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关键技术探讨

2016-07-10黄继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黄继

摘要 从壳顶幼虫培育、匍匐幼虫培育、附着基选择及投放、稚贝培育等方面探讨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厚壳贻贝的人工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厚壳贻贝;壳顶幼虫;稚贝培育

中图分类号 S968.31+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074-01

Abstract The key technique o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Mytilus coruscus was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larval rearing, creeping larvae rearing, substratum selection and delivery, juvenile cultivation,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Mytilus coruscus.

Key words Mytilus coruscus; Umbo larvae; Juvenile cultivation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俗称青口、海红,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目、贻贝科[1],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沿岸,其中浙江沿海资源量最大,舟山嵊泗县是厚壳贻贝的原产地,也是厚壳贻贝的主产区[2]。近年来,随着厚壳贻贝养殖规模的扩大,厚壳贻贝人工育苗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育苗技术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导致育苗数量不稳定,苗种供应不足。笔者对厚壳贻贝的苗种培育过程中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厚壳贻贝育苗生产提供依据。

1 壳顶幼虫培育

壳顶幼虫培育是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决定了苗种生产出苗率以及出苗数量。壳顶幼虫培育期间,应合理投喂饵料,逐步加大换水量,及时疏苗密度,轮流投撒抗生素,还要在显微镜下定期观察幼体生长发育、活力以及肠胃饱满情况。只要进行仔细认真管理,壳顶幼虫生长期间,一般不会出现沉底、生长速度放缓、活力变差等情况。

所谓合理投喂饵料,也就是要求饵料投喂次数合理,饵料单次投喂量要足,不要过量,能满足壳顶幼虫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具体要求如下:①饵料投喂次数不少于每天3次,最好每天4次,投喂时间需固定,有利于幼体摄食和生长。②投喂用的单胞藻密度要达到一定标准,金藻和小硅藻饵料密度不低于100万cell/mL,扁藻饵料密度不低于30万cell/mL[3]。肉眼观察水泥池中金藻和小硅藻藻液颜色至少要达到酱黄色,最好为乌黑色,而扁藻藻液颜色应为深绿色。饵料密度越大,投喂量相对就少,藻液对育苗水质的影响就更小。③饵料单次投喂量适当,具体根据幼体发育阶段而定。壳顶初期至壳顶中期阶段,金藻和扁藻单次投喂量为(1.0~2.0)×104 ind/mL和(0.1~0.2)×104 ind/mL[4]。在金藻饵料量不足时,可以用小硅藻部分替代。壳顶中期至壳顶后期阶段,金藻和扁藻单次投喂量为(2.0~3.0)×104 ind/mL和(0.2~0.3)×104 ind/mL[4]。

逐步加大换水量,避免大排大灌,有利于维持水质稳定、清新,减少浮游幼体应激反应。及时疏苗密度,可以扩大壳顶幼虫摄食活动范围,提高壳顶幼虫自身体质,有利于壳顶幼虫健康快速生长,壳顶幼虫初期培养密度为10~15 ind/mL,壳顶幼虫中期培养密度为5~10 ind/mL,壳顶后期培养密度为4~5 ind/mL。轮流投撒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治病害发生,还能降低致病菌特别是条件致病菌耐药性,其防治浓度为0.5~1.0 mg/L[5-6]。育苗期间,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氟哌酸、头孢曲松钠、土霉素等。

2 匍匐幼虫培育

匍匐幼虫培育是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此时幼虫由浮游生活慢慢向附着生活过度变态。在生态上,幼虫开始表现为背光性,浮游能力减弱。在此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育苗海水比重必须在1.017以上,海水温度日变化幅度在0.5 ℃以内。

②换水量保持稳定,有利于维持水质稳定,有利于匍匐幼虫足及鳃丝等器官发育成熟。

③适量增加扁藻、小硅藻和小球藻的投喂比例,有利于匍匐幼虫摄食与生长。

④控制好育苗室内光照强度,保持室内光照强度为500~1 000 lx,有利于匍匐幼虫向池底下潜。

⑤培育池内溶氧量不低于5 mg/mL,可以有效避免群聚的匍匐幼虫窒息死亡。

3 附着基选择及投放

附着基种类是影响贝类幼虫变态和稚贝生长的重要因素[7]。附着基的投放时间直接影响到贝类幼虫的变态发育。若附着基投放过早,会严重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幼虫生长和存活;若附着基投放过晚,又会导致幼虫在池底高密度聚集而出现局部缺氧、缺饵,进而引发幼虫大量死亡[8]。生产实践表明,聚乙烯网片附着基的采苗效果要优于波纹板采苗和棕绳采苗,究其原因,可能与厚壳贻贝的附着特性有一定关系。在贝类育苗中,附着基的投放时间一般根据眼点幼虫出现的比例而定,当视野中眼点幼虫数量占幼体总数的20%~30%时,需要及时投放附着基[9-11]。但是,厚壳贻贝眼点幼 虫发育至幼体附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6~9 d),并且已附着的稚贝具有切断足丝、迁移再附着的特性[4]。因此,投放附着基的时间应当延迟,当倒池发现有少量匍匐幼虫变态成稚贝(次生壳出现),同时水体中浮游幼体数量稀少时,应及时投放附着基,便于幼体顺利变态。

4 稚贝培育

稚贝培育是贝类育苗过程中最后的一个环节。稚贝培育工作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①加大换水量,提高倒池频率,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同时为稚贝生长营造出良好的水环境,有利于稚贝摄食与活动。

②混合投喂足量的优质单胞藻(金藻、扁藻、小硅藻、小球藻、微绿球藻),满足稚贝营养需求,加快稚贝生长,增强稚贝体质。

③池内水位要适当,避免稚贝干露,造成死亡。

④增加育苗室光照强度和苗池池水的充气量,加强苗种锻炼,提高苗种品质。

⑤轮流投撒抗生素,预防病害发生。

5 小结

总之,厚壳贻贝人工育苗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尤其是壳顶幼虫期、匍匐幼虫期及附着变态期和稚贝期。在日常管理方面,水质控制、饵料选择和搭配、饵料量大小、病害防治等都是缺一不可并贯穿整个育苗过程中的。

参考文献

[1]何建瑜,赵荣涛,刘慧慧.舟山海域厚壳贻贝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南方水产科学,2012,8(4):37-42.

[2]李一峰,杨金龙,王冲,等.厚壳贻贝早期幼虫低温保存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36(1):73-77.

[3]魏华,冷向军,黄旭雄.水产动物营养与饵料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25-27.

[4]常抗美,吴剑锋.厚壳贻贝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J].南方水产,2007,3(3):26-30.

[5]张利民,王际英,王世信,等.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安全性与应用问题[J].齐鲁渔业,2007,24(11):1-4.

[6]柴雪良,张炯明,方军,等.小荚蛏人工育苗试验[J].海洋科学,2007,31(9):6-9.

[7]杨鹏,闫喜武,张跃环,等.北方沿海翡翠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28(5):456-460.

[8]周光锋.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苗种繁育及幼贝耐毒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9]谢江宁.影响毛蚶幼体变态及附着因子的研究[J].河北渔业,2008(10):16-20.

[10]郑进春.华贵栉孔扇贝工厂化育苗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13(11):51-52.

[11]张胜军.四种壳色马氏珠母贝F4、F5代的研究[D].广州:广东海洋大学,2010.