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2016-07-11林洁靓曹丽雯上海建工医院上海200083
林洁靓 曹丽雯 刘 利(上海建工医院,上海 200083)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林洁靓 曹丽雯 刘 利
(上海建工医院,上海 20008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门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7∶1)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腹痛、体温、呕吐和腹腔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
肠系膜淋巴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疾病,在3~7岁年龄段的男童发病率较高[1]。患儿主要的致病原因为病毒、细菌感染等,主要会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2]。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门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82例,分别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7∶1)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门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1±0.2)岁;病程为4~13 d,平均病程为(8.1±0.5)d;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5例、肠道感染17例、颈部淋巴结炎5例、无明显诱因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5.8±0.3)岁;病程为2~15 d,平均病程为(8.6± 0.4)d;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肠道感染19例、颈部淋巴结炎6例、无明显诱因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混悬剂(7∶1)治疗。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3028)每天20~40 mg/kg,3次/天,口服,疗程为10 d。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7∶1)(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050001)治疗,2~7岁:每次1包(每包含阿莫西林200 mg和克拉维酸钾28.5 mg),q12 h,口服;7~12岁:每次1.5包,q12 h,口服,疗程为10~1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且腹部彩超显示淋巴结无肿大;有效:腹痛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腹部彩超显示淋巴结减小;无效:治疗后所有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彩超无变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使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对比:观察组腹痛、体温、呕吐和腹腔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3 讨 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腹痛,其具有发作反复性的特点。因为小儿免疫功能非常活跃,在细胞或病菌进入到淋巴结时,后者细胞会迅速扩张,体积也会变大,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比较丰富,小肠内容物会在回肠末端停留,所以肠内细菌、病毒等会在此处停留进入盲部淋巴结,最终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4]。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目前,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因此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步提高。克拉维酸钾是一种不可逆的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起到抑制耐药菌的作用,从而使得耐药菌无法产生β-内酰胺酶,因此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5]。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腹痛、体温、呕吐和腹腔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F喻镁佳,金中梁,吴红样.四磨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39-340.
[2] 高见,李伟伟,赵美莉,等.李伟伟教授六经辨证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0):68-69.
[3] 楼宏亮,周向峰,胡国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1):680-681.
[4] 周玉洁.清热散结片联合板蓝根口服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2):754-755.
[5] 杜鹃,韩立杰,魏冬冬,等.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950-1952.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7-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