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2016-07-11毕春莲吉林省扶余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松原1312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进展

毕春莲(吉林省扶余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 松原 131200)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毕春莲
(吉林省扶余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 松原 131200)

【摘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素及盐酸川芎嗪。当中川芎嗪是从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的主要成分,是种具备生物多样活性生物碱,近几年在中医临床中,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发展,有较多的临床参考资料进行对照,现与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临床应用;进展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以丹参、川芎嗪、甘油、注射用水混合制成的黄色至棕黄色澄明液,其主要作用成分是丹参与川芎嗪[1]。丹参在中医药学中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功效,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提取物,具有扩张动脉、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的药用效果,二者的复合制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常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心绞痛、胸闷缺血性中风及心肌梗死等病症。本文主要就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临床治疗

1.1 放射性肺炎临床治疗:放射性肺炎在胸部肿瘤临床治疗中处于常见危害系数较高的并发症。产生机制分为两点:第一为传统理论,肺泡细胞与小血管均受到伤害;细胞因子代谢增加与自由基出现过量等理论;第二为散播性产生机制理论。该理论主张照射之后,患者70%左右更易感环境及遗传,进而造成放射性肺炎。在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临床症状,患者气喘、咳嗽、肺部片状、咳痰于肺部啰音等症状明显好转,并且不会对肝肾功能、血液功能等产生危害,充分显示出在放射性肺炎临床治疗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安全可靠性。

1.2 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临床治疗:中医主张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的病理为血瘀,在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应为主要疗法。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让皮损面积快速缩小及变薄,临床疗效显著,是银屑病主要疗法之一,特别是针对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在慢性充血性心力引流管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于患者腹壁皮下置入输液管,将其作为引流管,并将无菌注射针头(12号)插入至无菌封闭玻璃瓶中,对其实施抽吸操作使其形成负压,再连接引流管,完成后,将注射器(30 mL)和静脉输液针相连,并将针头插入至无菌封闭玻璃瓶中,对其实施抽吸操作使其形成负压装置。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病房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主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以及病情监测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行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行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进行数据分析,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属于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为(7.25±2.1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可知,两组行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的比较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d)

3 讨 论

为促进患者预后,对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担心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者讲解脂肪液化的相关知识(诱因、危害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告知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切口愈合,促进预后,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2]。②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检查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受压等现象,避免引流管发生堵塞现象;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活动时,注意控制好力度,避免引流管脱落、扭曲等,此外,为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护理人员可以对引流管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3]。③病情监测护理:手术结束后,遵医嘱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引流液的数量、颜色及性质,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医师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

参考文献

[1] 戴维,秦勇,陈念平,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加微波治疗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J].广东医学,2010,31(11):1460-1461.

[2] 丁佩林,倪进斌.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72-73.

[3] 蒋汉城.皮下潘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76-477.

[4] 秦勇,陈念平,谭小宇,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研究[J].腹部外科,2010,23(3):167-168.

中图分类号:R282.7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7-0035-0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IgG4相关肺疾病的诊断进展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