,如果单单认为凯瑟琳是极其虚荣的,对她来说也是很不公平的,所以,联系时代背景,凯瑟琳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她没有办法单单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希斯克利夫扭转被欺凌、被压迫的身份,只有通过婚姻才能给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带来新的希望,而她的选择不仅将她自己生生地撕裂了,更是令希斯克利夫陷入到了充满绝望和仇恨的境地。
凯瑟琳在背叛自己本心嫁给林惇后一直郁郁寡欢,过得并不幸福。充满社会文明气息的画眉山庄并不是她所想要生活的“天堂”,那里并不是她的归属。她在这个代表着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中需要去伪装自己,压抑自己,她想念着那个曾经的自己,想念着希斯克利夫。然而,作为林惇夫人,她无法选择离开林惇,而她的灵魂更是无法离开希斯克利夫,在希斯克利夫的强烈刺激下,在这种自我分裂的折磨中走向死亡。
当时社会的女性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凯瑟琳也便成为了挣扎在社会物质与自己内心精神之间的女性悲剧的典型代表。凯瑟琳在经过自我分裂的挣扎后,用死来完成了自我的回归。这时的凯瑟琳已经彻底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了,再次成为了那个充满自由与野性的凯瑟琳。死后的凯瑟琳,久久地游荡在荒原上,重返了野性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喆.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12-58.
[2]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39-73.
[3]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M].杨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3-168.
[4]陈一萍.希斯克利夫是浪漫主义英雄还是恶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04).
(作者简介:王晓琳,女,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