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浙江省渔业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6-07-10魏龙霆张世龙
魏龙霆 张世龙
摘要 基于“新常态”下渔业发展的大背景,分析了影响浙江渔业服务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区位和经济、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探讨了“十三五”时期浙江省渔业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渔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适合现代市场体系水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出台符合浙江渔业产业发展省情的财务和税收政策,注重渔业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渔业法律、法规,提高政府渔业管理能力,因地制宜地推动休闲渔业的发展。
关键词 浙江省;渔业;服务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273-0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shery development in “New Norm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servic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such as the natural resources, location and economy, technolog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path of fishery servic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discussed during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ishery public service syste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circulation industry suitable for modern market, propose new financial and tax policies suitable for the fishery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fishery field, improve the fishery management ability of fisher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al fishery according to local situations.
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 Fishery; Service industry; Path
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渔业经济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结构为31∶39∶30,已经基本实现了“十二五”时期浙江省渔业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发展目标[1];但这仅仅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指标,各产业内部具体的产品质量、科技水平、产业层次及结构构成等情况并没有得到体现;过去的几年,其渔业发展主要靠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国内广阔市场空间来维持生存,竞争力和内部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休闲渔业、增殖型水产品加工业、现代水产物流业、海洋生物科技产业、生态绿色渔业所占比重还很低,渔业产业发展还处于在传统的水产品初级加工和近海捕捞等依靠资源大量消耗、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的阶段,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发展相对缓慢,正逐步成为浙江省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新常态”背景下,要想使浙江省由渔业大省发展成为渔业强省,就必须大力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渔业,扩大二、三产业在渔业总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渔业服务业作为渔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全方位大力发展渔业服务业,不仅能够促进渔业产业链中捕捞业、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整个渔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渔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渔业服务业也是提高渔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笔者分析了“新常态”下影响浙江省渔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要素,指出了“十三五”时期浙江省渔业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1 新时期发展全方位渔业服务业的重要性
1.1 渔业服务业的内涵
渔业服务业是围绕水产品养殖、捕捞和加工为核心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业,包括渔业技术推广服务、渔业要素信息服务、增殖放流、种苗服务业,环境修复、设备维护与修理、施药、施肥、医疗、检测、物流、检验检疫、融资、保险、政府服务与监管等,属于渔业全产业链的重要部分[2]。渔业服务业为渔业生产提供必要条件,为其转型升级提供配套服务。全方位大力发展渔业服务业既是渔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渔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发展现代渔业重要增长点。渔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渔业产业链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2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渔业服务业的必然性
当前,世界渔业正呈现出“养殖业比重不断增加、捕捞业产量保持稳定、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现代渔业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及水产品质量安全重视度提升”等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浙江省渔业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正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产业发展急需转型升级;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渔业服务业以其高效、生态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渔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引导力量。在“新常态”下,为了保障浙江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渔业发展模式,提升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力发展以渔业服务业为核心的生态渔业并逐步构建浙江特色的现代渔业。全方位渔业服务业作为现代渔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不仅是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存在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加快发展渔业服务业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和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发展现代渔业的有效途径。因此,新时期浙江省要大力支持全方位渔业服务业的发展。
2 “新常态”下影响浙江省渔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要素分析
2.1 自然资源因素
浙江省濒临东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数量众多的大小岛屿,在这里繁衍生长的生物更是不计其数,为浙江省渔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据统计,浙江省的海岸线总长约6 500 km,占我国总海岸线长度的20%[3];此外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就坐落在这片海域,营养成分丰富的东海在为浙江省提供了大量海洋生物资源的同时,也为渔业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自然资源条件。
2.2 区位和经济因素
浙江省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背靠国际性金融中心上海和市场潜力巨大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具有国际化程度高、交通发达和公共设施条件好等区位条件,不仅具有充分发挥区域合作、资源优势的机遇,而且为浙江渔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另外浙江省良好的经济条件也为浙江省渔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2.3 技术和人才因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浙江省越来越多的渔业企业开始借助现代科技,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同时,浙江省拥有众多高等学府,设置的涉海类专业为渔业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使得渔业服务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强大的人才资源不仅为渔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渔业产业的竞争力。
3 “十三五”时期浙江省渔业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新时期浙江省渔业服务业的发展要本着“国际视野、市场导向,资源约束、产业依托,常态发展、优势突出”的原则,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产业优势为依托,结合国际渔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的总体发展形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大力发展能够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现代渔业服务业,保障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渔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具体来看,全方位发展渔业服务业可通过如下路径。
3.1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渔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逐步完善以质量监管、疾病防御等职能为一体的全方位渔业服务机构建设。一方面应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建立相应的海洋资源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以此增强对海洋环境及其生物资源的检测和管理,为水产渔业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渔业行业相关的信息门户网站,借助这个网站渔民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更好地为市场开拓和创业发展服务,加快技术结构调整和加工产品升级换代,从而为渔业服务业的全方位发展服务。
3.2 推进适合现代市场体系水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
首先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培育体制。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时推进最新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借助新科技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渔业的发展,同时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要积极发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同时注重品牌效益的影响,研发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以精深加工和品化营销策略为核心,开发出一批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积极鼓励领导型流通企业的发展,以提高浙江省渔业竞争力。
第三,引导渔业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并增加研发力度,同时要对当下的水产品市场机制进行调整,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第四,大力发展服务于企业生产的渔业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网络化营销,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现代水产品电子商务,并以此来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3.3 出台符合浙江渔业产业发展省情的财务和税收政策
从融资角度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一方面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措施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渔业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渔业企业由行业管理协会出面担保,借助相应金融机构摆脱资金周转难的困境。另外,还要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参保和投保双方都提供规避风险的政策措施,借以减小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造成的风险。针对渔业产业的特点,开发一些地方性财税支持政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入。同时,应加大水产品对外贸易力度,针对加工出口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如进行贷款贴息等财政措施。
3.4 注重渔业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重视具有高素质渔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借助高校涉海类专业的人才培育计划,建立渔业领域紧缺人才数据库,为渔业产业的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急需人才,培育行业发展的领路人。加强农村专业应用人才队伍培育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会管理、敢创业的渔业发展带头人;完善相应的鼓励政策,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机制。
3.5 完善渔业法律、法规,提高政府渔业管理能力
加快成立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用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渔”的方针,完善现有的渔业法律制度,提升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渔民及从业者的普法教育;严格执行限额捕捞制度、休渔期制度等为保障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另外,还要注重加强渔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技术推广为主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渔业发展提供助力。
3.6 因地制宜地推动休闲渔业的发展
休闲渔业是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为一体,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的一种新型渔业发展模式。休闲渔业是以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为核心,综合考虑环境、人文等因素,结合教育、观光等项目的开发,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地区特色的渔业发展模式。从渔业产业链的发展来看,休闲渔业是渔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促进了渔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浙江省应结合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海洋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开发具有本省特色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在提升渔业竞争力的同时,促进渔业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巧依.浙江省渔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83-89.
[2]王永新,梁永国,罗胡英.河北省渔业经济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1(4):160-165.
[3]乐家华.浙江省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方向[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2):73-78.
[4]刘春香,朱丽媛.浙江省渔业竞争力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14(3):102-109.
[5]付秀梅,项尧尧,薛诚.山东省渔业流通与服务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4(2):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