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共识视域下的防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腐败问题的合理性

2016-07-11崔剑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崔剑峰

摘 要:

学术腐败内涵理解为拥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违反学术道德滥用学术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或集团利益的行为。达成学术共识的评价指标有同行评议,学术共同体对学术认识的承认,学术权威对学术认识获得承认的影响。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学术共识,认为学术共识本身具有矛盾本性,学术共识的达成离不开社会承认。学术共识是防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腐败问题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腐败;学术共识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06

中图分类号:C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2-00024-03

学术共同体的生产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生产,具备创新性知识的人才是学术共同体生产的主体。学术共同体的知识生产,不仅要向大众传播,而且要获得大众的理解,从而达成学术共识。

一、学术共识视域下的学术腐败内涵理解

我们可以将学术腐败定义为在学术活动领域中,拥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违反学术道德滥用学术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或集团利益的行为。学术共同体视域下的学术腐败则可以理解为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共识没有达成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共识,或者是说学术腐败理解为缺乏学术共识的学术活动。学术共识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寻找学术理论确证的标准或者证据。学术腐败重视功利性,为达成私人或集团利益而进行的学术行为。学术腐败重视现实利益,缺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术腐败无法达成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共识,亦缺乏接受性。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共识排斥学术腐败,但对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缺乏实际制约效果。学术共识与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是良性互动的过程,学术共识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学术知识的互相交流,在学术共同体内部达成一致,并用相应制度确定下来,便使学术共识有章可循,能够有效遏制学术腐败,并进一步促进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学术共识的达成。不同的问题要求有不同的规范来达成学术共同体成员内部的共识。学术共识使学术共同体得以形成,学术共同体依靠共同的学术共识来维持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学者首先采用学术共同体的共同范式来解决疑难问题,并且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成功。学者首先采用学术共同体的共同范式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突破旧有的范式,从而不断实现创新,进行学术创造活动。而学术共同体对学者认识活动的确认,就是学术共同体对学者认识活动的认可。

如果把学术理论的确认问题从学术共同体进一步推广到社会,就变成为对学术理论的常识性的确认问题。学术理论是真理性认识,是需要纳入社会群体的活动过程的。对学术理论的确认活动,应当重视学术理论的认识论意义,还应看到还涉及到学术活动的社会问题。新的学术理论更需要社会承认,如果新的学术理论得不到社会承认,那么它在事实上就没有被确认。新的学术理论的社会承认包括新的学术理论的发表、学术共同体的认可等许多环节。社会承认是学术共同体承认的推广,同行承认成为新的学术理论获得社会承认的标准。新的学术理论是否获得同行承认,是新的学术理论能否获得社会承认的前提。理论工作者是学术认识活动的主体,理论工作者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自发组成特定的科研活动集团,即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遵循共同的学术伦理来维持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实质上,学术共同体与该学术共同体所遵循的学术伦理在逻辑意义上是相同的,学术共同体遵循共同的伦理规范。学术认识活动本质上是人类对实践经验进行研究获得理论认识的实践活动。在学术共同体中,理论工作者首先以获得实践性的认识为首要目标。学术共同体存在于学术认识活动领域,学术共同体对学术认识活动的真理性认识活动的获取起决定性作用。

二、防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腐败的学术共识的评价指标

学术共识的评价问题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评价,学术共识的理论选择的主体成为学术共识评价确立的重要因素。学术共同体要克服学术腐败,需要达成学术共识,达成学术共识的评价指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同行评议

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承认是学术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共识要想被认可,既需要学术理论确认,还需要社会承认。学术共同体成员按照共同的学术信念,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为了共同的学术目标而不断努力,包括培养自己的学术范式传统。学术共同体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同行,同行在学术理论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行评议是社会承认的首要前提性的社会活动。同行评议要以认识论研究为基础,因为影响着学术共同体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专业素养。学术共识获得同行承认的理论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学术共识获得社会承认的标准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取得独立存在形态,才获得社会承认的自身评价标准,依靠理论评价和同行评议来对哲学社会科学认识进行社会承认。同行评议并非完美无缺的,只要存在人为因素,就会存在偏差。同行评价要有一套专门的评价机制,由学术界的同行来评价和管理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学位授予权、论文评审权。现今,学术理论活动日趋复杂,需要有同行专家来评定学术理论本身的创新性。同行评议的基础是获得社会的认可,但首先要获得同行的认可。学术活动能否为同行所认可,已成为学术活动能否具有权威性的重要确认标准。

2.学术共同体对学术认识的承认

随着同行评议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术认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学术认识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外界越来越少干预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评议制度。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评议制度取得相对独立性,外界干预虽然减少,然而,学术认识获得学术共同体的承认就显得异常艰难,并同时使得学术认识的社会认可变得更加复杂。并不是所有创造性的学术认识成果都会获得学术共同体的承认。倘若出现科学术范式不同,学术共同体容易出现对学术认识成果的抵制。学术共同体的偏好也会影响对学术认识的承认。过分强调派别,也会影响学术共同体对学术理论的承认。以学派为基础的学术共同体确实在学术进步过程中,起到了进步作用。然而,过分强调学术派别,排斥非本学术派别的学术认识,往往成为阻碍学术认识获得学术共同体承认的重要因素。

