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为精神”熏染的丹灶烈士

2016-07-11孔令建

参花(上) 2016年7期
关键词:烈士征文散文

◎孔令建



“有为精神”熏染的丹灶烈士

◎孔令建

壮怀激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浩气长存的七十二烈士,伴随着林觉民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书,曾使无数华厦儿女感慨动容。知道这段故事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样锥心泣血的词语;没有一个不熟读“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方声洞)这样雄纠纠的绝句。历史记住了那些以绝笔书而镀烫出大丈夫气节的英雄们,但更多的勇士,则如岩隙离披的兰芷般,渐渐被时光的荒烟蔓草遮没。

重提这些噤然无言的死士,是对历史的交代,也是对现实的问诘。在民族危机四伏,思想和知识都无法启蒙民智的关头,南粤弹丸小镇——丹灶,却寂然无声地扑出了九位热血男儿!这九位热血男儿,是七十二烈士中不为人所熟知的烈士,他们虽知将以一死而谢国,但为了民族的崛起,民智的放达,仍然义无反顾!

数数在黄花岗起义中丹灶的这九名烈士:良登村的罗联、罗干、罗进、罗遇坤,苏村的陈福、陈才,大涡村的黄鹤鸣,丽山村的陈春,西城村的游寿。熟读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苏村就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的故居。从康有为的故居走出来的陈福、陈才,以及籍贯与苏村只有一杆之隔的其余七名壮士,水土连袂,浑身浸染了“有为精神”的真髓。加之海外蕉风椰雨吹拂所受尽的屈辱,内外交缠,国恨家仇,一起点燃了他们胸壑中的块垒!于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面对没落残腐的千古帝制,他们怎能不用马革裹尸般的壮举,用荆轲刺秦王的悲慨,演绎出一曲曲血火交汇的振奋之音!

在九位烈士中,最年长的罗联,五十二岁,已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可是罗联没有选择这条世俗之路,他高瞻远瞩,立志革命,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杂货店,放弃了舒适、安逸、平稳的生活,毅然加入了起义的敢死队。在激战中力尽弹绝,最终被捕,临刑前还振臂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勿中馁云!”铮铮豪言,可谓气吞山河!而最年幼的游寿,年仅十八,正是最宜谈婚论娶的时候。其母也在丹灶为其撮合了一名妙龄女子,催他回国成亲,可是他却以参加了革命为由,婉拒了终身大事,并告母称:生死未卜,不能拖累了人家姑娘!看,英雄那顾义忘私的君子之风,锵然岀鞘,浩浩乎大有倚天立地之势,不得不令世人感叹虔敬,屈膝膜拜!

老实说,丹灶这九位不同凡响的英烈,他们都是已迁居海外的华侨,生活安稳无虑,比之国内之贫瘦,已有优越贪逸之称了,如果他们耽念于守业之兢兢,必定富足祥和,甚至永世安逸无虑。可九条英雄好汉齐齐血溅疆场,用自己的气节和傲骨,践行了丹灶“有为”精神的价值和力量,敲响了一曲波撼天地、气吞云梦的绝唱,让听者——那些麻木愚昧的国人,不禁惊梦猛醒,乍然奋起!

(责任编辑 王曦)

作者简介:孔令建,笔名孔成杰,曾任国有企业机械工程师,私企工程师,下海办过工厂,现又打工,心灵漂泊无依。年轻时爱好文学,中年学写作。曾在《作品》《散文百家》《散文选刊》《旅游散文》《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闯荡珠三角》获《小说选刊》全国首届小说笔会征文大赛三等奖。散文《秋》获《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二等奖,散文《鱼塘路》被收入《2010年散文经典》一书。最近有散文获《人民文学》第三届观音山征文佳作奖。

猜你喜欢

烈士征文散文
“图图话话堡”征文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下期征文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