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柳毅传》艺术特色简析
2016-07-11梅伟
◎梅伟
唐传奇《柳毅传》艺术特色简析
◎梅伟
摘要:《柳毅传》是唐代作家李朝威的著名短篇小说,它写的是人神恋爱的故事,歌颂了柳毅见义勇为、施不望报、正直不屈的高贵品质,反映了封建社会包办婚姻制度下妇女的不幸遭遇。故事完整,结构严谨,人物个性鲜明,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特,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语言简洁流畅、生动传神,对后世戏曲、小说的影响深远。
关键词:柳毅传 结构 人物 想象
唐代的小说——唐传奇,它汲取了古代神话、史传文学和六朝志怪小说的营养,把处于雏形状态的小说,发展到成熟的新阶段,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朝威的《柳毅传》,则是唐传奇中的杰出代表。它写的是人神恋爱的故事,将神怪、爱情、侠义三者交织在一起。故事完整,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鲜明,想象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曲折有致,语言简洁流畅、生动传神。
一、故事完整,结构严谨
《柳毅传》故事完整,结构严谨,作家对材料的剪裁也很得体。这一特色,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史传文学中的人物传记,往往非常注重结构上的严谨完整。比如《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有关这个人的姓氏、家世、性格、主要事迹以及功过是非,都有完备的叙述,最后作者还要对这个人物进行简要评论。它对人物生平事迹的记叙,又不像记流水账那样每件事都记录,而是经过严格的选择,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进行叙述。唐传奇也是这样,它的故事首尾完整,但又不是刻板地按照时间顺序去记叙人物的一生,而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最能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中心情节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柳毅传》叙述层次分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楚,它是紧紧围绕柳毅和龙女之间的爱情展开叙述的。小说先写柳毅科举考试落第,准备去和同乡告别,在路旁遇上龙女。龙女向柳毅哭诉:自己嫁了纨绔子弟,受到公婆虐待,请求柳毅给自己的父母报信。接着柳毅照龙女说的方法进入龙宫,面见洞庭君并将龙女的书信交给他,龙女得以回到龙宫,随后钱塘君酒后逼迫柳毅与龙女成婚,遭到柳毅拒绝。后来柳毅回乡,娶了卢氏,最后才知道卢氏就是龙女,二人互叙衷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最后作者出来交代写这篇小说的缘起。
《柳毅传》的结构层次分明,故事脉络清晰,它以时间为序,采用多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引人入胜。如龙女的不幸遭遇是通过龙女之口讲述的。到后来,柳毅娶了两次亲,结局都很不幸,最后娶了卢氏,发现她很像龙女,试探地向卢氏提起往事,而卢氏却说:“人世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理呢?”直到他们的孩子出生,卢氏才承认自己就是龙女,并叙述了柳毅离开龙宫之后的事情。二人互诉衷肠,从此心心相印,最后成仙。由此可见,这篇小说故事完整,结构严谨。
二、人物形象鲜明
《柳毅传》为我们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是它在创作上的一大亮点。《柳毅传》主要人物有四个:柳毅、龙女、洞庭君、钱塘君。这四个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在这四个人物中,又数柳毅、钱塘君二人的个性最为鲜明。
柳毅是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又不求报答,面对强权刚直不屈。虽然他科考失意,但并未消沉堕落。遇到面带愁容的龙女,他主动上前询问,足见他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当听说龙女所受的委屈和送信的请求,不禁义愤填膺,将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慨然允诺。一个月后,柳毅回到家乡,就去洞庭访问,说明他重诺言,言出必行。待到他替龙女送了信,龙女得以回到龙宫后,面对洞庭君、钱塘君、龙女的感谢,他沉稳谦恭,并不居功自傲。而当钱塘君借酒意以威势压人,想要强行把龙女许配给柳毅时,虽然柳毅也喜欢龙女,但他克制私情,坚决捍卫自己的尊严,义正言辞地回绝。
钱塘君是一个被刻画得极为成功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神武勇猛,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的一面,又有粗犷鲁莽,知错就改的一面。他勇猛率直,当听到侄女被欺,不顾一切去为侄女报了仇,并上报天帝,敢作敢当。但他也有缺点,在酒后对柳毅逼婚,则显示出他的粗犷鲁莽,恃强骄横的一面。但是,这也更符合钱塘君的身份。当他的好意遭到柳毅的拒绝后,他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柳毅表示歉意,最后和柳毅成了好朋友。
《柳毅传》之所以在塑造人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因为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洞庭君和战后归来的钱塘君的一段对话:“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问得急促答得干脆,将两人的性格表现得非常鲜明。一个是非常急切焦虑,一个是快人快口。问者专注、急切,答者坦然、快意。
其次,采用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来写人物。如,以柳毅的落榜遭遇,反衬出他的急人所困,见义勇为;以钱塘君的粗犷鲁莽,反衬出柳毅的沉稳谦恭,等等。
