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陶渊明看古代归隐现象

2016-07-10赵月华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归隐

赵月华

【摘 要】古代归隐是一种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归隐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有的是受到老庄、玄学、佛教的影响;有的是以退为进,为入世作准备;有的是为了避祸或为一种功成身退,有的是一种质性使然,还有的是一种忠君思想。

【关键词】归隐;社会原因;古代归隐现象

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是东晋时期,而魏晋是一个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代,知识分子没有安全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受到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的兴起, “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儒家思想的根基开始动摇,“士大夫开始个体自觉”,面对黑暗的现实,陶渊明深感绝望,自己的“猛志”无法在那样的苦难社会实现,他选择了退隐归田。谁又能说《归去来兮辞》不是陶渊明心灵的苦闷之歌呢?

从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开去,发现归隐是种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归隐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笔者仔细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几种:

(一)社会原因。大多是因为社会黑暗,政治腐败,一些文人名士不愿与昏庸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宁可独善其身,折戟沉沙,也不愿摧眉折腰,飞黄腾达。这是古代归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陶渊明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证。比他稍早一点的嵇康也是如此。嵇康生活在曹魏政权建立到司马氏专权篡位这一时期。在这一非常时期,许多文人名士纷纷成了刀下鬼,甚至比政治家死得更惨。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承袭了春秋战国和秦汉以来的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的思想精髓,无论在实际的智力上还是在广泛的声誉上都有能力辅佐各个政治集团,因此争取他们,往往关及政治集团的地位和成败,杀戮他们主要是因为害怕他们不为己用。于是,许多不合作的文人名士纷纷被推上了断头台,顿时,魏晋的天地之间充溢着血雨腥风。稍作一下整理,我们便可开出一串长长的死亡名单:何晏,张华、潘岳、谢灵运……大批文人名士的被杀,使血泊边上那些侥幸存活的名士吓坏了,圆滑了,变节了,但还有一些人从惊吓中回过神来,重新思考哲学,历史以及生命存在的方式,于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嵇康,这个有着“龙章凤姿”的美男子便是其中的一个。 “魏晋名士的任性不全是花花公子毫无心肝的肆情纵欲,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沉,植根于苦难重重的现实”。(余英时语)基于社会原因归隐的还有许多,像庄子、柳下惠、龚自珍……不枚胜举。

(二)受玄学、佛教、老庄思想的影响。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把儒道两家调和起来,将儒家思想道家化,这一點在王弼、何晏身上表现的很明显。到了西晋,郭象进一步用儒家思想道家化的手法更巧妙的把儒家和道家统一起来,他在《庄子 大宗师》注中说:“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当淡然自若。”刘伶以纵酒放浪表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礼法的蔑视,有《酒德颂》为证“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捧罂承槽......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佛教是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明心见性、虚空静远、因果报应”等思想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唐朝大诗人王维,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他们深受佛教和老庄思想影响,不慕名利,个性恬淡。

(三)以退为进,修养自身,为积极入世作准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隐居在卧龙岗,一边广泛涉猎,研读诗书,不断的充实自己,一边等待机会。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等来了刘备,最终成功的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唐代的孟浩然也是其中的一个,李白称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一面隐居,一面广结当时政界名流,他与王右丞王维就交往甚笃,书信来往密切,这些交往自然有“情投意合”的因素,当然也有为自己仕途铺平道路的嫌疑。李白在唐玄宗召见之前,也曾在太行山隐居过一段时间。我有一首诗可以作证:“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好一个“笑而不答”,李白的聪明就在此处,他一边隐居,一边和道士切磋炼丹之术,后来经一个道士的推荐,李白果然受到特别召见,玄宗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的职务。

(四)一种功成身退的淡泊,或者可以说是避祸,得以保全自己。春秋时期的范蠡即是如此。聪明睿智,胸怀韬略的他知道勾践“鸟喙长颈”,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于是在帮助勾践复国后,他全身而退,泛舟五湖,成为了一代富豪。汉朝的张良也是这样,在帮助刘邦完成霸业之后,他窥到了刘邦的内心深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尽管刘邦作出高姿态“汝可自择齐三万户”。张良深深懂得不可功高盖主,百尺竿头,更退一步,方能更遒劲写意。于是他只选择了一块小小的地方:“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五)“质性使然”,生性孤傲、坚贞,不愿做官。古代隐士的鼻祖可能要算许由了。许由生活在三皇五帝尧统治的时期。尧把天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听说许由是位贤士,于是决定把君位给他。结果遭到了许由的严词拒绝,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却跑到颖水边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种话,认为功名利禄这样的话会玷污自己的耳朵。还真是一个怪人,一个不愿做官的怪人。

(六)忠实于前一个朝廷,不愿与当朝者合作。最早见于史书的可能要算伯夷叔齐了。商朝灭亡后,他们为了表示对先朝的忠心,隐居到首阳山,不食周粟,靠采食薇菜和野果为生。清朝的黄宗羲也是如此。一生只效忠于明朝,清人入关后他坚决不仕,隐居起来,康熙皇帝给他下了好几道聘书,他就是不给皇帝面子,始终没有出山。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

归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隐士们归隐的原因各不相同,或为社会黑暗,或为老庄、玄学的影响,或以退为进,或功成,或质性使然,或忠实于先朝,不一而足。以上归纳只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归隐
草堂归隐
天宫院
当代武侠小说侠隐结局的人类学考察
论宋代诗人对唐代诗人典范的推崇
浅谈陶渊明自身性格对其人生境遇的影响
浅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木增的归隐与山水诗创作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