3.学术权威对学术认识获得承认的影响

在学术共同体中,学术权威起着带头作用,是学术共同体的引领者,是学术共同体的核心。这就要求学术共同体的引领者学术权威具备无私的品格,能够包容与自己相悖的学术认识。倘若学术权威无法容忍同自己意见不同的学术认识,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学术认识就显得步履维艰,同时还会造成无法突破权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术权威就很难继续引领学术认识的前进方向,会成为学术认识发展的绊脚石。学术共同体本着追求真理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合理有效地利用同行评议制度,越来越体现出学术认识活动承认的进步性

三、防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腐败的学术共识的理论辨析

理论认识要想接受社会认可,其实就是获得社会承认。科学认识要想被认可,既需要科学理论确认,还需要社会承认。学术共同体都遵循自己相应的学术伦理,即自己的学术伦理规范。学术伦理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学术实践活动中共同遵循的准则,学术伦理规范代表了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伦理理念。学术共同体成员按照共同的学术伦理理念,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为了共同的学术研究而精诚合作,包括培养学术共同体的研究传统。

1.学术共识的矛盾本性

学术共识本身充满矛盾本性。学术共识始于学术问题。学术理论是学者极富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然而,学者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却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加富有创造力。学术共识的矛盾本性推动学术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学术理论在提出之后,备受学者的追问,富有洞见的问题的提出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学术共识就显得很难达成。

2.学术理论的社会承认

学术范式使学术共同体得以有章可循,学术共同体靠共同的学术范式来维持学术共同体的存在。学术共同体在确认学术认识的实际活动,是需要同行评议来达成学术共识。

(1)学术共同体 社会承认是学术共同体承认的延伸,同行承认是学术常识获得社会承认的前提。新的科学常识是否获得同行承认,是新的科学常识能否获得社会承认的前提。对于学术共同体的认可机制,要避免学术腐败,如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学者是学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者的独创性是学术理论创新的必备条件。然而,学术工作者在学术理论创造活动中,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学者组成学术研究团队,即学术共同体。

(2)学派 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理论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活动中的共同认识视域,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合作的指导思想。学派不能限制学者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学者发挥自身创造力的空间,学术自由的存在允许不同学派之间互相争论,不断验证自身的合理性,从而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3)学术认识成果的发表

学术认识成果的发表是学术认识活动获得社会承认的前提。任何科学认识活动学术认识成果要想获得社会承认,为同行和社会所了解,就要发表。学术认识成果的发表是学术自由的确证,是学术进步的表现。苏联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曾阻挠不符合正统意识形态的学术成果的发表,给学术界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为苏联解体埋下祸根。

3.学术共识的合理性建构

学术共识的合理性建构需要学术理论社会鉴别和认同的制度规范。学术共同体在确认科学认识的实际活动,对学术理论的确认是需要同行来评议的,即需达成学术共识。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理论组织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精诚合作的思想指导,在面对外部质疑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学术共同体活动的积极组织形式。学术认识成果的发表是学术认识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学术共同体、学派、学术认识成果的发表都可以理解为学术理论社会鉴别和认同的制度规范。大学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并辅以相应的研究思想和实验方式为指导,大学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推广到专门的学术机构,便促成了学术共同体的诞生。学术共同体在确认学术认识的实际活动,对学术认识的确认是需要同行来评议的,即需达成学术共识。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理论组织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精诚合作的思想指导,在面对外部质疑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学术共同体活动的积极组织形式。学术成果的发表是学术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学术共同体、学派、学术成果的发表都可以理解为学术社会鉴别和认同的制度规范。确定学术社会鉴别和认同的制度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学术规避和减少风险的积极途径。“风险”在现代社会,伴随着高科技应运而生,高科技的飞速运行和应用造就了无所不能的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为人类创造了舒适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核泄漏、生态环境恶化等风险,如何规避科学无限运用所带来的风险,就是眼下迫在眉睫的问题。积极规避科学所带来的风险,是不能靠工业社会自身的机制来解决的,只能依靠科技伦理来进行规范,即一种高风险学术的应用应达成学术共识之后,才能得以运用。

理论工作者认为理论经过检验、验证,就能变得可接受,就可以达成学术共识。学术共识的达成不是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学术共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理论工作者不应该盲目跟随学术共识,要有自身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学术共识的达成需要有可接受性,虽然学术共识的达成具备结论性,但并不意味着是终极结论。

参考文献

[1]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1.

[2] 方舟子.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 南希·罗斯韦尔.谁想成为科学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4] 王恩华.学术越轨批判[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杨守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6] 刘大椿.科学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45.

[责任编辑:庞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