再次,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例如,柳毅看到钱塘君冲出宫去救人的那一段,通过柳毅的大惊失色侧面表现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从而形象生动地写出钱塘君刚直勇猛、嫉恶如仇的性格。
三、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想象丰富奇特
《柳毅传》讲述的是人神恋爱故事,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愿望;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与它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幻想色彩是分不开的。在人们的思想中,神是人间的主宰。人和神恋爱,自然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愿望。中国魏晋时期的小说集《搜神记》中,有《董永》一篇,讲的是董永至孝,而又家贫,因为父亲的丧事欠了主人的债务。因为他的孝顺,感动了天帝,所以天帝命令织女下凡,和他结为夫妻,帮助他偿还债务。织女仅仅用了十天工夫,就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故事主要是强调董永的孝,织女肯下嫁给他,主要是看中他是孝子。这是一个人神结为夫妻的故事,但强调的并不是董永和仙女的爱情,后世的戏剧在改编后都增添了有关董永和仙女之间的爱情生活描写,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这个故事的内容。由此可见,人神恋爱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美好愿望。《柳毅传》中,龙女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不幸妇女的化身,龙女婚姻的不幸,根源在于父母包办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人们更希望恋爱自由,与相爱的人结为夫妻。而柳毅作为人间的一个正人君子,将不幸的龙女救出火坑,最终几经波折,和龙女结为夫妻,符合千百年来人们的美好愿望。
《柳毅传》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与它丰富奇特的想象是分不开的。龙王的女儿遭遇不幸,竟托人间凡人柳毅传书,传书需要进入龙宫,进入龙宫的方式也很奇特,按照这种奇特方式,柳毅真的进了龙宫,见到人世间没有的奇景,还见到水府龙宫奇特的人,以及他们的不同凡响的举动。作者大胆地驰骋想象,使文中龙宫的种种景象、人情,带上一种奇幻而美好的色彩。
四、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富于悬念
《柳毅传》五千字左右。但是,它在情节安排上却能做到曲折婉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柳毅传》开头,叙述书生柳毅科考落第,准备去和同乡告别,然后“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一开头就让人觉得将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果然,遇到一位漂亮的妇人在路边牧羊,“然而娥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若有所伺”,即暗示着之前“鸟起马惊”与这位妇人有关,这就给读者留下悬念:这个妇人如此美丽漂亮,为什么要牧羊?又为什么愁容满面?她在等谁?为什么要等他?经过柳毅询问,方知原委:原来这位妇人不是凡人,竟然是洞庭龙君的女儿,被嫁给泾川龙王的次子,婚后被丈夫、公婆虐待,她希望柳毅能为自己送信。读者此时已感惊异,不禁要产生如此疑问:“人神殊途,柳毅怎样才能去龙宫为龙女送信呢?”接着龙女告诉了柳毅进入龙宫的方法,之后,柳毅对龙女说:“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龙女回答说:“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为下文埋下伏笔。接着写柳毅按龙女说的方法进入龙宫,读者本以为一入龙宫,就可以见龙王。哪知洞庭君在和太阳道士讲经。待见到洞庭君,告诉他龙女的遭遇,送上龙女的书信,龙女受难的消息传入后宫,众人齐哭,洞庭君大惊,命众人不要哭出声,以免让钱塘君知道了。这里,就制造悬念,暗示钱塘君不同寻常,读者也急于知道钱塘君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接着,洞庭君给柳毅介绍了钱塘君身份、性格和遭遇。随后天崩地裂一声响,一条赤龙冲破长空,通过渲染、铺垫,将钱塘君叱咤风云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钱塘君为龙女报了仇,龙女也得以回到龙宫。接着,龙宫为柳毅设宴,钱塘君对柳毅提出婚事,读者读到这里,暗自为柳毅欣喜,谁知柳毅断然拒绝,读者不禁为柳毅惋惜。而柳毅回家之后,两次婚姻都很不幸,后来娶了卢氏,幸福美满。婚后一个月后,他觉得卢氏很像那个龙女,于是试探地向妻子谈起之前的事,而卢氏却说:“人世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理呢?”到这里,读者也如在云里雾里,猜疑卢氏是否就是龙女,悬念由此又产生了。直到生下孩子之后,谜底才揭开,原来卢氏正是龙女,龙女诉说了对柳毅执著的爱,她化为卢氏与柳毅结合,之所以生下孩子之后才说明真相,是因为柳毅曾经拒绝过她,在夫妻情深之时,才说出她的身份,至此悬念彻底揭开,读者也长长舒了一口气,不禁为龙女的痴情、对婚姻的慎重而感动。
《柳毅传》的这些艺术特色,使它成为唐传奇的名篇,对后世戏剧影响深远,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就有好几篇类似的作品。直到现在,评剧里还有《张羽煮海》,越剧和京剧里也还有《龙女牧羊》。这一动人的人神恋爱故事,已经成为不同剧种的一个经典剧目。
参考文献:
[1]施瑛.唐代传奇选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张友鹤.唐宋传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3]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刘世德.汉魏南北朝小说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简介:(梅伟,男,文学硕士,阿坝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